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灞桥待李将军(灞桥待李将军全诗译文)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29

  本文目录

  

  1. 有关于灞桥的诗句
  2. 灞桥待李将军原文_翻译及赏析
  3. 关于灞桥的离别诗句
  4. 关于灞桥水的诗句

   1.有关灞桥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2.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3.关于灞桥的古诗

   1.《东风第一枝·春雪》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2.《玉蝴蝶》晁冲之

  目断江南千里,灞桥一望,烟水微茫。尽锁重门,人去暗度流光。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恨偏长。佩沈湘浦,云散高唐。清狂。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寂寞经春,小桥依旧燕飞忙。玉钩栏、凭多渐暖,金缕枕、别久犹香。最难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厢。

   3.《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4.《解连环》高观国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5.《柳梢青》高观国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6.《连理枝》贺铸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4.关于“灞桥折柳相送”的诗有哪些

   1.《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3.《题情尽桥》

  唐代:雍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4.《折柳篇》

  唐代:许景先

  春色东来度渭桥,青门垂柳百千条。长杨西连建章路,

  汉家林苑纷无数。萦花始遍合欢枝,游丝半罥相思树。

  春楼初日照南隅,柔条垂绿扫金铺。宝钗新梳倭堕髻,

  锦带交垂连理襦。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

  芳树朝催玉管新,春风夜染罗衣薄。城头杨柳已如丝,

  今年花落去年时。折芳远寄相思曲,为惜容华难再持。

   5.《浪淘沙》

  宋代:赵鼎

  玉宇洗秋晴。凉月亭亭。梦回孤枕琐窗明。何处飞来三弄笛,风露凄清。

  曾看玉纤横。苦爱新声。由来百虑为愁生。此夜曲中闻折柳,都是离情。

   5.有关霸陵、霸桥的诗词、以及历史典故

  霸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即今霸桥区席王街办毛西村西,当地人称为“凤凰嘴”。

  唐代西安的霸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霸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著名诗篇有:

  忆秦娥李白

  萧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灞陵行送别李白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另一首:

  《咏史诗霸陵》

  体裁:七绝咏朝代:唐唐作者:胡曾

  原头日落雪边云,犹放韩卢逐兔群。

  况是四方无事日,霸陵谁识旧将军?

   6.描写灞河的美句美文

  《灞桥风雪图》年代:宋作者:释居简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死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雪景四画·灞桥骑驴》年代:宋作者:姚勉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

  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灞桥待李将军》年代:唐作者:长孙无忌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年代:唐作者:刘禹锡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

  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

  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诗词《沁园春灞桥》沁园春陆游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駸。当时岂料如今。

  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李白灞桥送别诗灞陵行送别作者:李白原文: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灞桥折柳相送的诗唐代,折柳送客之风最盛,当时长安东有灞水,两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桥,是长安东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别。

  裴说《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曲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由这些诗中可见,当年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盛况可窥一斑。杜甫灞河诗句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是谁的诗是“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吧,出自韦应物《相和歌辞·相逢行》《相和歌辞·相逢行》唐韦应物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7.杜甫灞河诗句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8.灞桥的古代灞桥

  古代的灞桥,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上指出:“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唐朝的王昌龄在其《灞桥赋》中也说:“惟于灞,惟灞于源,当秦地之冲口,束东衢之走辕,拖偃蹇以横曳,若长虹之未翻”。但是,灞河上建桥的历史则要追溯至春秋时期。当年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原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这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石墩桥。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祥之兆,便将桥改为“长存桥”。2004年10月1日被大水冲刷出的灞桥遗址则为隋桥,建成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并在桥两边广植杨柳。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现已将原石板桥改为了钢筋混凝土桥。灞桥,这座久负盛名的古桥,曾引起多少文人的咏叹;那桥边的垂柳,又让多少迁客为之断肠;那桥下日夜东流的灞水,又让多少离情别绪,变得绵绵无绝期。诗意得经不起任何物化东西的碰撞。哪怕一次小小的撞击,都会让心中美丽的倩影灰飞烟灭。李白叹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岑参写道:“初程莫早发,且宿灞桥头”,刘禹锡唱道:“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李贺咏道:“灞水楼船渡,营门细柳开”,李商隐吟道:“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等等,不一而足。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仅《全唐诗》中直接描写或提及灞桥(灞水、灞陵)的诗篇就达114首之多。其后经过历代墨客骚人妙笔的润饰,日久天长,灞桥竟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至于“销魂桥”则得名于江淹的《别赋》,其赋开篇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古人折柳赠别,是大有深意的。因为“柳”和“留”为谐音,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这一习俗源自何处,已无据可考。文献记载最早可见诸《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尤其是隋、唐时期,经过文人雅士们不断写诗作赋,灞桥折柳赠别那种离愁别绪和深情厚谊就被定格了下来。由于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西安府志》),每当早春时节,柳絮飘舞,宛若飞雪,就形成了“灞桥风雪”景观,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可惜如今这一胜景,只能靠游人去想象了。说到“灞桥风雪”,不可不提及明代著名画家吴士英的《灞桥风雪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此图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崖,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迫人。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骑驴人物虽极简洁,但形态生动。据《韵府群玉》中记载:“孟浩然尝于灞水,冒雪骑驴寻梅花,曰:‘吾诗思在风雪中驴子背上。’”此画盖取其意。郁达夫说过:“江山亦要文人捧”,而灞桥可以看作是最好的明证了。尽管桥已不是当年的那座桥,那柳也不是当年的柳,但是由于历代墨客骚人的吟咏,自古至今,依然一直鲜活在国人的心中。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唐代·长孙无忌《灞桥待李将军》灞桥待李将军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唐初宰相、外戚,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子,母亲高氏为汉族,文德皇后同母兄。贞观年间,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659年),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上元年间平反。

  长孙无忌

  铿锵韶濩,肃穆神容。洪规赫赫,祠典雍雍。已周三献,将乘六龙。虔诚有托,恳志无从。——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昭感》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昭感

  铿锵韶濩,肃穆神容。洪规赫赫,祠典雍雍。

  已周三献,将乘六龙。虔诚有托,恳志无从。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唐代·武则天《早春夜宴》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

  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

  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宴会,写山,写水愉悦于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出震嗣德,应干传圣。猗欤缉熙,千亿流庆。——唐代·郑絪《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顺舞》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大顺舞

  于穆时文,受天明命。允恭玄默,化成理定。

  出震嗣德,应干传圣。猗欤缉熙,千亿流庆。

   1.关于灞桥的古诗

   1.《东风第一枝·春雪》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2.《玉蝴蝶》晁冲之

  目断江南千里,灞桥一望,烟水微茫。尽锁重门,人去暗度流光。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恨偏长。佩沈湘浦,云散高唐。清狂。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寂寞经春,小桥依旧燕飞忙。玉钩栏、凭多渐暖,金缕枕、别久犹香。最难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厢。

   3.《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4.《解连环》高观国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5.《柳梢青》高观国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6.《连理枝》贺铸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2.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3.有关灞桥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4.要关于灞河柳树的送别诗,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1年年柳色无伤别霸陵柳色多少往尘事都沉浸在忆秦娥的伤别中吴越佳人何以辗转千里在秦之地思夫望归梦断音绝满楼月色映照着依依垂柳萧声如咽缠绵着闺中幽怨西风残照中汉家陵阙淹没在历史的黄昏此时惟有送别的柳枝在霸河岸边随风摇荡霸陵风雪让我们常常想起那无数个折柳相别的故事站在霸河堤岸回望长安的天空正有绵绵细雨从李白的词中平平仄仄地落下一把雨伞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我怅然若失没有人与我同行也没有人为我折柳送别我独自沿原路返回唐代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青门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苏州柳【唐】白居易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长安新柳【唐】陈光九陌云初霁,皇衢柳已新。不同天苑景,先得日边春。

  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一枝方欲折,归去及兹晨。

  五月水边柳【唐】崔护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

  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

  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

  柳【唐】崔橹风慢日迟迟,拖烟拂水时。惹将千万恨,系在短长枝。

  骨软张郎瘦,腰轻楚女饥。故园归未得,多少断肠思。

  新柳【唐】崔橹无情柔态任春催,似不胜风倚古台。多少去年今日恨,御沟颜色洞庭来。

  堤上柳【唐】戴叔伦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闺妾断肠时。

  赋得长亭柳【唐】戴叔伦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褭翠丝柔。

  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题柳【唐】狄焕天南与天北,此处影婆娑。翠色折不尽,离情生更多。

  雨余笼灞岸,烟暝夹隋河。自有佳名在,秦松继得么。

  独柳【唐】杜牧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柳绝句【唐】杜牧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

  新柳【唐】杜牧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御沟柳【唐】杜荀鹤律到御沟春,沟边柳色新。细笼穿禁水,轻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泽匀。谷莺栖未稳,宫女画难真。

  楚国空摇浪,隋堤暗惹尘。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龙津。

  柳【唐】方干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

  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

  柳【唐】韩偓一笼金线拂弯桥,几被儿童损细腰。无奈灵和标格在,春来依旧褭长条。

  咏柳二首【唐】顾云带露含烟处处垂,绽黄摇绿嫩参差。长堤未见风飘絮,广陌初怜日映丝。

  斜傍画筵偷舞态,低临妆阁学愁眉。离亭不放到春暮,折尽拂檐千万枝。

  闲花野草总争新,眉皱丝干独不匀。乞取东风残气力,莫教虚度一年春。

  参考资料:?fr=qrl3咏柳贺知章(唐)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唐)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丝丝拂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杨柳岸晓风残月不知细叶谁裁出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州北路傍老柳树--白居易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莫道老株芳意少,逢春犹胜不逢春。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不知细叶谁裁出,。

   5.描写灞河的美句美文

  《灞桥风雪图》年代:宋作者:释居简桥滑驴僵噤不嘶,诗穷弗死反穷诗。

  华山出是吟疆土,更欲烦君写倒骑。《雪景四画·灞桥骑驴》年代:宋作者:姚勉飘飘风中雪,沥沥桥下水。

  雪寒换清骨,水浅漱尘耳。诗情散天壤,妙处乃在此。

  得句欲似谁,岸梅是知己。《灞桥待李将军》年代:唐作者:长孙无忌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

  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请告东归发灞桥却寄诸僚友》年代:唐作者:刘禹锡征徒出灞涘,回首伤如何。

  故人云雨散,满目山川多。行车无停轨,流景同迅波。

  前欢渐成昔,感叹益劳歌。诗词《沁园春灞桥》沁园春陆游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

  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

  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駸駸。当时岂料如今。

  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阁,鱼悬带玉,貂映蝉金。

  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李白灞桥送别诗灞陵行送别作者:李白原文: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灞桥折柳相送的诗唐代,折柳送客之风最盛,当时长安东有灞水,两岸多柳,灞水之上灞桥,是长安东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人送客至此,都折柳而别。

  裴说《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曲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由这些诗中可见,当年长安灞桥折柳送别盛况可窥一斑。杜甫灞河诗句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桥柳是谁的诗是“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吧,出自韦应物《相和歌辞·相逢行》《相和歌辞·相逢行》唐韦应物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

  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6.灞桥的灞桥诗文

  灞桥诗/李商隐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注释①灞桥:即诗中灞水桥,在长安东边,为旧时东巡洛阳的必经之路。

  ②点行:按户口名册抽丁出征。③华表:这里指路边的木柱,立于大道交衡。

  ④东巡:指盛唐时皇帝巡游东都洛阳。寂寞灞桥文/初国卿最早知道的灞桥是在明代吴伟的画作《灞桥风雪图》上和汤显祖的传奇《紫钗记》中。

  画上的灞水迤逦着从远山层峦里流出,皑皑白雪、森森古木中,一人骑驴正从小桥上通过。传奇中的故事讲霍小玉在灞桥上送文士李益,两人情意缠绵,难分难舍,最后折柳赠别,泪湿栏杆。

  吴伟的画意雅致而满蕴文气,汤显祖的传奇迷离而追魂摄魄。风雪中的灞桥作为离别伤情的意象,从此让我难忘;后来又一直在古典诗词里折磨着我,那是一份难以释怀又无法与外人道也的感念。

  一正是飞花自在轻倩如梦的季节,参观完半坡遗址,即去灞桥。旅行车从半坡到灞桥不过三、四公里的路程,但却走了近一个小时。

  那车时走时修,到了灞桥就真正抛锚了。也好,车不催人,倒是有更多的时间来审视这处声名赫赫的胜迹。

  灞桥位于西安东十多公里处的灞河上,是东出西安的必经之地。它西临浐水,东接骊山,东南边是广袤的白鹿原,北边是肥沃的渭河平川,东北边是沧桑的铜人原。

  《雍录》上说:“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峣”指陕西商县西北的峣关,也叫青泥关或蓝田关,为西安东南方一大门户;“潼”就是陕、晋、豫三省交会处的潼关。

  到灞桥这里才会看清,从西安来的公路过了灞桥之后就分为北、东、南三线,北线入陕北,东线达郑州,南线去商州、南阳和信阳。这里自古是交通重镇,如今交通更是发达,108国道(与陇海铁路线平行)、310国道(西安至内蒙)和312国道(西安至上海),均在灞桥镇境内交会。

  另有三条高速公路通过灞桥,分别为连云港至新疆、西安至蓝田、西安至闫良,连接西临、西铜、西宝及咸阳国际机场专用线,是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第三条大动脉。陇海铁路和西康铁路跨河而过,并有四条铁路专用线可供使用。

  灞桥镇已成为陕西省米字型交通布局的中心点,可谓五湖三江,四通八达。上得桥头,面对桥东的灞桥古镇,我倚桥而立,双手轻抚桥栏,思绪一下叠进古人的印痕里。

  霎那间我仿佛与走在灞桥上的所有古人撞了个满怀。千年百年之前,他们在这座桥上观赏“灞陵风雪”的景致,衣袂飘飘,折柳相送;他们骑着大马或是蹇驴,带着胜利者的豪情与驴子背上的诗思从桥上走过;他们从中原经这里出使西域,在阳关月色下做着建功立业的大梦;他们还从这里东走中原,在清明上河图里览尽帝都繁华。

  然而多少年过去了,这里恢复了原有的寂寞,我却来了。我不相信,这就是那座走天涯的断肠人相互面对的灞桥么?是李白那年年柳色总是不堪离离情伤的灞桥么?是从鹿门山出来的孟浩然在雪天骑驴赏梅的灞桥么?我深知,灞桥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颗砂粒上都凝聚了古人生离死别的声音与隐隐约约的哽咽,还有别意殷殷的叮嘱。

  灞桥,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因为载不动那无数的伤心故事才变得如此寂寞、几度兴废?否则你不会成为伤情别离的绝唱。天下别离一样苦,岂独灞桥?何止折柳?为什么单单由你代表了这样一个人世间最关情怀最是黯然和伤感的意象?你承载的情感真是太重太重!你所积淀的“灞”字文化也同样是太过于丰厚!灞河为长安八水之一,发源于秦岭蓝田县的蓝谷之中,汇纳于古代长安风景胜地——辋川西漳涧而北流,穿过灞陵原谷地,横贯长安东郊,西北流浐水汇入,又北流注入渭水。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灞河“古曰滋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秦穆公为了显示称霸西戎的武功,连河名也带上了霸权色彩。

  然而后世的地理学家似乎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不经意地在霸字前加了一个三点水,而成了灞水。从此,长安东部就形成了一种“灞”字文化,如“灞城”、“灞上”、“灞陵”、“灞头”、“灞桥折柳”、“灞柳风雪”、“灞桥伤别”等等,都与灞水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

  作家陈忠实写过的“白鹿原”,古来是称作“灞上”的,还叫“灞陵原”,以汉文帝的陵墓而得名。《史记》上说:“帝治灞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

  ……就其水名以为陵号。”汉文帝刘恒是汉朝的第三代皇帝。

  吕后死,周勃等人平定了诸吕之乱,刘恒在汉惠帝绝嗣的情况下迎立为汉家天子。他在位二十三年,崇尚节俭,体恤民苦,致使社会稳定、国泰民安,与后来的汉景帝一起开创了较长时间的太平盛世局面,史家称为“文景之治”。

  灞陵原正是他的无字碑。二“灞”字文化中,最著名的当属灞桥。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中国,水是一种景观,甚至是一种哲学,而非路的延伸。南人舟楫,北人架桥。

  由舟楫而进化为桥,标志着科学水平及生产力的提高。灞水上何时有桥,史无确切记载,只知到了西汉时这里才建起了木桥,地点在今桥西北十余里处。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遂将桥名改为长存桥。名曰长存,以后却在宋、明、清期间先后几次废毁。

  不。

   1.关于灞桥的古诗

   1.《东风第一枝·春雪》史达祖

  巧沁兰心,偷粘草甲,东风欲障新暖。漫疑碧瓦难留,信知暮寒犹浅。行天入镜,做弄出、轻松纤软。料故园、不卷重帘,误了乍来双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红欲断、杏开素面。旧游忆著山阴,后盟遂妨上苑。熏炉重熨,便放漫春衫针线。怕凤靴挑菜归来,万一灞桥相见

   2.《玉蝴蝶》晁冲之

  目断江南千里,灞桥一望,烟水微茫。尽锁重门,人去暗度流光。雨轻轻,梨花院落,风淡淡、杨柳池塘。恨偏长。佩沈湘浦,云散高唐。清狂。重来一梦,手搓梅子,煮酒初尝。寂寞经春,小桥依旧燕飞忙。玉钩栏、凭多渐暖,金缕枕、别久犹香。最难忘。看花南陌,待月西厢。

   3.《灞桥待李将军》长孙无忌

  飒飒风叶下,遥遥烟景曛。霸陵无醉尉,谁滞李将军。

   4.《解连环》高观国

  露条烟叶。惹长亭旧恨,几番风月。爱细缕、先窣轻黄,渐拂水藏鸦,翠阴相接。纤软风流,眉黛浅、三眠初歇。奈年华又晚,萦绊游蜂,絮飞晴雪。依依灞桥怨别。正千丝万绪,难禁愁绝。怅岁久、应长新条,念曾系花骢,屡停兰楫。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5.《柳梢青》高观国

  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斜带鸦啼,乱萦莺梦,愁丝如织。为怜张绪风流,正瘦损、宫腰褪碧。绽绾同心,留连不住,天涯行客

   6.《连理枝》贺铸

  绣幌闲眠晓。处处闻啼鸟。枕上无情,斜风横雨,落花多少。想灞桥、春色老於人,恁江南梦杳。往事今何道。聊咏池塘草。怀县年来,萧萧壮发,可堪频照。赖醉乡、佳境许徜徉,惜归欤不早。

   2.有关灞桥的典故,诗词或故事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3.关于灞桥飞雪的诗句

  应该是“灞柳飞雪”吧。人们在灞河两岸筑堤植柳,阳春时节,柳絮随风飘舞,好象冬日雪花飞扬(来自百度百科),遂有此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鸣鞭落日禁城东,渭水清烟灞上风。都旁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倘借低枝便,莫遣清丝扫路尘。

  柳永《少年行》:“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翠楚宫腰。”

  朱集义关中八景(诗画)中》,题“灞柳风雪”云:“古桥石板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韦应物《东郊》:“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4.杜甫灞河诗句

  折柳赠别始于汉朝,亦是我国流传甚久的送别习俗。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在都城长安东门外有座灞桥,灞河两岸柳树成行,被世人称之为灞桥柳,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送别离长安东行的亲友故旧,多在灞桥停步告别。这里的岸柳排排,柔丝荡荡,送行者取“柳”和“留”的谐音,折柳赠别,既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也寓意人去他乡,宛如柳木随遇而安、发展壮大。

  到了隋、唐时期,折柳赠别更为盛行,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记述这种习俗。隋朝的《送别》诗这样写道:“杨柳青青着地重,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对折柳赠别之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灞桥不知送别了多少离别情,日久天长,灞桥被人们改称为“情尽桥”、“断肠桥”。

   5.描写桥和水的诗句

  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卢纶

  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过杜浦桥二首:其二》陆游

  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鉴湖柳枝词十二首》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采桑》刘希夷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题情尽桥》雍陶

  祓除情景烟波上,放荡胸怀诗酒中。禹会桥边潮落处,夕阳几度系孤篷。——《闲游》其三》陆游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送杨长史赴果州)王维

  洛阳宫阙照天地,四面山川无毒气。谁令汉祖都秦关,从此奸雄转相炽。——《天津桥》刘叉

   6.关于“水.风.花.山.雨”的诗句各5首

  巴水【唐】白居易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大水【唐】白居易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湖亭晚望残水【唐】白居易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湖亭望水【唐】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澄水如鉴【唐】崔颢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唐】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子夜秋歌》【唐】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唐】白居易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对杂花韦应物朝红争景新,夕素含露翻。妍姿如有意,流芳复满园。

  单栖守远郡,永日掩重门。不与花为偶,终遣与谁言。

  见花韩偓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血染蜀罗山踯躅,肉红宫锦海棠梨。

  因狂得病真闲事,欲咏无才是所悲。看却东风归去也,争教判得最繁枝。

  咏柳花薛能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

  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

  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

  咏梅花庾信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花底杜甫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花下酌酒歌唐寅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妒花唐寅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晓行望云山杨万里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诗名:八月二十二日寓直玉堂,雨后顿凉类别:七言绝句作者:范成大雨意蒸云暗夕阳,浓薰满院落花香。

  题诗弄笔北窗下,将此工夫报答凉。诗名:八月望夕雨类别:七言绝句作者:徐凝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诗名:八月五日喜雨,初阳台上作类别:七言律诗作者:杨维桢敲门空过太史宅,曳杖却上初阳台。

  雷从葛仙井底起,雨自黄妃塔上来。官军捷报铜铊陌,山人酒泻白螺杯。

  凭谁得知诗句好,山东李勋今有才。诗名:八月一日微雨骤凉类别:七言古诗作者:陆游流汗沾衣喘不供,孰知有此快哉风!新凉忽觉从天下,残暑真成扫地空。

  恰转轻雷过林坞,已吹好雨到帘栊。幽人病愈闲无事,剩赋歌诗乐岁丰。

  诗名:巴东遇小雨(一)类别:七言绝句作者:陆游暂借清溪伴钓翁,沙边微雨湿孤篷。从今诗在巴东县,不属灞桥风雪中。

  诗名:芭蕉雨类别:其它作者:杨万里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7.关于水的诗句

  柳宗元

  (773—819),字子厚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李白

  (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怨情》

  杜甫

  (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自号少陵野老被称为诗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其一)》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8.关于水的诗句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泉水》【先秦】诗经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辖,还车言迈。

  遄臻于卫,不瑕有害?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巴水》【唐】白居易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

  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

  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大水》【唐】白居易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

  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

  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

  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

  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

  《湖亭晚望残水》【唐】白居易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湖亭望水》【唐】白居易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澄水如鉴》【唐】崔颢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

  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春水》【唐】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引水》【唐】杜甫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

  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

  《登楼望水》【唐】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

  《水》【唐】韩溉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

  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别有岭头呜咽处,为君分作断肠流。

  《海水》【唐】韩愈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春水》【唐】李建勋万派争流雨过时,晚来春静更逶迤。轻鸥散绕夫差国,远树微分夏禹祠。

  青岸渐平濡柳带,旧溪应暖负莼丝。风鬟倚楫谁家子,愁看鸳鸯望所之。

  《四水合流》【唐】李沛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浔阳观水》【唐】李群玉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莫见九江平稳去,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直至沧溟涵贮尽,深沉不动浸昭回。

  《观汉水》【唐】梁洽发源自嶓冢,东注经襄阳。一道入溟渤,别流为沧浪。

  求思咏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滨不可问,日暮空汤汤。

  《御沟水》【唐】卢肇万壑朝溟海,萦回岁月多。无如此沟水,咫尺奉天波。

  《流水》【唐】罗邺漾漾悠悠几派分,中浮短艇与鸥群。天街带雨淹芳草,玉洞漂花下白云。

  静称一竿持处见,急宜孤馆觉来闻。隋家柳畔偏堪恨,东入长淮日又曛。

  《水帘》【唐】罗邺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咏水》【唐】骆宾王列名通地纪,疏派合天津。波随月色净,态逐桃花春。

  照霞如隐石,映柳似沉鳞。终当挹上善,属意澹交人。

  《远水》【唐】马戴荡漾空沙际,虚明入远天。秋光照不极,鸟影去无边。

  势引长云断,波轻片雪连。汀洲杳难别,万古覆苍烟。

  《看水》【唐】齐己范蠡东浮阔,灵均北泛长。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故国门前急,天涯照里忙。难收上楼兴,渺漫正斜阳。

  《望水》【唐】司空曙高楼晴见水,楚色霭相和。野极空如练,天遥不辨波。

  永无人迹到,时有鸟行过。况是苍茫外,残阳照最多。

  《远水》【唐】项斯渺渺浸天色,一边生晚光。阔浮萍思远,寒。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php/556.html?replytocom=8880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灞桥待李将军(灞桥待李将军全诗译文)” 的相关文章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

见志(见志诗)

  本文目录    梦见励志 见志的解释 见志不从文言文翻译...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辋川集·文杏馆的释义)

  本文目录    辋川集的作者是谁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采用的是 辋川集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