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白华(白华茸)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66

  本文目录

  

  1. 白华的人物履历
  2. 诗经 白华
  3. 白华的人物生平
  4. 白华的介绍

  2000年9月~2004年7月清华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2004年9月~2009年7月清华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

  2009年7月~2011年7月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后

  2011年7月至今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教

  《诗经:白华》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

  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

  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

  念子懆々,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

  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

  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

  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注释:

   1、菅: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2、天步:天运,命运。

   3、犹:借为媨,好。不犹,不良。

   4、滮: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5、昂:我。煁:越冬烘火之行灶。

   6、懆懆:愁苦不安。

   7、迈迈:不高兴。

   8、鹙: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9、疧:因忧愁而得病。

  译文:

  开白花的菅草呀,白茅把它捆成束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空房守孤独呀。

  天上朵朵白云飘,甘露普降惠菅茅。

  怨我命运太艰难,这人无德又无道。

  滮水缓缓向北流,灌溉稻子满地头。

  长啸高歌伤心怀,那个美人让人忧。

  砍那桑枝作柴烧,放入灶堂火焰高。

  想起那个大美人,痛心疾首受煎熬。

  宫内敲钟钟声沉,声音必定外面闻。

  想起你来心难安,你看见我却忿忿。

  秃骛就在鱼梁项,白鹤就在深树林。

  想起那个大美人,实在煎熬我的心。

  鱼梁上面鸳鸯站,嘴巴插在左翅间。

  这个人儿没良心,三心二意让人厌。

  扁平石块来垫脚,踏在上面人不高呀。

  这个人儿远离去,使我忧愁病难消呀。

  赏析:

  《毛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朱熹《诗序辨说》云:此事有据,《序》盖得之。并认为此为申后自作。这是颇可征信的。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当然,从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刚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进化而来的阶级社会里,一切旧道德都在社会巨变中接受着考验,男女地位也是这样,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样: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奴役同时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诗经》中的弃妇诗比后代同类题材的诗歌具有更为深沉的心灵震撼力和历史认识意义。

  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现在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而让人心寒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故王先谦云:诗人每以薪喻昏姻,桑又女工最贵之木也。以桑而樵之为薪,徒供行灶烘燎之用,其贵贱颠倒甚矣。(《诗三家义集疏》)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现在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朱熹《诗集传》以为扁然而卑之石,则履之看亦卑矣。如妾之贱,则宠之者亦贱矣。是以之子之远,而俾我疡也。此说可备一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诗经苕之华

  《诗经:苕之华》

  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牂羊坟首,三星在罶。

  人可以食,鲜可以饱!

  注释:

   1、苕:凌霄花,藤本蔓生植物。

   2、尝其黄:草木枯黄的样子。

   3、牂羊:母羊。坟:大。

   4、三星。指星光。罶:捕鱼的小网。

   5、鲜:少。

  译文:

  凌霄花开在腾上,花瓣已经枯黄了。

  我的心中多忧愁,满心哀伤难诉说。

  凌霄花开在腾上,叶色清清花已落。

  早知我心这样苦,不如当初不降生。

  母羊瘦弱头显大,星光照耀着鱼网。

  虽然也算有饭吃,很少有人能吃饱。

  赏析:

  古代的人们靠天吃饭,年成不好,自然会失去生活来源,出现饥荒,饿殍遍野。这种情形大概每隔三、五、年就来一次。其中惨状,以我们今日衣食富足的处境,是难以想象的。连吃草的羊都饿得皮包骨,显出硕大得头颅,人得处境便可想象而知了。

  不过,无论怎样饥荒,五有多少饿殍,总还是有人不忧不愁,啃鱼咽肉,出入有车马,起居有奴仆。杜甫中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那几家欢乐、无数家愁得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出来。饱汉不知饿汉饥。这当中也许有确实不知者,而知道者恐怕更多。即使知道,又能怎样呢?饱汉出于自身的利益,不大可能开仓济贫,与民共渡艰难。饿汉除了喊几声天、望天兴叹知外,又能如何呢?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知时,唯有自叹命运悲苦,生命悲苦。

  天无情,人无情,命运无情。只有当这一切热铁一般无情降临到头上之时,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可怜,多么可悲。

  诗经皇皇者华

  《诗经:皇皇者华》

  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駪駪征夫,每怀靡及。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

  载驰载驱,周爰咨诹。

  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载驰载驱,周爰咨谋。

  我马维骆,六辔沃若。

  载驰载驱,周爰咨度。

  我马维骃,六辔既均。

  载驰载驱,周爰咨询。

  注释:

   1、皇皇:犹言煌煌,形容光彩甚盛。

   2、原隰:原野上高平之处为原,低湿之处为隰。

   3、駪駪:众多疾行貌。《国语-晋语》引作莘莘,意为众多。征夫:这里指使臣及其属从。

   4、靡及:不及,无及。

   5、六辔:古代一车四马,马各二辔,其中两骖马的内辔,系在轼前不用,故称六辔。如濡:新鲜有光泽貌。

   6、载:语助词。

   7、周:遍。爰:于。

   8、骐:青黑色的马。

   9、如丝:指辔缰有丝的光彩和韧度。

   10、咨谋:与咨诹同义。

   11、骆:白身黑鬣的马。

   12、沃若:光泽盛貌。

   13、咨度:与咨诹同义。

   14、駰:杂色的马。

   15、均:协调。

   16、咨询:与咨诹同义。

  译文:

  灿烂的花枝,盛开在原野上。

  衔着使命疾行的征夫,常怀思难以达成使命的地方。

  驾车有少壮的驹马,六辔润泽鲜妍。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博访广询礼士尊贤。

  驾车有青黑色的骐马,六辔闪着素丝一样的光彩。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广询博访不敢懈怠。

  驾车有白身黑鬣的骆马,六辔柔润油亮。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不辞辛劳广询博访。

  驾车有杂色的駰马,六辔调度得很均匀。

  驰驱在奉使的征途上,不辞辛劳广泛地咨询。

  赏析:

  《小雅-皇皇者华》诗,《左传》以为君教使臣之诗,历来无疑义。今按:君教使臣乃此诗之原旨。使臣秉承国君之明命,重任在身,故必须以咨周善道,广询博访。上以宣国家之明德,下以辅助自己之不足,以期达成使命,因而咨访实为使臣之大务。而在出使之际,君之教使臣者,正在于广询博访。使臣在奉使途中,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常懔懔于心,怀有靡及之感,更是忠于职守、忠于明命的表现。《皇皇者华》这首诗,正是从这两方面着笔歌咏的。

  诗的首章,先阐明君教使臣之旨,诗人说:煌煌的花枝,已盛开在原隰之上了。彼奉使的征夫,已駪駪然奔驰于行道之中了。怀着国家的使命,宜常若有不及之感了。诗意委婉而寄意深长,既以慰使臣行道的辛苦,又戒其必须忠于使命,常以靡及自警。从措词来看,是婉而多风,而用意则是非常庄重。至于君教使臣之具体内容为何,则于诗的第二章至第五章中,用使臣口气,反覆表达,以见使臣时刻不忘君之所教,时时以忠贞自守。

  第二章原诗云:我马维驹,六辔如濡,载驰载驱,周爰咨诹。前三句皆为使臣自道其出使在征途上的情况,第四句周爰咨诹,始表明博访广询,多方求贤之义,亦即君教使臣的主要内容,而为每怀靡及句中使臣所怀思的主旨。三章至五章的诗意,与二章全同,特因叶韵关系,在语词上作了改变: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骆,六辔沃若、我马维駰,六辔既均。此数语,皆以道使臣在奉使途中威仪之盛。因车有四马,故章次亦叠至四次。二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诹,三章言载驰载驱,周爰咨谋,以及四章、五章之周爰咨度,周爰咨询,其意义皆为遍于咨询,亦即广询博访之义。由此表明使臣之在征途、无时无刻不以君命为念,则使臣之敬奉使命,可想而知。明此义,则知此诗中之每怀靡及、周爰咨诹两句,乃全诗关键所在。

  综观此诗,倘使无首章每怀靡及之语,则二章以下之周爰咨诹、周爰咨谋、周爰咨度等语,意义皆不明显,亦不见有君教使臣之义。倘无二章以下周爰咨诹诸语之反覆见意,则使臣奉命每怀靡及殷殷之意,更无由表现。故此诗艺术特点之一,是前后各章,互相辉映、照顾周密。特点之二是:诗的语言气象开朗,生动蓬勃。首章以皇皇者华起兴,落响超迈,命意笼罩全诗。二章以次,语词变动,错落有致,命义相近而不显其重复,语音协调,可诵性甚强。特点之三是用意恳切,不论君之教使臣,以至使臣对国家明命之反应,字里行间,都非常感人。君之使臣以敬,臣之受命以庄,这虽是古语,还是有借鉴意义的。《左传》云:《皇皇者华》,君教使臣曰:每怀靡及,诹、谋、度、询,必咨于周。可谓深得诗意。

  诗经裳裳者华

  《诗经: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

  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

  我觏之子,乘其四骆。

  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

  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注释:

   1、裳裳:犹堂堂,旺盛鲜艳的样子。华:花。

   2、湑:茂盛的样子。

   3、觏:遇见。

   4、写:通泻,心情舒畅。

   5、誉:通豫,安乐。

   6、芸:色彩浓艳。

   7、章:纹章,服饰文采。

   8、骆:黑鬣白马。

   9、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10、似:嗣,继承祖宗功业。

  译文:

  花儿朵朵在盛开,叶儿繁茂长势旺。

  我遇见了那个人,我的心啊真舒畅。

  我的心啊真舒畅,于是有了安乐的地方。

  花儿朵朵在盛开,鲜亮艳丽黄又黄。

  我遇见了那个人,他的服饰有文章。

  他的服饰有文章,于是有了喜庆的排场。

  花儿朵朵在盛开,有黄有白多娇艳。

  我遇见了那个人,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

  四匹黑鬣白马驾在前,六根缰绳光滑又柔软。

  要向左啊就向左,君子应付很适宜。

  要向右啊就向右,君子发挥有余地。

  因他发挥有余地,所以后嗣能承继。

  赏析:

  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写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而我所遇的之子又是什么样子呢?在首章,诗人只写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是什么样的人使得我如此欢悦?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写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说中渗透着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写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十足风光,十分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说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写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方玉润《诗经原始》谓末章似歌非歌,似谣非谣,理莹笔妙,自是名言,足垂不朽,极是。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乾元区(今解元集乡、二郎庙乡一带)区小队指导员,1941年冬任平陵区(今杜庄乡)区委书记,同年调五分区敌工科工作,1943年春。为了加强武工队力量,上级抽调他到武工队协助工作。

  白华任乾元区小队指导员期间,共产党在鲁西南的抗日力量还非常薄弱,特别是武器缺乏。为解决这个问题,县委决定:夺取地主顽杂的枪支来建立自己的武装。研究了夺枪计划后,确定首先从圈头几户地主家开始。一天夜里,由白华、郑学治带领6名党员悄悄进入圈头。在支部书记张文礼的引导下,迅速靠近护庄人住的小院。一进门,只见厨房亮着灯,门旁并排放着5支枪。几个守夜人正在狼吞虎咽的吃饭。这时白华一挥手,郑学治飞步向前手握一把木制的假匣子枪逼住那几个人。几个看家的顿时吓懵了。5支枪全部缴获。以后又在庞楼、白虎集、贾坊等地开展了夺枪活动。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夺取了二三十条枪。不久,白华被调到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敌工科工作,在环境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常只身在敌占区活动。

  1943年正月22日,武工队在张楼一带活动时被日伪军包围,白华不幸被捕。日本“红部”头目山口和伪警备大队长李森亭亲自出马。以只要你投降,说出八路军整个活动情况及隐藏地点,皇军立即给个警备队副队长来威逼利诱。白华厉声骂道:“你这个无耻的汉奸、卖国贼,出卖了自己的祖宗。真是个不知羞耻的民族败类。”顿时敌人恼羞成怒。对白华残酷折磨了半天,始终未能使他屈服。第二天,白华知道自己快要牺牲了。

  他对关在一个房间的同志说:“请转告领导,我死之后请把我埋在我的故乡。”然后,他同大家一一握手。当天,敌人即枪杀了白华。当时他仅22岁。地方党组织遵照烈士的遗愿,把他的遗体运回他的家乡一耿海村安葬。

  白华,元初诗人。字文举,号寓斋。澳州(今山西河曲)人,与元好问为世交。兄责有诗名。子白朴为元名曲家。金末进士,曾任枢密判官。金亡降宋,子女养于元好问。后复归元,依史天泽居真定(今河北正定),与子女复聚。其题《屏上梅》诗,有“部借调羹品,空为落额妆”之句,颇自伤。亦能词,有《满庭芳·示刘子新》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php/498.html?replytocom=9408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白华(白华茸)”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题画(题画 袁枚)

  本文目录    《画》是不是题画诗 《题画》的诗意是什么 什么叫做题画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

见志(见志诗)

  本文目录    梦见励志 见志的解释 见志不从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