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admin7个月前 (09-08)学习11

  本文目录

  

  1.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
  2. 翻译《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3. 古诗《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思想感情
  4.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后八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与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区别如下,《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前期的作品,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十八句描摹慈恩寺塔的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气势,以及佛塔周围苍茫、古寂、清幽的环境,烘托出一派超脱虚空的气氛。

  高标跨苍穹,慈恩塔像一个高高的标志高耸至天空

  烈风无时休。强劲的风没有停息的时刻

  自非旷士怀,如果没有旷达之士的胸怀

  登兹翻百忧。登临此塔会激起种种忧愁。

  方知象教力,这才瞭解佛教的力量(聚集人力、财力产生此雄伟建筑),

  足可追冥搜。足可寻求幽僻境地。

  仰穿龙蛇窟,往上爬升彷佛穿越龙蛇盤踞的洞窟,

  始出枝撑幽。方始通过横斜支撑走出昏幽。

  七星在北户,北斗七星就在塔上北开的门洞,

  河汉声西流。听见银河水声已偏转向西流。

  羲和鞭白日,羲和鞭策白日(指时光迅速),

  少昊行清秋。少昊掌管清秋。

  秦山忽破碎,秦地诸山黄昏望去山色朦胧,不成整体,

  泾渭不可求?泾水、渭水也分辨不清了。

  俯视但一气,往下一看气象混沌一片,

  焉能辨皇州?怎能辨出皇帝所居的京城长安?

  回首叫虞舜,回首呼叫虞舜(喻玄宗昏庸使先帝不安),

  苍梧云正愁。苍梧的白云正昏暗发愁。

  惜哉瑶池饮,可惜啊!瑶池仍在饮宴,

  日晏昆仑丘。天晚日落仍停留在昆仑之丘。

  黄鹄去不息,黄鹤不停地离开长安(喻玄宗不用贤才,朝中贤才不断离去)

  哀鸣何所投?悲鸣著将往哪奔投?

  君看随阳雁,你看那追求温饱的大雁,

  各有稻梁谋。它们各自有稻粱之谋(喻追求温饱的士大夫)。

  古诗《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的思想感情

  高标跨苍穹②,烈风无时休③。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④。

  方知象教力⑤,足可追冥搜⑥。

  仰穿龙蛇窟⑦,始出枝撑幽⑧。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⑨。

  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⑩。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11]。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12]?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13]。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14]。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15]?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16]。

  【注释】

  ①天宝十一载(752)秋,杜甫与高适、岑参、储光羲、薛据等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赋诗一首,惟据诗失传。题下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杜甫奉和在后,故曰“同诸公”。同,即和。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648),唐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所建,故以“慈恩”为名。塔则为玄奘于高宗永徽三年(652)所建,又名大雁塔,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共七层,高64米。②高标,指塔。跨,凌跨。苍穹,青天。天形穹窿,其色苍苍。“跨”苍穹,极言其高。③烈风,劲疾之风。④自非,倘若不是。旷士,旷达绝俗之士。兹,指塔。翻,反而。二句意谓倘若不是旷达绝俗的人,登塔不仅不能消愁解闷,反而生出许多忧愁。言外之意,自己正是这样的人。⑤象教,亦作像教,即佛教。佛家有正、像、末三法之说: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久,道化讹替,真正之法仪不行,惟行像似之佛法,谓像法时;道化微末,谓末法时。至于三时之年限,各经所说不一。一般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佛教传入中国,为佛灭五百年后之像法时,乃以形象而教人,故称佛教为像教或象教。没有佛教,就不会有此塔,所以说“象教力”。⑥冥搜,犹言探幽。释作想象亦可。极言其建筑之宏伟高耸、巧夺天工,已极人间想象之能事。⑦龙蛇窟,谓塔内磴道屈曲而升,犹如穿龙蛇之窟。窟,洞穴。⑧始出,指登临塔上。枝撑,指塔内斜柱。幽,幽暗。⑨“七星”以下八句写登塔所见。七星,指北斗七星。河汉,银河,亦曰天河。声,将抽象的时间流逝形象化,可谓妙笔。七星、河汉,俱非白天可见,二句但言塔之高。⑩羲和,传说为日神的御者,故可用“鞭”。少昊,司秋之神,亦称白帝。以上四句集中描绘登塔仰观之壮丽景象,象纬逼近,以衬塔之高耸。[11]秦山,谓终南诸山。凭高一望,大小错杂,高低不等,有如破碎。泾渭,二水名。渭水清,泾水浊。不可求,谓清浊难辨。[12]但,只是。一气,一片迷蒙不清。皇州,天子之都曰“皇州”,此指长安。以上四句写俯视所见。[13]“回首”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以虞舜比喻唐太宗,惋惜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清明政治已难追寻。虞,我国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舜为其首领,故称“虞舜”。苍梧,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诗以虞舜苍梧,暗比太宗昭陵。因唐太宗受内禅于唐高祖,高祖谥号神尧皇帝,故以受尧禅位的舜比喻受唐高祖禅位的唐太宗。“回首”云云,有追想国初政治休明的“贞观之治”的意思。云正愁,正表示追想而不可及的忧思。[14]瑶池,相传为西王母所居之仙境。传说周穆王曾登昆仑山与西王母宴于瑶池之上。唐玄宗和杨贵妃游宴骊山,与周穆王到昆仑山与西王母在瑶池宴饮,事有相类,故以为比。[15]黄鹄,大鸟名,一名天鹅。此喻贤才。何所投,意谓无处可投。此含自伤意。[16]随阳雁,雁为候鸟,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故曰“随阳雁”。此喻小人,志在随人,但为身谋,不为国计,深可忧也。稻粱谋,为利禄谋算。

  【评析】

  诗以象征手法,通过登塔时所见景物之描写,曲折反映出其时危机四伏之社会现实,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深沉感慨。诗人登高望远,百忧交集。“忧”为全诗主脑。“七星”四句为登塔所见,构思瑰奇,仍不离一“忧”字。“秦山”四句,为俯视所见,既是长安暮色,又似有寄托,与“百忧”之情血脉沟通。“回首”以下八句写登塔所感,触景感事,忧虑弥深。结尾以两种鸟的不同去向寄托了在时势将乱之时有识之士的清醒思考。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在景物描写中隐含朦胧的寓意,意奇法变,纵横跌宕,撼人心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后八句是感事。正由于朝廷政治黑暗,危机四伏,所以追思唐太宗时代。“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塔在长安东南区,上文俯视长安是面向西北,诗人南望苍梧,所以要“回首”。唐高祖号神尧皇帝,太宗受内禅,所以称虞舜。舜葬苍梧,比太宗的昭陵。云正愁,写昭陵上空的云仿佛也在为唐朝的政治昏乱发愁。一个“叫”字,正写出杜甫对太宗政治清明时代的深切怀念。下二句追昔,引出抚今:“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瑶池饮,这里借指唐玄宗与杨贵妃在骊山饮宴,过着荒淫的生活。日晏结合日落,比喻唐朝将陷入危乱。这就同秦山破碎四句呼应,申述所怀百忧。正由于玄宗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李排抑贤能,所以“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贤能的人才一个接一个地受到排斥,只好离开朝廷,像黄鹄那样哀叫而无处可以投奔。最后,诗人愤慨地写道:“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指斥那样趋炎附势的人,就像随着太阳温暖转徙的候鸟,只顾自我谋生,追逐私利。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前期的作品,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秋天登慈恩寺塔(大雁塔)时所作。此诗通过登临高塔之所见所想,揭露了李唐王朝君昏臣佞、风雨飘摇的政治危机,表达对政治时局的忧虑和感慨。全诗构思巧妙,以景写情,想象丰富,寓意深远。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年代:唐作者:储光羲

  金祠起真宇,直上青云垂。地静我亦闲,登之秋清时。

  苍芜宜春苑,片碧昆明池。谁道天汉高,逍遥方在兹。

  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雷雨傍杳冥,鬼神中躨跜。

  灵变在倏忽,莫能穷天涯。冠上阊阖开,履下鸿雁飞。

  宫室低逦迤,群山小参差。俯仰宇宙空,庶随了义归。

  崱屴非大厦,久居亦以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seo/67.html?replytocom=8930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的相关文章

摸鱼儿(梅)(嗯摸鱼儿)

  本文目录    求《摸鱼儿》诗词及鉴赏 摸鱼儿辛弃疾以春天 《摸鱼儿》这首诗...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满江红.中秋)

  本文目录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京镗)诗句译文赏析 中秋佳节赏月的诗句...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拼音)

  本文目录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赏析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的注释译文 著...

卓田的诗(卓 诗句)

  本文目录    秋天落叶的诗 关于添丁的诗句 关于白鹭与晚霞的诗句...

河北士人的诗(河北的诗人的古诗)

  本文目录    恒山的北岳诗词 关于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带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