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99

  本文目录

  

  1. 喜达行在所三首赏析
  2. 杜甫的诗词《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3. 《喜达行在所三首·杜甫》原文与赏析
  4. 杜甫《喜达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窜至凤翔)》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第一首“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杜甫身陷贼中的唯一念想和寄托,就是行在中的唐肃宗了。《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杜甫虽不是圣人,但“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评价杜甫语),却不得不说是圣人对杜甫的影响。杜甫于身陷贼中之际依然西望行宫,希望有朝一日能突围抵达,但现实却是音尘不到,无人却回,即没有退回之人。长安本是沦陷区,帝王身边的人当然不会自蹈死地,却不知沦陷区依然有人“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眼穿”就是成语“望眼欲穿”之所本。对着西下的落日,杜甫只能在沦陷中深情凝望。“落日”既暗喻西面的凤翔行在,也暗指江河日下的大唐帝国。“寒灰”同用两个典故,一个是庄子的“形故可如槁木,心可如死灰乎?”表现自己绝望的心理;另一个则是《史记·韩安国列传》中“死灰复燃“的典故:韩安国曾经坐牢被狱吏折辱,韩安国说:”你认为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狱吏说:”死灰复燃,就用尿浇灭。“后来韩安国出狱后做了大官,遇见狱吏后笑着说:”你现在可以用尿浇灭了。“狱吏大恐。杜甫用”死灰“的典故,表现的是自己仍有”复燃“的可能,绝望中仍有希望。”茂树行相引,连山望忽开。“”茂树“又作”雾树“,在”雾树“的导引下,终于望到了凤翔周边的连山,对此杜甫如何不激动?但杜甫却忽然宕开一笔,不写自己的激动,却写自己的故旧亲朋对自己的惊讶:老了,瘦了,但总算从沦陷区活着回来了。通过他人之口来对自己做一个评价,这是诗人高明的地方。

  第二首“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先追忆曾经在沦陷区四面胡笳的悲怆,和长安汉苑在铁蹄下凄凉残破的惨状,再感慨生还之不易。虽然基本脱险,但杜甫仍觉侥幸,将脱险之后仍视作“生死悬于顷刻”(仇兆鳌语)的“暂时人”,这既是自怜,又不乏自嘲。杜甫找到了“组织”,自然万分欣喜。“司隶章初睹”虽不算警句,然也化用了南朝傅亮《进宋元帝诏》“东京父老,重睹司隶之章”一语,可见杜诗“无一字无来处”(黄庭坚语)的特点。“南阳气已新”同样用典,《后汉书·光武本纪》记载“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春陵郭,_曰:‘气佳哉!郁郁葱葱’。”以望气者(观察天象的人)见王者之气之喜,代指自己接近行在和国君之喜。“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是杜甫诗歌常见的以悲写喜之手法。激动得沾巾,喜不自胜,溢于言表。高步瀛评道:“五六句明写达,暗写喜,七八句明言喜,反说悲而喜弥甚,笔弥幻矣。”杜甫诗歌的艺术,就在于曲折地表现原本简单的感情。

  第三首开头劈空而至。一开始便假设了自己的死,死且无人知晓,是多么的惨淡,但未曾想到自己居然生还,足堪“自怜”。而“犹瞻”再次表达杜甫的“侥幸”和欣喜。“影静千官里”指自己暂时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和众朝臣一样侍奉天子,王夫之评价此句“写出避难仓皇之余,收拾仍入衣冠队里一段生涩情景,妙甚。非此则千官之静,亦不足道也。”“七校”是汉代的七种校尉,这里也代指朝廷百官。而“心苏”一个“苏”字更是振起全篇。最后“新数中兴年”既是对自己报效朝廷的期望,也是对朝廷能够自振的期望。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喜达行在所三首

  【#诗词鉴赏#导语】《喜达行在所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是杜甫逃出长安抵达凤翔行宫之后对自己历险突围的回忆。本诗为第二首。这三首诗都是欲扬先抑的结构,章法谨严,笔力苍老,到达行在所前与到达行在所后对比鲜明,体现了杜甫分明的爱憎和坚定的褒贬之情。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杜甫的诗词《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欢迎阅读!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唐•杜甫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赏析】

  唐至德二载(757年),杜甫冒险逃出被叛军占据的长安,投奔在凤翔的唐肃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朝廷临时所在地(行在所),唐肃宗拜杜甫为左拾遗。生活中这种巨大的转折在心底激起的波澜,使诗人简直不能自已。

  题中虽有“喜达“二字,但回忆中的情景依旧是悲壮而沉重的。首联追忆沦陷区的残败状况,胡笳声声凄凉,城中满目疮痍。颔联刻画诗人脱险之后的侥幸心理,既是自怜又不乏自嘲。颈联初露喜悦之情,无论如何到达了君主所在地,总算是值得欣慰的。尾联“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两句写喜极而泣的情景。

  诗人看到“南阳气已新”,知中兴有望,便喜不自胜,难以自持,以至“呜咽泪沾巾”。可以看出诗人的喜不是因为自身脱离了险境,而是看到了国家的政治前途,因此,黄生云:“七八真情实语,亦写得出,说得透。从五六读下,则知其悲其喜,不在一己之死生,而关宗社之大计。”诗人以悲写喜,更加深刻地揭示了其的深沉爱国之情。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词成就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我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1964年编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词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政治性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郤回。

  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

  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

  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

  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

  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己新。

  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夏,杜甫于安史叛军所占领的长安奔赴凤翔,写下这组诗。诗题已标明他的行踪和心情。

  这组诗,不可分割,为一有机整体。第一首写自己奔赴行在的心情和经过。二首写在凤翔的见闻,喜极而悲。三首则写痛定思痛,景中寓情。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翻腾起伏,大景隆情,时相辉映。一“喜”字贯串全诗,而“喜”又是从极艰辛愁苦中得来,益显“喜”来之不易。其喜则一为己身之存在,一为国家之中兴。

  首篇起两句写来到凤翔前,对凤翔的渴望。“西忆岐阳信”,古岐阳即唐凤翔府,为当时唐肃宗驻跸之处。杜甫身陷长安,无时不关心朝廷,得知朝廷在凤翔,千方百计打听消息。然而无人来往,徒留长想而已,但哪能又死心呢?颔联紧承前意。“眼穿当落日”,望眼欲穿,落日尤感时迫。“心死著寒灰”,“著”字极为老练。实言此心如死灰,不望复燃,然而终于如愿奔出。此透过一层写法,意在不言中,山断云连。颈联写途中之景,树而引行,峰而望开,实忙里偷闲之笔,而景与情交相辉映。尾联宕开一层,写到达行在后,“所亲惊老瘦”,可见身陷贼中之苦。生理如此,心理可知,而所亲脱口而出:“辛苦贼中来”,其中含有多少眼泪!

  二首首联承前首尾句,申述贼中之情景:“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在叛军中真是度日如年,每日听到的是胡乐之声,见到的是宫庭园林,一片荒凉景象。紧接颔联“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这两句实为倒叙,“间道暂时人”,意中必死无疑,然而“生还今日事”,现在幸而得生。生还所见是“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己新”。诗人以汉喻唐,以光武喻肃宗,深感中兴有望。高兴之余,竟“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从诗的章法上看,首联与尾联以愁、喜两字相呼应。不过首联是情寓景中,以景托情。尾联则直抒***,喜而堕泪。

  三首首联“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显示自己名位卑微,生死不为世所重,是牢骚话,也是真情流露。颔联首句承第二首中颔联,再加以突出描绘,二句则承第二首中的颈联概括出之。这里的“犹瞻太白雪”的“雪”字,历来皆以为太白山高,积雪不化,据近人实地考察,太白山巅,其石洁白,从下上望,宛如积雪。杜甫以白为雪,纯就视觉、色彩而言,以节令言,杜甫是夏季自京至凤翔,非冬季,所以“太白雪”实即太白山石。“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两句实写杜甫之受官拾遗。拾遗官品不高,地位清要,可以直接向皇帝进言。杜甫任此职,颇思有所贡献。所以这两句于写景中寄寓欢愉之情。然又不是只为一己称庆,而原于“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三诗错综递承,脉络可寻。在结构上,三诗均系折腰格。前四句各各作今昔对比。如第一首前四句写“西忆”之无消息的烦恼,后四句写奔赴行在之情景。第二首前四句写沧陷敌占区之凄凉情景,后四句则写行在之中兴气象及喜极之情。第三首前四句写感慨及途中所见,后四句写一己列入朝班及对中兴之颂。章法极为分明,而遣辞造语,无不深沉厚重,炼字尤为精粹、准确、生动,有一字千钧之势。杜甫身遭战乱,忧国忧民,发而为诗,故有诗史之目。其陈述战乱之诗篇,尤感人至深。

  悲喜亦于物显,始贵乎诗。“影静千官里”,写出避难仓皇之余,收拾仍入衣冠队里,一段生涩情景,妙甚。非此,则千官之静亦不足道也。(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三)

  《喜达行在所》云:“生还今日事”,言昨日在途,生死犹不可必也。”“间道暂时人”,言此后尚未可保也。“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痛定思痛,尤不堪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二)

  题眼在一“喜”字。三章逐层下。一章,从未达前落到初达,是“喜”字根苗,二章,写初达时之情事气象,是“喜”字正面;三章,透出达后本怀,是“喜”字结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

  喜达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窜至凤翔)原文:

  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眼穿当落日,心死著寒灰。雾树行相引,莲峰望忽开。所亲惊老瘦,辛苦贼中来。愁思胡笳夕,凄凉汉苑春。生还今日事,间道暂时人。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诗词作品:喜达行在所三首(原注:自京窜至凤翔)诗词作者:【唐代】杜甫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php/201.html?replytocom=8064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二)” 的相关文章

清豁的简介(清豁禅师)

  本文目录    十二种颜色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朱元璋的简介...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

采莲(实催)(采莲的采)

  本文目录    写小儿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子的诗句 关于采莲的诗句古诗...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拼音)

  本文目录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赏析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的注释译文 著...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沉醉东风·闲居)

  本文目录    曹德《【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