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李慈铭的诗(李慈铭的诗词)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32

  本文目录

  

  1. 李慈铭的人物轶事
  2. 李慈铭的《咏木香》诗全句
  3. 关于赞美桥梁的诗句
  4. 关于评价辛弃疾的诗句

  李慈铭酷好女色。同治五年他就“以四百圆番金购买一歌娘为妾”,光绪初年,他又趁华北大旱,人口价低之际借钱买了两个妾,其中一个妾就花了白银一百八十两。他家里仆役众多,最穷的时候,他家也“平均常常雇佣仆人三四人,女佣两人,更夫一名,厨师一名,车夫一名”。虽然“穷困潦倒”却行必有车。

  清代规定,官员不得嫖妓,但是可以“挟优”,也就是与伶人戏子交往,所以官员交好伶人,成为风习。李慈铭颇好“这一口”,他经常在饮宴时叫伶人来陪,也时到伶人下处去住,梅兰芳祖父梅蕙仙的入室弟子,人称“花榜状元”的京城名伶朱霞芬更是他的至好。李慈铭的京官生活,呈现一种极为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李慈铭正式收入极低,其他收入来源也不多,所以经常债务缠身,哭穷叫苦。我们看他的日记,其中经常哭穷,什么“比日穷困不堪”,什么“比日窘甚,负债有如牛毛矣”。另一方面,他却一直追求着与自己的收入水平不相称的生活方式:住大宅子,用许多仆人,出门必有车马。

  从同治十三年起,李慈铭租了一套豪宅,原闽浙总督季文昌的旧邸,这个房子可不一般:“有屋二十余楹,有轩有圃,广植花木,气派宏阔。”花园里内有轩翠舫、碧交馆、花影廊、小东圃等名胜,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他长年沉醉于宴饮、歌郎、冶游的“上流社会生活”。我们看他的日记,他每个月有一半时间,是在外面大饭店吃饭,“每月有一半以上都有饮宴”,在声色上更经常大为破费。“光绪三年,他的仲弟在乡饥饿而死,而他在北京一年之中却花一百多两于酒食声色之征逐。‘余虽穷,酒食声色之费亦不下百金。通计出门七年以来,寄弟者不过十金耳。”

  所以李慈铭的生活属低收入高消费类型。李慈铭的这种矛盾生活状态,第一个原因当然是他收入低微而生性又贪图享受所致。

  李慈铭官位一直不高,所以收入很低。捐官又掏空了家底,所以家中也无法接济。但李慈铭的生活品味却相当高。李慈铭出身地主家庭,早年家中还颇有些田产,从小没吃过苦,生活相当优裕。所以他一生讲究享受,“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对衣服的讲究和在乎远超过曾国藩,比如这一年闰四月二十五日记:“四月间制珠毛皮小貂袖银红江紬袍一领。平生衣服,无此都丽也。以袖甚佳,有承平密致之风,团花绣球,俨然宫体。”此袍虽花去他20两银子,但他没有心疼,反而颇为得意。徐一士说:“慈铭嗟贫,时见于《日记》,而颇讲甘美享用。”确实不假。

  李慈铭不但不耐清贫,还看不起那些“不懂享受”的同僚。比如他的同时代人李用清是同治四年翰林。《清史稿》称此人“安贫厉节”,不收陋规,每出门则徒步奔走,不乘车。众人皆称其俭德,李慈铭却在日记中嘲讽他“一无才能,惟耐苦恶衣食,捷足善走,盖生长僻县,世为农氓,本不知人世甘美享用也”。他的价值取向可见一斑。

  第二个原因是李慈铭心态的消沉。李慈铭成名既早,自视极高,以为凭自己的才华,搏取“黄金屋颜如玉”当如探囊取物,不料一生困顿,仕途潦倒,沉浮冷署,对此一直深以为愧。所以李慈铭任户部司官期多年间,他对职事表现得相当厌倦,甚至“经年不一诣署”,原因是他“羞与少年为伍”,“与俗吏随波”。他的二十多年京官生涯,基本上是在失望、懒散、愤世嫉俗、牢骚满腹中度过的。所以干脆就纵情诗酒,以消块磊。李慈铭因境遇不顺,“口多雌黄”,“性善骂”,“持论苛刻”,爱批评当时官场种种丑态,对“同时名流,无不极口谩骂,不留余地”。因此获得了“敢言”的称号,被人目为清流。史称他“不避权要,当面折人、议论臧否”。然而虽然痛恨官场腐败,李慈铭对升官其实一样热衷。光绪十四年(1888)简放各省学政,他事先也四处活动,做了许多工作,结果没有成功。光绪十六年终于补授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敢言”的锋芒就大为收敛。门生攀增祥说“牢骚渐平,欲有所陈,尚未封上,但谈时政,不事搏击”。

  李慈铭为官之初,也曾矜尚名节,“尝自订七例自勉:一不答外官,二不交翰林,三不礼名士,四不齿富人,五不认天下同年,六不拜房荐科举之师,七不婚寿庆贺”。但他远未能践行自己的诺言。李慈铭一方面在日记中深刻嘲讽那些“曲计攀援”以求外官馈赠之人。另一方面,他自己就是一个“曲计攀援”的高手。光绪七年春,他就曾至贤良寺投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以近日窘甚,冀其随例有酬应也。”这次李“馈别,敬十二金,犒使二千”。

  李慈铭一生谋得的最大一笔“馈赠”,是生涯最后几年担任“天津问津书院北学海堂山长”所获的每年一千一百余两束修,这是他京官生涯后几年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基本保障。“天津问津书院北学海堂山长”其实只是一个挂名,一年不需要到天津跑几次,束修却如此丰厚,原因很简单:这其实是李鸿章送给他的“封口费”。盖李鸿章深知李慈铭之善骂,更自知自己身处高层政治矛盾的中心,很容易被清流们抓住小辫子不放,所以他倾力结好李氏。这笔封口费效果不错,虽然李慈铭虽恣睢放纵,“任情善骂”,但在晚清清流皆竞相痛骂李鸿章之时,他却从来不开口,“慈铭在言路,不劾李鸿章。”

  清代李慈铭《咏木香》诗云:

  细剪冰蘼屑麝胎,双含风露落惊魂,

  分明洗砚匀笺侧,长见笼香翠袖来。

  李慈铭系清光绪年间山西道监察御史。他很爱吟诗,诗从唐人,后来成为有名的文学家,著有《越缦堂日记》、《越缦堂词录》及《越缦堂诗》等著作。

  话说李慈铭正临窗作诗,此时,窗外北风卷地,漫天飞雪。

  李慈铭苦吟不出,竟伏案而睡。一觉睡来,他顿感肠胃虚冷不适,遂连忙上床歇息。哪知半夜时分,竟泄泻烦渴,冷热不调,腹胀肠鸣,胸隔痞闷,情知已生病矣。李慈铭唤来书童,吩咐去请医生前来治病。医生经行诊视,自知此病易治,便笑道:“李大人不必惊慌,此病只消本人一瓶药丸便可愈也。”说罢便取出一瓶做好的药丸,让李慈铭以浓米汤饮下 20丸,每日空心服三次。不消几日便真病愈。

  李慈铭问医生此药为何物,医生答道:“说来此药极为常见,就在大人的矾池旁,那种叶子是三角形的草木植物,名叫‘木香’,大人用的药就是其根与黄连制成的。”李慈铭听后即挥毫作诗相赠以谢。

  木香

  古有传说:“有一妇人久痢将死,梦中观音授一方,服之而愈”。此方是以木香一块,方圆一寸,黄连半两,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薄切木香焙干为末,分作三服,第一服橘皮汤送下,二服陈米饮下,三服甘草汤下。这可能是香连丸组方的由来,其治痢颇效。

   1.关于赞美桥的诗句

  《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洛桥(唐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释】:“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

  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唐白居易)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寄乐天》(唐元稹)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题情尽桥(唐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

  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恬其中。

  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

  州桥(南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题小桥前新竹招客《五云桥》(南宋陆游)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秋思》(南宋陆游)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南宋陆游)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南宋陆游)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南宋陆游)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

  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明徐渭)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寓山四负堂谒祁忠惠公像》(清李慈铭)一泓清绝寓园中,角巾屹然水中止。

  讲学同源幸得人,柳桥携手王元趾。《青田湖竞渡词十六首》(清李慈铭)虹桥三里小红楼,楼下人家早舣舟。

  钏影隔窗灯未灭,晓星帘幕各梳头《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清李慈铭)全家阑夜泛轻舠,烛影霞川五里遥。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

  《鉴湖柳枝词十二首》(清李慈铭)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

  《微雨中过湖塘二首》(清李慈铭)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青阳。

   2.有哪些赞美桥的诗句

  赞美桥的诗句: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柳枝词》

   4.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5.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绝句》

   6.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7.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8.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中国四大古桥:

   1.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2.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3.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4.潮州广济桥(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被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3.赞美桥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桥的诗句

   1、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唐·宋璟《蒲津迎驾》

   2、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城遥。——唐·卢照邻《还京赠别》

   3、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宋·华镇《还珠桥》

   4、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唐·崔颢《相和歌辞·相逢行》

   5、悠悠天下士,相送洛桥津。——唐·卢照邻《咏史其二》

   6、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唐·陈润《赋得浦外虹送人》

   7、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陆游《秋思》

   8、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陆游《五云桥》

   9、汉家伊洛九重城,御路浮桥万里平。——唐·杨师道《阙题》

   10、步黏苔藓龙桥滑,日闭烟罗鸟径迷。——唐·徐氏《玄都观》

   11、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唐·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12、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

   13、画桥飞渡水,仙阁涌临虚。——唐·刘宪《侍宴长宁公主东庄》

   14、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唐·上官仪《安德山池宴集》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6、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18、云气横开八阵形,桥形遥分七星势。——唐·骆宾王《畴昔篇》

   19、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唐·宋之问《送赵司马赴蜀州》

   20、乘星开鹤禁,带月下虹桥。——唐·虞世南《和銮舆顿戏下》

   21、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早梅》

   22、虹桥分水态,镜石引菱光。——唐·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

   23、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24、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唐·李世民《帝京篇》

   2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26、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唐·陈子良《游侠篇》

   27、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已《鹊踏枝》

   28、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唐·宋之问《灵隐寺》

   29、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唐·朱子奢《文德皇后挽歌》

   30、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唐·魏徵《赋西汉》

   4.赞美桥的诗句古诗词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姜夔《过垂虹》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陈克《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雍陶《天津桥望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姜夔《侧犯·咏芍药》

  临风慨想斩蛟灵。长桥千载犹横跨。——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

  还背垂虹秋去,四桥烟雨,一宵歌酒。——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赞美桥的诗句100个

  《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洛桥(唐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释】:“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

  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唐白居易)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寄乐天》(唐元稹)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题情尽桥(唐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

  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恬其中。

  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

  州桥(南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题小桥前新竹招客《五云桥》(南宋陆游)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秋思》(南宋陆游)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南宋陆游)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南宋陆游)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南宋陆游)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

  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明徐渭)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望采纳。

   6.有关于赞美桥的诗或名言越多越好

  *****杜甫: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白居易: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

  ******苏轼: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

  一篇文章《赞扬绵远河上的桥》

  我爱绵远河上的大桥,因为这一座座的桥既年轻又十分的漂亮。更多的爱它那勃勃雄姿,

  站立在地上,立脚于水中,不辞艰辛,普渡众生,我心悦诚服的崇敬绵远河上的桥。

  你看,绵远河上的桥多彩多姿。有的造型象一弯月亮,又象夏日雨后的彩虹;有的象一张弓,以无穷大的力量,鞭策你的征程;有的似楼台,既现代又古朴,耐人寻味;也有的桥身简朴,不露声色,甘愿让人们踏着身子忙忙碌碌地过去,又匆匆的过来;汽车来回不停地在桥上奔驰。绵远河上耸立的座座桥是德阳闪闪发光的亮点,给人以更多的回忆,美好的向往,催促人们向既定的目标飞奔!

  绵远河上的桥,对于我们的生活太紧密太重要了。古往今来赞扬桥,歌颂桥的大有人在。唐朝诗人杜甫在诗中赞美桥:“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的诗中说,“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苏轼的诗句里颂扬桥“弯弯飞桥出,敛敛半月彀”。这些古人都从各个角度描绘山河水色中的桥。

  儿时,我家住在涪江岸边的一个村庄里。房的前面紧紧对着波浪滔滔的涪江,后面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沟,水沟的那边是我们的学校。村子里的人们在水沟上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桥。有木桥,有石桥,有砖砌的洞桥。每一座小桥都各有特色,这些巧夺天工的小桥,与全村老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家门前那条水沟,足够三米多宽。不知何因倒了一棵树恰好横在水沟上,我父亲用斧头砍出了一个小平面,一个廉价的,很有风味的独木桥就诞生了!我背着书包天天来回行走在这独木桥上。日子一长,我走独木桥与走平坦路大体相当。难怪我们的体育老师夸奖我平衡木走得好,他可不知,这都是独木桥给我的功夫啊!

  桥,在漫长岁月里不断的变化、更新和发展。绵远河上的桥,已不是当年的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任劳任怨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无私无畏,鞠躬尽瘁。正因为如此,我对绵远河上桥的情感越来越深,我常常深思,要是绵远河上没有桥会成什么样子呢?我也常常的感受到,桥是载负希望和光明到达预定点的舟楫,是缝合大地鸿沟的无比坚韧的丝线。也是顺利到达彼岸的通道。是的,每当我从这些桥上通过时,不仅看到了德阳的变化,而且一种美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仿佛强大的精神力量在震憾我的心灵,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绵远河上的桥还在增多。我出于对桥一种特殊的情感,兴味盎然的参观一个建桥工地。这座取名为“黄河大桥”,即将在德阳市成立二十周年时峻工。这座桥,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过去,我不得不绕道而行,每天要多花不少的时间。现在好了,我盼望已久的桥就要建成了。我多么感激造桥的决策者、工程师和工人师傅们啊!工地上,我看到了那位头发花白,身材修长,戴着一幅老花眼镜的总工程师,满面笑容的正在和几个年轻人研究施工的图纸。年轻同志不断的提问,总工程师不时地用笔勾划着什么?似乎在不停地解释。从总工程师的神情上,我看到他真有手挥桥出的气慨。总工程师构造的那桥,是凝聚着人们智慧的银桥,是人民生活迫切需求的生命之桥,也是我们加速建设小康目标步伐的金桥。

  啊!春光融融,金波粼粼。河面上吹过来一股清新的风,总工程师的风衣随风摆着。一位工人同志告诉我,那几位年轻人是新提的工程师,也是总工程师的“徒弟”。我望着总工程师那瘦长脸上的皱纹,光风霁月的精神,我觉得总工程师也是一座“桥”,心甘情愿让青年人踏着自己的身子而过。向着彼岸走去!

  绵远河桥,是架在河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你看那一座座桥,每天都迎来清晨,送走黑夜;每年都送走雪花,迎来春雨。风吹日晒,霜打雹击,丝毫都不动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真不知叠印了多少人的脚步,叠印了多少车辆的轮印啊!

  我爱绵远河上的桥,更崇敬那些在绵远河上建造桥的人们。他们不但为我们在绵远河上建成了一座座的具体的桥,而且在我们每个人心灵里也建造了一座桥。这座桥,是我们继往开来的桥,是我们超凡越圣的桥,是我们到达彼岸催人奋发图强的桥啊!

   7.赞美桥的诗句古诗词有哪些

   1.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宋代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3.宋代姜夔《过垂虹》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4.唐代雍陶《天津桥望春》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5.唐代吕温《题河州赤岸桥》

  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匝塞歌钟受恩者,谁怜被发哭东流。

  为什么诗人总爱写有关桥的诗句?

  因为古代人远行多走水路,送友人或是自己赶路的所见所闻,有感而发,临时作诗景物多是在岸边或桥上。

   8.关于赞美桥的诗句

  《诗经.大雅.大明》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诗中写武王之母太姒来归之情,文王亲自迎亲于渭水,渭水无车,于是立即“造舟为梁”,以通亲好,显示了文王对太姒女的真挚感情和遇事果断的魄力,因而极大地显示了文王的光辉。这可以说是我国诗歌中最早出现咏桥的名句洛桥(唐李益)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注释】:“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

  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乱后,已无往日盛况。

  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诗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唐白居易)雁齿小虹桥,垂檐低白屋。桥前何所有?苒苒新生竹。

  皮开坼褐锦,节露抽青玉。筠翠如可餐,粉霜不忍触。

  闲吟声未已,幽玩心难足。管领好风烟,轻欺凡草木。

  谁能有月夜,伴我林中宿?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寄乐天》(唐元稹)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安得故人生羽翼,飞来相伴醉如泥。

  灵汜桥在五云门外,今废。此诗写越州风光的优美,热情邀请白居易来越州销魂。

  题情尽桥(唐雍陶)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

  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恬其中。

  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

  州桥(南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题小桥前新竹招客《五云桥》(南宋陆游)若耶北与镜湖通,缥缈飞桥跨半空。

  陵谷双迁谁复识?我来徙倚暮烟中。《秋思》(南宋陆游)山步溪桥又早秋,飘然无处不堪游,僧廊偶为题诗入,鱼市常因施药留。

  《夏秋之交小舟早夜往来湖中绝句》(南宋陆游)城南天镜三百里,缭以重重翡翠屏。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南宋陆游)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苹汀烟淡见惊鸿。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秋夕虹桥舟中偶赋》(南宋陆游)解缆初离小市门,放篙冲破一溪云。露萤合散自成阵,水鸟飞鸣如觅群。

  枫落河疏秋渐老,河倾斗转夜将分。书生老负功名志,醉里长歌强一欣。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柳桥不知谁氏园,旧有梨树六株,花甚盛。余每当月夜坐观移时,拟买之屋而扁曰香雪园,今归谁氏,梨且斫尽矣》(明徐渭)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

  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

  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寓山四负堂谒祁忠惠公像》(清李慈铭)一泓清绝寓园中,角巾屹然水中止。

  讲学同源幸得人,柳桥携手王元趾。《青田湖竞渡词十六首》(清李慈铭)虹桥三里小红楼,楼下人家早舣舟。

  钏影隔窗灯未灭,晓星帘幕各梳头《月夜待家慈近泛霞川》(清李慈铭)全家阑夜泛轻舠,烛影霞川五里遥。临水人家花夹岸,笛声吹月满红桥。

  《鉴湖柳枝词十二首》(清李慈铭)三两渔庄老树边,渔娃补网橛船头。板桥茅屋湖南埭、带雨拕花更可怜。

  《微雨中过湖塘二首》(清李慈铭)西跨湖桥雨到时,四山烟景碧参差。白云忽过青林出,一角斜阳贺监祠。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青阳。

   1.跪求:古诗词对辛弃疾的评价

  答案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今存词629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

  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这类词中历来为人传诵之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写闲适生活的词数量最大,这类词往往于闲适中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情绪,其精神仍与其爱国词一脉相通。如(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水调歌头)《盟鸥》等许多词中都带有这种情绪。

  一部分写农村生活的词清新淳朴,语言浅近,如(清平乐)《村居》、(鹧鸪天)《戏题村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生动的农村风情画。辛词中也有写爱情的词,如(清平乐)“春宵睡重”就写得缠绵婉转,颇能动人。

  辛弃疾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

  辛弃疾词在宋代即已有多种版本,主要为4卷本和12卷本两种。4卷本名《稼轩词》,分为甲乙丙丁4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阁影宋钞本及《唐宋名贤百家词》本。

   12卷本名《稼轩长短句》,宋刻本已无传,今传本通行者有四印斋刻本。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今人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点校本《稼轩长短句》。辛弃疾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

  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范开《稼轩词序》)。

  和陆游一样,是南渡后坚决主张北伐恢复的代表人物。他还能用以民为本的思想看待北伐事业,他说:“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九议》)他还能用战略家的眼光,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提出抗敌救国的三原则:“一日无欲速,二日宜审先后,三日能任败。”

  (《九议》)辛弃疾虽没留下系统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从一些词句中也能看出他的一些文学倾向。他说:“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说明他不但重视文学作品的感情作用,而且强调文学应反映重大的社会内容。又说。

   2.关于评价辛弃疾青玉案的诗句名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全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下面是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上片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灯火阑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遥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之境界为第三即最终最高境。此特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片则无此断叠,一连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总随词人之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贺铸一首(《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此义正可参看。

   3.谁能提供一些后人评价辛弃疾的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后人评价:《词坛巨擘公文高手——读辛弃疾》: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

  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陆游: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送辛幼安殿撰造朝》)陈亮: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出其毫末,翻然震动,不知须鬓之既斑,庶几胆力无恐。呼而来,麾而去,无所逃天地之间;挠弗浊,澄弗清,岂自为将相之种。

  故曰:真鼠枉用,真虎可以不用,而用也者所以为天宠也。(《辛疾弃画像赞》)刘宰:命世大才,济时远略。

  挺特中流之砥柱,清明寒露之玉壶。十载倦游,饱看带湖之风月;一麾出镇,迥临越峤之烟霞。

  上方为克复神州之图,公雅有誓清中原之志。(《上安抚辛待制》)刘克庄: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徐元杰:摩空节气,贯日忠诚。

  绅绶动色,草木知名。《阳春白雪》,世所共珍。

  秋水瓢泉,清哉斯人。(《稼轩辛公赞》)谢枋得:以此比来,忠义第一人,生不得行其志,没无一人明其心。

  全躯保妻子之臣,乘时抵瞒之辈,乃苟富贵者,资天下之疑,此朝廷一大过,天地间一大冤,志士仁人所深悲至痛也。公精忠大义,不在张忠献、岳武穆下。

  一少年书生,不忘本朝,痛二圣之不归,闵八陵之不祀,哀中原子民之不行王化,结豪杰,志斩虏馘,挈中原还君父,公之志亦大矣。耿京死,公家比者无位,犹能擒张安国,归之京师,有人心天理者,闻此事莫不流涕。

  使公生于艺祖、太宗时,必旬日取宰相。入仕五十年,在朝不过老从官,在外不过江南一连帅。

  公没,西北忠义始绝望,大雠必不复,大耻必不雪,国势远在东晋下。五十年为宰相者,皆不明君臣之大义,无责焉耳。

  (《宋辛稼轩先生墓记》)刘辰翁: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辛稼轩词序》)脱脱:古之君子,出处不齐,同归于是而已。

  辛弃疾知大义而归宋。(《宋史》)爱新觉罗·玄烨: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悉止是哉!(《御批通鉴纲目》)李慈铭:稼轩以附会开禧用兵,稍损名节,然其拔贼自归,固无日不枕戈思效,即此四十六字,满腔忠愤,幡际天地间,如闻三呼渡河声矣。(《越缦堂读书记》)白寿彝: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中国通史》)邓广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

  (《辛弃疾传》)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

   4.历代名人对辛弃疾的评价

   1、邓广铭:胸怀中燃烧着炎炎的烈火轰雷,表面上却必须装扮成一个淡泊冷静、不关心时事和世局的人。

   2、白寿彝: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3、刘辰翁: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扩展资料: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辛弃疾

   5.《人间词话》中所有关于辛弃疾的评价

  §1.26二六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1)晏殊【蝶恋花】见二四注。

  (2)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44四四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1.45四五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脱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1.46四六

  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固、草窗、西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1.47四七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1)”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1)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女亘〕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2.15十五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精壮顿挫,已开北曲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东坡之《水调歌头》,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

  §2.16十六

  稼轩《贺新郎》词“送茂嘉十二弟”,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能品而几于神者。然非有意为之,故后人不能学也。

  §2.17十七

  稼轩《贺新郎》词:“柳暗凌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又《定风波》词:“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绿”“热”二字,皆作上去用。与韩遇《东浦词》《贺新郎》以“玉”“曲”叶“注”“女”,《卜算子》以“夜”“谢”叶“食”“月”,已开北曲四声通押之祖。

   6.辛弃疾的诗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7.古人对辛弃疾《菩萨蛮》评价的诗词

   [评析]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本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

  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瀣时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砟国的无限思念。

  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二句突出了了青山之遮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它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而千古名句有鼓舞人心的作用。梁启超评曰:“《菩萨蛮》如此大声镗,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引)。

  全词从抒情结构上呈现出抑、扬、抑、扬、抑的格局,大开大阖,起伏顿挫,间法亦妙极。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词中的郁孤台在赣州城西北角(《嘉靖赣州府志图》),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唐李勉为虔州(即赣州)剌史时,登临北望,慨然曰:‘余虽不及子牟,而心在魏阙一也。

  ’改郁孤为望阙。”(《方舆胜览》)清江即赣江。

  章、贡二水抱赣州城而流,至郁孤台下汇为赣江北流,经造口、万安、太和、吉州(治庐陵,今吉安)、隆兴府(即洪州,今南昌市),入鄱阳湖注入长江。淳熙二、三年间(1175-1176),词人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书此词于造口壁,当在此时。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其题江西造口壁词云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哲宗孟后,高宗伯母)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因此起兴。”

  此一记载对体会本词意蕴,实有重要意义。《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市)赴浙西。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佑太后。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金人追至太和县,太后乃自万安县至皂口,舍舟而陆,遂幸虔州(去万安凡二百四十里。《赣州府志》)。”

  《宋史·后妃传》:“太后及潘妃以农夫肩舆而行。”《宋史·胡铨传》:“铨募乡兵助官军捍御金兵,太后得脱幸虔。”

  史书所记金兵追至太和,与罗氏所记追至造口稍有不合。但罗氏为南宋庐陵人,又曾任江西抚州军事推官,其所记信实与否,尚不妨存疑。

  况且金兵既至太和,其前锋追至南一百六十里之造口,也未始无此可能。无论金兵是否追至造口,隆佑太后被追至造口时情势危急,以致舍舟以农夫肩舆而行,此是铁案,史无异辞。

  尤要者,应知隆佑其人并建炎年间形势。当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汴掳徽钦二宗北去,北宋灭亡之际,隆佑以废后幸免,垂帘听政,迎立康王,是为高宗。

  有人请立皇太子,隆佑拒之。《宋史·后妃传》记其言曰:“今强敌在外,我以妇人抱三岁小儿听政,将何以令天下?”其告天下手诏曰:“虽举族有北辕之恤,而敷天同左袒之心。”

  又曰:“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唯重耳之独在。”《鹤林玉露·建炎登极》条云:“事词的切,读之感动,盖中兴之一助也。”

  陈寅恪《论再生缘》亦谓:“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所以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故史称隆佑:“国有事变,必此人当之。”

  建炎三年,西路金兵穷追隆佑,东路金兵则渡江陷建康、临安,高宗被迫浮舟海上。此诚南宋政权出存亡危急之秋。

  故当作者身临造口,怀想隆佑被追至此,“因此感兴”,题词于壁,实情理之所必然。罗氏所记大体可信,词题六字即为本证。

  “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

  由于汉字形、声、义具体可感之特质,尤其郁(郁)有郁勃、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便凸起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词人调动此三字打头阵,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势不能不用此突兀之笔也。

  进而写出台下之清江水。《万安县志》云:“赣水入万安境,初落平广,奔激响溜。”

  写出此一江激流,词境遂从百余里外之郁孤台,顺势收至眼前之造口。造口,词境之核心也。

  故又纵笔写出:“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

  词人身临隆佑太后被追之地,痛感建炎国脉如缕之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怀之悲愤,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之心魂中,此一江流水,竟为行人流不尽之伤心泪。

  行人泪意蕴深广,不必专言隆佑。在建炎年间四海南奔之际,自中原至江淮而江南,不知有多少行人流下无数伤心泪呵。

  由此想来,便觉隆佑被追至造口,又正是那一存亡危急之秋之象征。无疑此一江行人泪中,也有词人之悲泪呵。

  “西。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seo/650.html?replytocom=9122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李慈铭的诗(李慈铭的诗词)”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满江红.中秋)

  本文目录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京镗)诗句译文赏析 中秋佳节赏月的诗句...

赠汪伦(赠汪伦唐李白古诗)

  本文目录    赠汪伦的全诗 赠汪伦解释和译文 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