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杂诗(杂诗陶渊明)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71

  本文目录

  

  1. 王维《杂诗》的诗意
  2. 《杂诗十五首》
  3. 杂诗的意思全解是什么
  4. 陶渊明的杂诗

  王维《杂诗》共有三首,原文及译文具体如下:

  杂诗三首/杂咏三首

  唐代:王维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译文: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扩展资料:

  王维《杂诗》三首赏析

  其一:这首诗从触发、联想展开情感活动。女主人公住近渡口,每天沿河上下的船只从门前经过;于是她就想,其中也许有从江南来的船。丈夫在江南的某地长久不归。既然有江南船,就可能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

  她可能每天都倚门望几次。每当看到渡头有船只停泊,就不免要上前去打问,可结果总是失望而归。诗中说江南船“常有”,就是说书信“总无”。

  然而,主人公仍把希望寄托于下一趟船来,她想:大概书信已经寄出,正在途中,所以诗的结句“寄书家中否”便是这位少妇不断幻灭又不断复生的希望。

  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

  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

  “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

  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

  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一时竟不知从何问起了。这句描写出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

  其三:这首诗以时序的递进、物候的变化,加深主人公的情感。“已见寒梅发”一句是对上一首询问寒梅著花的呼应。此句是女主人公失望的深深怨情。因为光景蹉跎,不能如期践约,此时在女主人公眼中,寒梅花发已由希望之光变为幻灭之色。

  不仅如此。便是这象征青春、爱情的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天,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梅花开了,早春已过。百鸟叫了,仲春也已飞逝。现在是莺飞草长的暮春了。随着节序的推移,女主人公的心绪也由百无聊赖到终日惆怅,以至看花落泪、见月伤心了。

  以前,她觉得,时间过去一天,距离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就近一日。现在完全是逆反心理:时间愈是过得快,幻灭就愈彻底,犹如滔滔日下的江河,无可如何。

  此时,鸟鸣,春草都变作主人公情感的对立物。诗人说女主人公是以一颗充满忧愁的心“视春草”,她看到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一〉

  长街夜长,短亭梦断

  秋夜雨寒,有烟花璀璨

  复尔挑灯回看

  红尘无情,人间有爱

  花红叶绿,共柳密枝繁

  等把琴箫弄乱

  〈二〉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

  两处相思一场雪,此生亦可共白头。’

  〈三〉

  ‘深秋,薄念

  花不语,叶蹁跹

  云来又散,风雨频现

  看灯亮灯灭,梦忽近忽远

  常恐岁月匆匆,回首又是一年

  细数风花雪月过,却不留片语只言……’

  〈四〉

  ‘月遇从云,

  花遇和风。

  有你在,

  秋日的落霞也很美!’——

  〈五〉

  重阳一夜思亲泪,未待天明又复收。

  犹恐伤及双亲意,唯有暗泣枕边流。

  〈六〉

  夜话深秋酒一杯,携风带雨少人陪。

  几次三番偷拭泪,吹灭青灯梦几回?

  〈七〉

  柴米油盐烟火气,衣食住行梦相依;

  冬温夏凉相拥护,贫贱富贵不相离。

  ——《夫妻》

  〈八〉

  秋风落叶散,竟日起相思;

  寐一夜无你,竟一念成痴。

  一人独酌饮,对冷月长亭

  未敢让人知;

  孤风未有情,吹散温暖缠绵一丝丝!

  〈九〉

  萧瑟秋风渐渐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衾薄被冷惊睡起,忽作异乡为故乡。

  〈十〉

  “巷陌寻常静,依稀见寒星

  晨风初起处,罗衫徐摆夜幕轻

  遥念当年气盛,也曾长枪烈马

  紫金动洛城;

  万人宠、千夫指,一肩担承

  扪心无愧,焉惧青史留何名?

  达可群雄睥睨,穷亦轻舟蓑笠

  功过任人评

  誉毁满天下,荣辱两不惊

  霍乱起庚子,处处闻啼音

  全民居家闭严,万众团结一心

  忽而凌晨,一声闷雷,满屏悲文

  自那以后,阴阳两隔,思念朝歇暮停……”——《秋夜怀科老大》

  〈十一〉

  ‘我想揉碎这静夜的月亮

  让它化作漫天的星辰

  把它们都刻进你温柔的眸子里

  任自己在你的双眸中沉沦……’

  〈十二〉

  “莫问萍身几度闲,风疾水阔岸无边。

  流年幻梦逐帆远,花谢花开又一年。”

  ——清·周亮工

  〈十三〉

  “秋月冷、寂夜长,落木摇庭满地霜

  星河耿耿疏窗外,西风瑟瑟几度凉”

  ——《桂殿秋》

  〈十四〉

  “天似水、月如霜,秋风落叶草木黄

  而今恐忆当年事,细数清宵寂夜长”

  ——《尽余欢》

  〈十五〉

  ‘长河青山白鹭,短棹水调歌头

  蓼兰丛里人卧秋

  江南风情依旧

  别后几坛浊酒,清风一叶孤舟

  万里湖海任自由

  雨过天晴时候’

  ——《西江月·立冬》

  《杂诗》

  作者:王维(唐)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白话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王维住孟津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最著名的是《杂诗》第三首。

  名家评点

  王永强: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表现“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王维《杂诗》(其二)就是其中很纤巧、很精致的一首。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组:本诗描绘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

  陶渊明的杂诗如下:

  原文: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译文:

  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

  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

  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

  人生就如同时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

  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赏析:

  《杂诗十二首(其一)》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怀诗,多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酬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这首诗起笔即命运之不可把握发出慨叹,读来使人感到迷惘、沉痛。继而稍稍振起,诗人执著的在生活中寻找友爱,寻找着欢乐,给人一线希望。终篇慷慨激越,使人为之感奋。全诗用语朴实无华,取譬来自生活,质如璞玉,然而内蕴却极丰富,波澜跌宕,发人深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php/201.html?replytocom=10902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杂诗(杂诗陶渊明)” 的相关文章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越调·天净沙 秋翻译)

  本文目录    王和卿《【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

见志(见志诗)

  本文目录    梦见励志 见志的解释 见志不从文言文翻译...

春园即事(春园即事拼音版)

  本文目录    陈羽《春园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如何赏析王维的《春园即事》...

湖边采莲妇(湖边采莲妇李白拼音)

  本文目录    白居易 采莲曲 古诗中有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