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宿远上人兰若(融上人兰若)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32

  本文目录

  

  1. 严羽《访益上人兰若》古诗赏析
  2. 《诗词曲赋文·过融上人兰若》原文与赏析
  3. 钱起《宿远上人兰若》原文及翻译赏析
  4. 过融上人兰若赏析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严羽

  严羽以《沧浪诗话》最为后世说诗者所称道。他以禅喻诗,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见解。尽管其中在禅、诗两方面都有错误之处,但他对佛学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与佛门弟子不仅有联系,而且过从甚密。这首诗就是记叙他为了寻访一位法名益的和尚,过沙滩,穿松林,踏积雪,冒严寒,跋山涉水,只身进山的情景。

  上人,对和尚的敬称;青莲宇,即和尚庙。由于青莲瓣长而广,形如眼目,佛书中多用来比喻佛祖的眼睛,所以人们就用“青莲宇”来代指和尚住的寺庙。首先,作者着力点出“青”、“白”二字,接着又以青松白雪为主体,层峦叠嶂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淡雅致的山林图,用这种清雅的环境、静谧的气氛,来渲染还未露面的益上人及其兰若的超俗不凡。可以想象,居住在这样既“青”且“白”的环境中的益上人,一定是位操行清白的高僧;位于这深山中的寺庙,也一定是个清静肃穆的去处。果然,诗人的不期而至,使平时深居简出的僧人喜出望外,他殷勤地陪伴客人观赏景致,参观庙宇。山水佳胜,建筑精美,僧人又好客,诗人自然要对这样一个远离尘嚣之处羡慕不已了。他与寺庙主人一起吟诗作赋,欣然忘情。告辞归去时,恋恋不舍之意油然而生,那悠悠飘扬于云天之外的钟声牵动着他的情怀,寄托着他对僧友的思念,也给全诗带来了无限的韵致。

  一般诗评家都以为严羽“论诗甚高”,而写诗却“专宗王孟”,“囿于思想,短于才力”(陈衍《宋诗精华录》卷四)。这首诗亦是学习王、孟诗那种清雅的格调、冷寂的气氛、静谧的意境,以及化静为动、以虚衬实等表现手法。从字面看,“独”、“青”、“白”、“寒”、“暮”、“残”等都给人一种凉飕飕的感觉;“青莲”、“白沙”、“松雪”、“山僧”、“林阁”、“钟声”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格调高雅的整体。“一径入松雪”,巧妙地化景物为情思。本是静止的弯弯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动态,有了情感。“数峰生暮寒”,写出了静谧深僻的环境。诗人感受到的寒冷,本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而此刻仿佛正从斜阳照射下白雪覆盖着的山峰顶上升腾而起,若在热闹场合,能产生这种细微的感觉吗?结尾的钟声,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认为,诗的最高妙之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不应该太实、太切,应该给人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地。从这首诗、特别是结句来看,作者是在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诗词曲赋文·过融上人兰若》原文与赏析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这首诗艺术构思同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同一机杼,也是写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

  作者描写山中幽景,笔法简洁。首句,通过一个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即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那么,友人是不是在室外呢?次句紧承首句,随即点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但闻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作者用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关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奇特。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的妙用。“黄昏”,暗示作者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盘桓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交代此刻自己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所以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到底这深山景色怎样幽美?需要形象地表现出来。因此作者接下去写了“却听钟声连翠微”一句。“却”字,不只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作者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用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更是精妙之笔。由于作者凝神聆听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同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表现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作者流连忘返、依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古人论作诗的方法,尤其注重诗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易如撞钟,清音有余。”沈义父《乐府指迷》也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尾,“以景结情,有“清音有余”之妙。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28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宿远上人兰若原文:

  香花闭一林,真士此看心。行道白云近,燃灯翠壁深。梵筵清水月,禅坐冷山阴。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诗词作品:宿远上人兰若诗词作者:【唐代】钱起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seo/661.html?replytocom=6970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宿远上人兰若(融上人兰若)” 的相关文章

摸鱼儿(梅)(嗯摸鱼儿)

  本文目录    求《摸鱼儿》诗词及鉴赏 摸鱼儿辛弃疾以春天 《摸鱼儿》这首诗...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见志(见志诗)

  本文目录    梦见励志 见志的解释 见志不从文言文翻译...

采莲(实催)(采莲的采)

  本文目录    写小儿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子的诗句 关于采莲的诗句古诗...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沉醉东风·闲居)

  本文目录    曹德《【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