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许将的简介(许将是个什么样的人)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26

  本文目录

  

  1. 蔡襄简介
  2. 水浒传中的人物故事简介
  3. 许世友的生平简介
  4. 文言文许将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南宋干道(1165年—1173年)年间,追谥忠惠,故称“蔡忠惠”。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着《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着《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着作”。蔡襄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原籍福建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1030年(天圣八年)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赠礼部侍郎,谥号忠。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正楷端正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谢赐御书诗》等。

  蔡襄曾出为福建转运使,奏减五代以来丁口税。主持建造万安桥,全长三百六十丈。后知杭州任上卒。官至端明殿学士。工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为“宋四家”。楷书端重,行书温媚。着有《蔡忠惠集》等。字君谟,仙游县人,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生。世居仙游县枫亭驿,初务农,曾为泉州吏员。母亲卢氏,惠安县德音里(今后龙乡)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蔡襄童年受到外祖父的严格教育。15岁参加乡试,18岁游京师,入国子监深造。天圣八年(1030年),参加开封乡试获第一名。天圣九年登进士第十名,次年授漳州军事判官,任职四年。庆历三年(1043年),蔡襄主持谏院衙署,遇事从不回避,奏疏忠诚恳切,大都关系天下利弊、一时缓急。他认为国家安危取决于人事,国君要知人善任、辨别邪正。由于有蔡襄这样的人直言敢谏,那些权贵心怀畏惧,多有收敛。庆历四年,蔡襄调任福州知州,庆历六年秋改任福建路转运使。庆历八年,因父亲去世而离职。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加政事。

  皇祐三年(1051年),蔡襄回朝修《起居注》,参加政事。皇祐四年,迁任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注内诠。嘉祐元年(1056年),蔡襄再知福州。在任上劝学兴善,传播医治蛊毒的药方,教育民众遵法为善,改变陋习,监督官吏深得民心。嘉祐年间(1056年——1063年),蔡襄奏请减免漳、泉、兴三州身丁钱一半,大大减轻民众负担。至和、嘉祐年间(1054年——1063年),蔡襄两次知泉州,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祐元年六月,第二次自嘉祐二年七月至嘉祐五年秋。蔡襄在泉州任上,首先整顿吏治。当时晋江县令章拱之贪赃枉法,蔡襄奏疏弹劾,把他革职为民。后朝廷发现这是冤案,蔡襄因而被贬。他又修建沿海州县城池,加强军事防备,教习舟船熟记水势,防备海寇。泉州城东郊有洛阳江,下游出海口江面宽五里,有渡口名万安渡。“每风潮交作,数日不可渡”,“沉舟被溺,死者无算”。皇祐五年(1053年),王隽首倡建造石桥,蔡襄主持这项工程,费时6年8个月,至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完工,桥长360丈(折1105.92米),宽广1丈5尺(折4.6米),酾水(排水孔)47道,称名万安桥,又称洛阳桥。于是“渡石支海,去舟而徒,易危为安,民莫不利”。

  洛阳桥建成后,蔡襄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在左岸。此碑文章简约,书法遒劲,镌刻传神,被誉为“三绝”。蔡襄知泉州时期,连年发生旱灾,他调动民力,加强水源管理,制定《龟湖塘规》,制止用水纠纷。他任转运使期间又在郡南小乌石山访得一泉,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供民众饮用和灌田。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晋江县令王克俊在摩崖刻“蔡公泉”三字以为纪念。嘉右四年(1059年),蔡襄在泉州写成《荔枝谱》一书,分3卷7篇,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服食、加工、贮藏、运销,介绍荔枝品种32种。嘉右五年(1060年),蔡襄奉诏还京,嘉右六年拜翰林学士权理三司使。嘉右八年,仁宗去世,英宗即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这年蔡襄又写成《茶录》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茶道,包括辨茶、煎茶、品茶等10个问题;下篇论茶器,包括制茶工具、饮茶器具等9件器物,生动详尽。史家说:“蔡君谟善辨茶,后人莫及。”治平二年(1065年),蔡襄出知杭州,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治平三年十月,母亲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治平四年八月,

  蔡襄在家中逝世,享年56岁,赠吏部侍郎,葬在枫亭蔡岭,欧阳修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干道年间(1165年——1173年),赠谥忠惠。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

  古书记载

  《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

  书法艺术

  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宋四家”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东坡)、黄庭坚(涪翁)和米芾(襄阳漫士)。宋四家中,蔡襄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从书法风格上看,苏轼丰腴跌宕;黄庭坚纵横拗崛;米芾俊迈豪放,他们书风自成一格,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蔡襄书法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其书法在其生前就受时人推崇备至,极负盛誉,最推崇他书艺的人首数苏东坡、欧阳修。苏东坡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然行书最胜,小楷次之,草书又次之……又尝出意作飞白,自言有翔龙舞凤之势,识者不以为过。””欧阳修对蔡襄书法的评价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欧阳修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欧阳文忠公集》)黄庭坚也说:“苏子美、蔡君漠皆翰墨之豪杰。”(《山谷文集》)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评论蔡襄的草书曰:“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存张旭怀素之古韵,有风云变幻之势,又纵逸而富古意。”《宋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珍惜。由于他颇自惜,不妄为人书,所以传世作品较少。另外可以看出当时书坛的风气已完全转向了诗文尺牍,而书碑则被看作是一技夫役役之事,为士大夫所不屑为,甚至连帝王的敕命也已不能左右之。这与唐代以前的情况有着根本的不同。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总体上看,他的书法还是恪守晋唐法度,创新的意识略逊一筹。但他却是宋代书法发展上不可缺的关纽人物。他以其自身完备的书法成就,为晋唐法度与宋人的意趣之间搭建了一座技巧的桥梁。蔡襄传世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以及《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墨迹多种,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及鼓山灵源洞楷书“忘归石、”“国师岩”等珍品。蔡襄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北宋著名书法家,为“宋四家”之一。蔡襄以督造小龙团茶和撰写《茶录》一书而闻名于世。而《茶录》本身就是一件书法杰作。

  在书法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应该是蔡京,只因其“人品奸恶”,后来人们用蔡襄取代了蔡京。这一点值得商榷。

  水利贡献

  蔡襄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并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今河南开封市)和杭州府事。古今中外,论蔡襄者必先提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洛阳桥),它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被称作“福建桥梁的状元”(茅以升)。它的建成,是蔡襄的一个贡献,对福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文化蔡襄与洛阳桥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唐后期起,泉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北宋时泉州港湾区帆墙林立,百舰争流,中外商贾荟集,各地货物集散。然而,万安渡成了福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极大障碍,交通问题远远适应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万安渡建桥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这万安渡并不“万安”,在暴风狂潮袭击下,经常发生船沉人亡事件,人们认为这一现象是“水怪”捣乱,故望而生畏。传说蔡襄跟随仁宗皇帝下江南,沿途不断为民请命,赈粮灾民,赈款扶贫,受到百姓深切爱戴。当他巡至泉州与惠安的万安古渡,看到水深流急,白浪滔天,每当涨潮时,更是波涛汹涌,游船摇撼,过往客人时有溺毙,不禁潸然泪下,当即又运筹建桥的雄心。他吩咐手下买来蜂蜜,在海岸上写着“君命蔡襄建造洛阳桥”。皇帝漫步至此,见蜜蜂拥扑地觅食,好不美丽壮观,凑近一看,朗朗诵起“君命蔡襄建造洛阳桥”。蔡襄听罢马上跪地领旨。皇帝被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我分明在看群蜂排字,怎么会变成了下旨?这又是爱卿设下的圈套让我钻,爱卿戏朕也!蔡襄伏地力谏,吾皇恕罪,皇上金口玉言,怎能有戏于臣。蔡襄略施小计,使皇帝吃了哑巴亏。鉴于蔡襄爱民心切,也不十分计较。谕批他任泉州太守领款督建洛阳桥。蔡襄知难而上,挑起这副前所未有的重担。

  九百多年前的科技状况,要建一座跨江桥梁,海神也惧怕三分。蔡襄面对放肆翻滚的大江,无法下椿,心如刀绞,一急之下头发白了一半。他拳拳爱心感动了兴风作浪的龙王。传说有一天,吕洞宾托梦对蔡襄说:“此事无需过虑,我给东海龙王写封信,让他停潮一天,就可以把桥基砌起来了。”蔡襄听后大喜,从梦中醒来,只见桌上果然放着一封信,上书“面呈东海龙王”。于是他在堂上问道:“谁下得海?”差役夏德海连忙叩见说:“小人便是夏德海,不知大人有何吩咐?”蔡襄一听大喜,便道:“你既下得海?那就把这封信面呈东海龙王吧!”原来这夏德海是他的名字,并不谙水性,下不了海,但上命难违,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夏德海领命回到家中,把下海投书之事告诉了妻子,其妻不禁失声痛哭,但也无可奈何,只得给夏德海置酒饯行。夏德海喝得酩酊大醉,昏昏沉沉来到海边,瘫倒在海滩上,被巡夜的虾兵蟹将发现,将其捉入龙宫,把信交给龙王。东海龙王与吕洞宾交情颇深,便让夏德海带回一信。黎明时分,夏德海从昏睡中醒来,看见有一封信,上写:“面呈蔡襄收”,急忙将信交给蔡襄。蔡襄将信打开,只见信中只有一个“醋”字。他琢磨了好一会儿恍然大悟,立刻下令二十一日酉时开始抢修桥基。原来“醋”字可拆为廿一日、酉。到了那天,果然海潮退落,水底***,桥工们昼夜施工,桥基得以牢固下奠。

  这巨大的工程,朝廷拨款力不应支,蔡襄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身体力行,忍受家庭变故(丧子亡妻)的痛楚,在其母的支持下,把他家仅有埭田二百“捐一百六十石助役”。该桥共投资一千四百钱,却不用国库分文,都是靠集资募捐而来的。传说天庭这边发现蔡襄的壮举,就让观音菩萨下界助一臂之力。观音受旨下凡,先在岸上张贴告示:“某日有一才貌双全少女别具一格要在洛阳江上荡舟择婿,叟少不分,贵贱无欺,只要能够用钱掷中她身上,就嫁与谁。”蔡襄不识玄机,可从中得到启示,若能找一女子荡舟索银资助建桥,不正是一件好事。但是当时社会妇女从不涉足社会。能让谁去抛头露面出这洋相?无奈之下他只能“大义灭亲”,舍妻冒险。他把妻子认真化妆一番倒也美若天仙。购选一艘特大船只进行精心包装,船四周放上磁铁,充夫人的挡兵之箭。当蔡夫人潇洒地出现在江上时,人们认为是告示上的女子择婿,一时洛阳沸腾,上至官家子弟,下至平民百姓,两岸人山人海,争先恐后,把一串串银钱往她身上掷去,皆被强磁铁吸住。蔡襄神机妙算,早已森严壁垒,保护大贤大德的蔡夫人安然无恙。观音菩萨在云端看得真切,赞叹人间竟有这般奇女子。她怕蔡夫人万一有个闪失,马上脱下绣花鞋化作一艘大船,乘舟而至,人们神魂颠倒,转向新目标倾囊投掷。观音满载银钱驶向蔡夫人与她结为金兰之好,并把一艘银钱作为见面礼帮助建桥,而后消失在茫茫的云雾之中。蔡襄夫妇仰望天际,感慨万千,真是失道寡助,得道神助。

  得此银钱,蔡襄力排艰难险阻,建成了洛阳桥。蔡襄集思广益,与大桥建设者们一起科学地解决桥梁建筑及固基问题。他们先在江底沿着桥梁中线抛置了大量的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然后用一排横、一排直的条石筑桥墩,这种石基的开创,是桥梁建筑史上的重大突破,近代称之为“筏型基础”。他并种海蛎以固桥基,于桥上下两侧滩涂上,植石以附蛎,以减缓江流速度,使不致动摇桥墩两侧基础。被认为是世界上生物学运用于建筑上的先例。桥成之后,蔡襄拟订了千古传诵的《万安桥记》并刻石立碑,它真实地记载了建桥情况和桥的规模。

  “渡实去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全文共150多字,文辞极优美,同时它又是中国书法史上颇为著名的蔡襄书法珍品福建文化民间保护网植树绿化重农惠民f蔡襄曾组织人马,从福州始沿途栽植树至泉州、漳州,计长700里。它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遮掩道路,使过往客商在炎日酷暑之时,免受骄阳曝晒之苦。它成为洛阳桥的配套工程,此即《宋史》本传所说的“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一事。近一千年前的蔡襄已能注意到保持生态平衡,保护水土,确是高人一等。时人为此作诗赞之:“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蔡襄在泉州积极组织群众抗旱,兴修水利,生产自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嘉祐三年(1058年),适泉州一地春夏之交久旱不雨,他特地三次带领官员到泉州飞阳庙祈雨,自责干旱不稔,是“郡守不德之故”。还写下《乞雨题西方院(有序)》:“年年乞雨问山神,羞见耕耘陇上人。太守自知才德薄,彼苍何事罪斯民。”他是以此举来劝告各僚属要关心民瘼,组织农民抗旱自救。不久恰好天降大雨,旱情解除,岁以大稔,王十朋因此赞他“爱民心有彼苍知”。晋江龟湖塘可灌田数千亩。但是,沿塘百姓常为用水及管理维修堤岸等问题争吵、斗殴。加上土豪、无赖好事之徒插手搅浑,沿塘百姓冤冤相报,问题久而不能解决。蔡襄深入民间,详为考察,为更好地保护这一水利工程,加强排涝抗旱作用,以利农耕,相应加强相邻各乡林、黄、苏、郑、吴、蔡六姓的联谊,特制定《龟湖塘规》(后世称为《先宋塘规》),使龟湖有法可依。它明确规定六姓用水及管理维修问题,保证农田能及时得到灌溉。他在制定《龟湖塘规》时,按规定执行管禁,遇有重大违规者,则由陂首呈县府惩处。正因为有蔡襄的《龟湖塘规》在,龟湖塘维护了近千年,为濒湖农民流泽至今。据《晋江县志》载:“自蔡襄定塘规至明朝的五百年间,粮食产量往往二、三倍于他乡。”这是对泉州水利建设的贡献,后人因此为之立《德政碑》。蔡襄卒于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八月十六日,享年56岁。时至南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其曾孙蔡洸事亲至孝,为曾祖父蔡襄逝时朝廷并无赐谥号,由他奏请于朝,赐蔡襄为“忠惠”,寓意谓:忠之实曰廉,公方正;惠之实曰遗,爱在民。为蔡襄芳名立下风范,彪炳千秋,而享誉古今,昭示后人,教仰先贤。

  发展茶业

  蔡襄是北宋一代名臣,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而且也是茶学家。他为官清正,以民为本,注意发展当地经济,为福建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历史上著名的北苑御园,就是在建州,旧时又称建溪,建安(今在建瓯县)。种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孙樵《送茶蕉刑部书》,书中记载:“晚甘侯”(唐代名茶中的一种)产于“建阳碧水丹山之乡,系月涧云龛之品”。当时建溪流域所产品茶统称“建茶”、“建茗”。五代时期,王审知在福建建闽国,北苑茶园成为专门生产贡茶的官家茶园。闽国灭亡之后,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员专程到建安设立“龙焙”,监制“建茶进御”。指定专制“龙茶”。历史发展到了宋代。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制御茶时,尤重御茶采摘制作的“早、快、新”。如“社前十日即采其芽,日数千工繁而造之、逼社即入贡”。由于采制甚精,在丁谓手中,北苑茶已誉满京华,号为珍品。到了庆历年间(1041—1048年),蔡襄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熊蕃北苑贡茶录》)。《苕溪渔隐丛话》也说北苑茶大小龙团“起于丁谓,而成于蔡君谟”。的确,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把北苑茶业发展到新的高峰,他从改造北苑茶品质花色入手,求质求形。在外形上改大团茶为小团茶、品质上采用鲜嫩茶芽作原料,并改进制作工艺。为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欧阳修对蔡襄制作贡茶有非议,但他不得不承认蔡襄制作茶业的工艺之精。蔡襄之侄儿、蔡京之子蔡绦在谪贬广西白州(今广西博白县)写一部著名笔记《铁围山丛谈》,文中对蔡襄在发展北苑御园茶过程有较为详细而客观的记载,这里肯定蔡襄负责监制北苑之茶制作精巧,形质至极,呼声最高还是“小龙团”的“密云龙”和“瑞云翔龙”。对于茶叶制作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的高水平程度,同时指出做茶要抓住季节“又茶茁其芽,贵在于社前则已进御”的新鲜感。可见“好茶争相品、盖因品质珍”。就蔡襄本人,对于建安之茶,他也在自己着作《茶录》中有专门论述建安之茶。其“点茶”条云:“建安斗试以水痕者为负,耐久者为胜”。同朝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也提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醒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可见北苑御园茶在北宋时期极负盛誉。这些如此辉煌时期是得益于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时的监制而精益求精的创新工艺。这茶业发展功绩是不可湮没的。

  苏东坡在着作《荔枝叹》中说,“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这首七言古诗,作为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晚于蔡襄在福建转运使二十五年,苏东坡正被谪贬在广东惠州(今惠阳县)。作者初次尝到南方甜美的果品荔枝、龙眼,极为赞赏,就差点儿将“荔枝”比作“佳人”。但作者能浮想联翩,不禁联想到汉唐时代进贡荔枝给百姓带来了灾难。在诗中作者揭示了由于皇家的穷奢极欲、官吏媚上取宠、各地名产都将进贡的弊政。他笔锋又一转,对当时宋代的进茶、进花一并作了深刻的讽刺。这首诗给苏东坡带来了许多声誉,但给蔡襄盖上了一顶“买宠”的帽子,这是不应该的。

  总之,蔡襄在任福建转运使时,监制北苑贡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争新。他先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茶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茶与茶艺术融为一体。蔡襄制好茶,致使苏东坡喜欢“龙凤团茶”,产生千古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苏东坡应该感谢蔡襄有了好茶才产生出千古名句。蔡襄的督办,促进了北苑茶的发展。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使福建茶叶在北宋时期名列首位,应功归于蔡襄。蔡襄不愧是一位茶学家。

  3 9 1 7

  1宋江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2李逵

  李逵是中国古代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位重要人物。

  沂水县百丈树人,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个小牢头。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水浒传人物,天杀星李逵,长相黝黑粗鲁,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军第五位头领。宋江被发配江州,吴用写信让江州两院押牢节级戴宗照应。李逵这时正是戴宗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认识。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上梁山后,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生气杀了四虎。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诏安。

  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水浒传》中梁山泊好汉之一,绰号“黑旋风”,具有农民的纯朴、粗豪的品质,反抗性很强,对正义事业和朋友很忠诚,但性情急躁。是刚直、勇猛而又鲁莽的人物典型,元代以来民间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座次:12,天罡星

  星名:天杀星

  绰号:黑旋风

  职业:江州小牢头

  使用兵器:两柄大斧

  梁山职司:步军头领

  出场回目:第37回

  3武松,绰号“行者”,因为排行第二,又名武二、武二郎,河北邢台清河县(今邢台市清河县)人,是《水浒传》的一个主角及《金瓶梅》的重要配角。《临安县志》《西湖大观》《杭州府志》《浙江通志》等史籍都记载了北宋时杭州知府中的提辖武松勇于为民除恶的侠义壮举。上述史籍中,武松原系浪迹江湖的卖艺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非盗也”。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权贵,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是个大奸臣。他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一日,他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虎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宋义士武松之墓”。

  座次 14,天罡星

  星名天伤星

  绰号行者

  封号清忠祖师

  职业阳谷县步兵都头

  使用兵器 2把戒刀

  梁山职司步兵头领

  出场回目第23回

  4林冲

  林冲小说《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被当朝权奸高俅所害,蒙冤刺配沧州。后看守草料场,高俅又派人纵火,企图将他烧死。被迫投奔梁山农民起义军,屡建战功。

  座次 6,天罡星

  星名天雄星

  绰号豹子头

  职业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梁山司职马军五虎将第二

  所用兵刃丈八蛇矛

  出场回目第7回

  回目题为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死亡回目第99回

  死亡原因受风、瘫痪

  住所位置正西旱寨

  同住董平、单廷圭、魏定国

  豹子头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也被高俅陷害,给告上了朝廷。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5关胜,汉末名将关羽嫡派子孙,其人形象与关云长相似,身高八尺五寸,三柳长须飘扬脑后,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因善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上梁山前为蒲东巡检,因不得赏识屈居下僚(巡检:负责辑捕盗贼的小官)。梁山为救身陷牢狱的卢俊义、石秀,出动大军攻打大名府,战罢数场,大败李成、闻达、索超等将,攻城甚急。大名府留守梁中书派人至东京蔡京处求救,京城衙门防御保义使宣赞向蔡京推荐关胜,关胜到京献“围魏救赵”之计,深得彩京赞赏,受命率领宣赞、郝思文二将攻打梁山,初战用计擒得张横、阮小七二人;续战在阵前大战梁山猛将秦明、林冲不分胜败。宋江爱慕关胜,更兼敬其祖上,遂与军师吴用定计,使大将呼延灼前往诈降、并于阵前鞭打假黄信,关胜信其投降诚意,依其计往劫宋江大寨,中计而逃,梁山军用绊马索绊倒其马将其擒获,上山后得宋江礼待,感其义气,遂降。英雄排座次为百单八将之五,成梁山泊马军五虎大将之首。梁山众将受招安后,关胜随宋江出征,冲锋陷阵,刀斩辽国都统军兀颜光;在扫田虎、平王庆过程中屡立战功;征方腊战常州刀斩方腊手下名将钱振鹏,数战杀死梁山战将多人的南军大将石宝,最终功成回京,金殿受封为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甚得军心,众皆钦伏。一日,操练军马回来,因大醉失脚落马,得病身亡。

  6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7吴用

  字学究,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

  与托塔天王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的。受招安后,佐宋江、卢俊义征伐辽国、田虎、王庆和方腊等,功绩卓著。授武节将军,武胜军承宣使。后因见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当道,恐刑戮及身,遂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侧。

  8卢俊义

  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原为一员外大户,浪子燕青是其家仆,如书中所言“卢某生于北京,长在豪富之家;祖宗无犯法之男,亲族无再婚之女;更兼俊义作事谨慎,非理不为,非财不取”,其人家世清白,为人谨慎,世居大名府。

  宋江慕其名,为壮大梁山声势,欲将其诓上山。军师吴用与李逵便假扮算命先生与哑童子,前往卢府为其算命。闻其生于“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吴用大惊失色,言其“不出百日之内,必有血光之灾:家私不能保守,死于刀剑之下”,劝其前往东南千里之外避灾,并在墙上题下“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的藏头反诗。

  卢俊义中计,欲前往泰安州避祸。途经梁山时中埋伏,与梁山英雄大战,卢俊义不敌,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宋江也未强迫,将其放回。待其回到家中,其妻贾氏已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诬陷其勾结叛匪,卢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幸得燕青、石秀以及其他梁山众好汉等先后搭救,方免遭毒手。上得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忠义堂前亦竖起了“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大旗。

  招安之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参与指挥了征辽、讨方腊等战。后被高俅毒酒所伤,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8燕青

  是三十六天罡星最后一名。原为北京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在卢俊义家中长大,吹箫唱曲样样能行,射箭发镖百步穿杨,人称“浪子燕青”。卢俊义被吴用诓走之后,管家李固与卢俊义之妻贾氏勾搭成奸,霸占了卢的家财,又将燕青赶走。卢俊义回家后,李固又向大名府告发卢俊义私通梁山、题藏头反诗之事。卢俊义被下狱,李买通了董超、薛霸,要他们二人杀了卢俊义。当董、薛正要下手之际,燕青赶来将二人射死。卢俊义被判死刑之后,燕青又与杨雄上山报信,引来宋江大队人马,在法场救下卢俊义,一同投靠了梁山。

  宋江元宵节上东京面圣受招安,暗通名妓李师师。燕青吹得一口好箫,和李师师拜为姐弟,面见宋徽宗,传递梁山消息,为宋江受招安立了大功。

  招安后,燕青预感长此不会有好结果,便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9鲁智深

  原名鲁达,是《水浒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中写得最好的几个人物之一。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将其定为“上上人物”,说他是“人中绝顶”。金圣叹又说鲁智深之为人“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说他的性格特点是“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的这些评语,应该说是很中肯的。“鲁达粗卤是性急”,不同于史进的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的粗卤是蛮,亦不同于武松那种豪杰不受羁束的粗卤。店小二阻挠金家父女还乡,鲁达先喻之以理,但店小二纠缠不休。小说中写道,这时“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很显然,鲁智深的粗卤只是他豪爽性格表现的一个方面;仔细想来,他实在是一个很讲道理、很讲礼数的人。小说中写他出场时“大踏步竟入茶坊里来”,正碰到前来寻找师傅的史进,当史进向他打招呼时,他“见史进长大魁伟,象条好汉,便来与他施礼”。他与史进两个互相通问时的问话是:“敢问阿哥,你姓什么?”当史进向他下拜时,他是“连忙还礼”,并对史进称赞连声。在逃亡的路上,遇见被他搭救过的金家父女时,他丝豪不以恩人自居。金翠莲的孤老赵员外请他在吃酒时“上首坐地”,他谦让说“洒家怎敢?”又对赵员外说自己“是个粗卤汉子”。这固然是自谦,但也说明他颇有自知之明,这样的人绝对不能简单地看做是一个粗野的莽汉。

  再说他的精细。就说“大闹野猪林”那出热闹戏吧,实在透出鲁智深的精明的深算。他“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便猜想到高俅之流会在路上设法害林冲,所以悄悄地跟上前去,相机搭救。野猪林的头一天晚上,他听得两个公人做神做鬼,“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店里客人多,恐防救了”,所以先埋伏在林子里,演出了那一出精彩的好戏来。更不要说他在“拳打镇关西”之前,唯恐金家父女不能摆脱店小二的纠缠,“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直到估计金家父女去的远了,才起身去找郑屠算帐。做事又是何等的精细,对人又是何等的体贴!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降伏众泼皮的那场戏,他的眼光又是何等敏锐,办事又是何等利落!

  10公孙胜,复姓公孙,单名胜,道号“一清先生”,生得一双杏眼,落腮胡须,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乃蓟州人氏,自幼在乡中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大家都呼他为公孙胜大郎。后来师从罗真人,学得一身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江湖上都称他做“入云龙”。为给岳父蔡京庆寿,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大肆搜刮民财,共得十万贯金珠宝贝,名曰“生辰纲”。公孙胜得之消息后激于义愤,往投晁盖献劫夺之议,在晁盖庄遇刘唐、吴用、阮氏兄弟,风云际会一拍即合,七星聚义,遂成“智取生辰纲”之举。石碣村一战,运用所学道术,巧运长风火烧官军战船立下头功,上梁山后助晁盖火并王伦,开水浒寨基业。后中途省亲回家,宋江大战高唐州为高廉妖法所败,戴宗、李逵上九宫县二仙山相请,奉师父罗真人之命,二次下山大败高廉,石碣天文位列天闲星,与吴用一起共为军师。梁山泊全伙受招安后,于平大辽途中回九宫县二仙山见师尊罗真人,遵师嘱助宋江平定田虎、王庆,曾于阵前斗法,大破田虎部下术士乔道清,并收其为弟子,淮西平定后,遵师命辞别众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习道术,如见首不见尾的入云神龙,从此隐居在山林泉石之中……

  许世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上将。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人物评价

  人民日报:许世友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列主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他善于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指挥过一系列的重要战役、战斗,组织过大兵团作战,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我军从战士逐级成长起来的难得的优秀军事指挥员之一。

  毛泽东:“许世友是员战将,打红了胶东半边天,了不起,了不起!”

  邓小平:“许世友在60年戎马生涯中,战功赫赫,百死一生,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

  1.闽人许将文言文翻译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

  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

  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试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

  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

  (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

  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

  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适逢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

  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

  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

  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

  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س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

  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

  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

  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

  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原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

  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出处:《宋史——许将列传》许将简介:许将,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

  他生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佑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

  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宋史》简介:《宋史》是二十。

   2.古文翻译“《宋史许将列传》片段文字

  许将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名。欧阳修读了他作的赋,对他说:“你的辞气和王沂公相似,前途不可估量。”

  签书昭麈军判官,替代回来,应当任馆职,他推辞说:“离家初任官,本来是为代替耕作,希望利用空余时间,读些没有读遇的书。”宰相认为他有志气,让他通判明州。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卖校理、冈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从太常丞应当转为博士,破格改任右正言;第二天,直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都是神宗特地任命的,朝官都很羡慕。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

  升为知制诰,特命不试而任。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塞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於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界饯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让他知审官西院、直学士院、判尚书兵部。当时河北的保甲、陕西河东的弓箭社、闽楚的枪仗手虽然有名册,但是他们的多少和年月不同,以至於检阅巡视没有法度,许将一律对他们整顿。

  进升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他的同僚嫉妒。治理太学虞蕃的诉讼案时,放了那些没罪的诸生,蔡确、舒亶趁机陷害他,把他们父子抓入御史府,过了一个月才得以解脱,被贬知蕲州。

  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阗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郸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

  上疏说:“军队在要害之地,最容易暴露;隐藏在谋略者之手,最微小而难能。这是天下的最要害的地方。

  因此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圃,让万众像一人一样;车马数量,作用虽然不同,合起来再分开,散开再收敛,夺取四方好像走了半步;制造武器有尺度,功用虽然不同,或左或右,或近或远,各种出击仍然掌握在手中。不是天下最神明的人,谁能这样?”又分条上奏八件事,认为“军队的事情有三:禁兵、厢兵、民兵。

  马的事情有三:养马、买马、牧马乙武器的事有二:修缮制作和供给使用。”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以龙图合直学士知成都府。元佑三年,再次任翰林学士。

  元佑四年,任尚书右丞。许将因为在前朝任侍从,常常找来熙宁、元丰时的旧章程让皇上看。

  宫中任用王文郁、姚兕统领军队,执政又讨论用张利一、张守约。许将开始时和执政意见相同,又秘密上疏认为张利一不能被任用。

  谈论的人认为他窥探迎合君主的意向,炫耀自己正直而出卖朋友。罢任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到扬州,又移到大名府。

  黄河向东还是向北流的两种意见没有定下,许将说:“考虑眼前之利,我认为应当趁着梁村的河口而东流,趁着内黄的河口而北流,而把其他各河口都封闭,断绝大名各州的祸患。大水来到时,观察故道足能承受,内黄的河口就可以堵塞住;不能够承受,梁村的河口可以停止;两方不影响,各自依自然流向。”

  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上疏乞求依照元丰时的诏令,在北郊夏至时皇上亲自祭祀。

  任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章敦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佑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

  哲宗以这件事问许驴,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党祸兴起,有人列举汉、唐诛灭杀戮的旧事,哲宗又问许将,他回答说:“汉、唐两代有这样的事,但从祖宗以来未尝有过,本朝治理国家的方法超过汉、唐,是因为不曾动辄杀戮大臣。”

  哲宗接纳了他的意见。许将曾经建议治西夏的罪,因为泾原接近西夏而地势宽广,考虑任用将帅尤其困难,请求任用章弃,章楶果然立了功。

  崇宁元年,进升门下侍郎,多次升官为金紫光禄大夫,安抚平定鄯、廓州。守边大臣想率军渡过黄河,朝廷议论反对,惟独许将说道:“对於外国不能信任他们,而战机不能失去,既然已经告诫了日期,希望听从守边大臣。”

  不久,捷报来到,许将因收复河、湟的功劳转为特进,共在政十年。御史中丞朱锷拿来许将旧的谢章表,析文断句认为他在诽谤皇上,并且说:“许将左顾右盼,见利就回来,很快改变意图,从来没有定论。

  元棺年间曾经是丞辖,却把元丰时所做的完全改变。绍圣初又掌政,却隐。

   3.文言文翻译:《宋史许将列传》中的三句: 1、起家为官,本代耕尔,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名。欧阳修读了他作的赋,对他说:“你的辞气和王沂公相似,前途不可估量。”

  签书昭麈军判官,替代回来,应当任馆职,他推辞说:“离家初任官,本来是为代替耕作,希望利用空余时间,读些没有读遇的书。”宰相认为他有志气,让他通判明州。

  神宗召他入对,任集卖校理、冈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从太常丞应当转为博士,破格改任右正言;第二天,直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都是神宗特地任命的,朝官都很羡慕。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留难。

  升为知制诰,特命不试而任。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塞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於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界饯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让他知审官西院、直学士院、判尚书兵部。当时河北的保甲、陕西河东的弓箭社、闽楚的枪仗手虽然有名册,但是他们的多少和年月不同,以至於检阅巡视没有法度,许将一律对他们整顿。

  进升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他的同僚嫉妒。治理太学虞蕃的诉讼案时,放了那些没罪的诸生,蔡确、舒亶趁机陷害他,把他们父子抓入御史府,过了一个月才得以解脱,被贬知蕲州。

  第二年,他以龙图阁待制起知秦州,改扬州,又改郓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阗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郸州的俗人士子喜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召任兵部侍郎。

  上疏说:“军队在要害之地,最容易暴露;隐藏在谋略者之手,最微小而难能。这是天下的最要害的地方。

  因此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圃,让万众像一人一样;车马数量,作用虽然不同,合起来再分开,散开再收敛,夺取四方好像走了半步;制造武器有尺度,功用虽然不同,或左或右,或近或远,各种出击仍然掌握在手中。不是天下最神明的人,谁能这样?”又分条上奏八件事,认为“军队的事情有三:禁兵、厢兵、民兵。

  马的事情有三:养马、买马、牧马乙武器的事有二:修缮制作和供给使用。”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访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以龙图合直学士知成都府。元佑三年,再次任翰林学士。

  元佑四年,任尚书右丞。许将因为在前朝任侍从,常常找来熙宁、元丰时的旧章程让皇上看。

  宫中任用王文郁、姚兕统领军队,执政又讨论用张利一、张守约。许将开始时和执政意见相同,又秘密上疏认为张利一不能被任用。

  谈论的人认为他窥探迎合君主的意向,炫耀自己正直而出卖朋友。罢任资政殿学士、知定州,移到扬州,又移到大名府。

  黄河向东还是向北流的两种意见没有定下,许将说:“考虑眼前之利,我认为应当趁着梁村的河口而东流,趁着内黄的河口而北流,而把其他各河口都封闭,断绝大名各州的祸患。大水来到时,观察故道足能承受,内黄的河口就可以堵塞住;不能够承受,梁村的河口可以停止;两方不影响,各自依自然流向。”

  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上疏乞求依照元丰时的诏令,在北郊夏至时皇上亲自祭祀。

  任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章敦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佑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

  哲宗以这件事问许驴,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盛德的人所做的事。”党祸兴起,有人列举汉、唐诛灭杀戮的旧事,哲宗又问许将,他回答说:“汉、唐两代有这样的事,但从祖宗以来未尝有过,本朝治理国家的方法超过汉、唐,是因为不曾动辄杀戮大臣。”

  哲宗接纳了他的意见。许将曾经建议治西夏的罪,因为泾原接近西夏而地势宽广,考虑任用将帅尤其困难,请求任用章弃,章楶果然立了功。

  崇宁元年,进升门下侍郎,多次升官为金紫光禄大夫,安抚平定鄯、廓州。守边大臣想率军渡过黄河,朝廷议论反对,惟独许将说道:“对於外国不能信任他们,而战机不能失去,既然已经告诫了日期,希望听从守边大臣。”

  不久,捷报来到,许将因收复河、湟的功劳转为特进,共在政十年。御史中丞朱锷拿来许将旧的谢章表,析文断句认为他在诽谤皇上,并且说:“许将左顾右盼,见利就回来,很快改变意图,从来没有定论。

  元棺年间曾经是丞辖,却把元丰时所做的完全改变。绍圣初又掌政,却隐瞒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linux/746.html?replytocom=1385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许将的简介(许将是个什么样的人)” 的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元日感怀(元日感怀刘禹锡)

  本文目录    元日古诗 关于元日的诗配画   1、振蛰春潜至,湘南...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辋川集·文杏馆的释义)

  本文目录    辋川集的作者是谁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采用的是 辋川集二十...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沉醉东风·闲居)

  本文目录    曹德《【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卓田的诗(卓 诗句)

  本文目录    秋天落叶的诗 关于添丁的诗句 关于白鹭与晚霞的诗句...

与赵莒茶宴(与赵莒茶宴译文)

  本文目录    与赵莒茶宴环境特点 与赵莒茶宴原文及赏析 与赵莒茶宴原文_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