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湖边采莲妇(湖边采莲妇李白拼音)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260

  本文目录

  

  1. 白居易 采莲曲
  2. 古诗中有采莲的诗句
  3. 关于采莲女的诗句
  4. 采莲曲一种什么名称

  《采莲曲》

  作者:白居易

  原文: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翻译:

  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

  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

  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

  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像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小分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浪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采莲曲·落日晴江里

  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晴江里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赏析】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内容多描写江南采莲妇女的生活。历来写采莲曲的很多,但写得出色也颇不容易。而这首小诗只用了二十个字就维妙维肖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采莲劳动妇女形象。

  首二句写日落时分,江水清澈,余晖掩映,金波粼粼,荡漾着苗条美丽女子的宛转歌声。诗一开头就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荆歌二字进而渲染了江南气氛,接着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征的细腰来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轻盈体态。此处艳字用得极妙,不仅与上句里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她的美丽外貌,一字传神,足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媲美。联系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红色的晚霞给她披上了绚丽的衣裳,给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与动人的歌声,也为日暮清江增添了风光。

  已经日落黄昏,她还在江上干什么呢?唱的又是什么歌儿呢?诗的第三句揭了这个谜,原来她在采莲。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的勤劳,边采边唱,勾画出她开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静有动,一幅充满浓郁水乡生活气息的采莲图跃然纸上。但是诗人并不满足于绘声绘色地描写一个采莲的场面,而着重于刻画采莲人。由从小惯三字,我们一方面可以知晓她采莲熟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健康朴实,从小就培养出勤劳的品质。联系日暮采莲,自然让人了解到采莲是项繁重的劳动,反映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顺势带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层,原来她在小小年纪就能驾驭风浪,该是多么勇敢多么勤劳啊!这两句不仅写出采莲女的能干和劳动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种健康纯朴的美。

  这具象牙微雕是从环境描写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灵逐层深入,情景兼容,由于诗人择词炼字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历其境。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浓,寥寥数语,涵盖万千。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刘孝威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赏析】

  采莲的女子坐着金浆木兰船,莲香阵阵隔着沙洲传来,满江荷叶满江鲜,摘得莲蓬一盘盘,这是多么喜人的收获。而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一句,则形象描绘采莲姑娘们喜悦的心情,钗钿碰撞有声,荷香满江,这样的美景哪儿有呢。

  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及注释】

   1、一群采莲姑娘身穿和绿色荷叶一样颜色的罗裙,粉红的荷花映照着姑娘们鲜艳的脸庞。她们混杂在池塘中难以发现,听到姑娘们的歌声,才知道有人出来的一番景色。

   2、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人花难辨。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

  【赏析】

  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的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写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如果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作者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这样的艺术构思,是独具匠心的。

  一开头就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第三句乱入池中看不见,紧承前两句而来。乱入,即杂入、混入之意。荷叶罗裙,芙蓉人面,本就恍若一体,难以分辨,只有在定晴细察时才勉强可辨;所以稍一错神,采莲少女又与绿荷红莲浑然为一,忽然不见踪影了。这一句所写的正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莫辨,是耶非耶的感觉,一种变幻莫测的惊奇与怅惘。这是通常所说看花了眼时常有的情形。然而,正当踟蹰怅惘、望而不见之际,莲塘中歌声四起,忽又恍然大悟,看不见的采莲女子仍在这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之中。始觉有人来要和闻歌联在一起体味。本已不见,忽而闻歌,方知有人;但人却又仍然掩映于荷叶荷花之中,故虽闻歌而不见她们的身姿面影。这真是所谓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崔国辅《小长干曲》)了。这一描写,更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意趣和诗境的含蕴,令人宛见十亩莲塘,荷花盛开,菱歌四起的情景,和观望者闻歌神驰、伫立凝望的情状,而采莲少女们充满青春活力的欢乐情绪也洋溢在这闻歌而不见人的荷塘之中。直到最后,作者仍不让画的主角明显出现在画面上,那目的,除了把她们作为美丽的大自然的化身之外,还因为这样描写,才能留下悠然不尽的情味。

  借助动词,展现采莲女在荷塘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采莲女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性格。

  1.关于采莲的诗句古诗

  关于采莲的诗句古诗 1.关于采莲的诗句

  张祜【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崔国辅【相和歌辞·采莲曲】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庾抱【和乐记室忆江水】遥想观涛处,犹意采莲歌。无因关塞叶,共下洞庭波。

  崔国辅【采莲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李白【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顾况【溪上】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张祜【读曲歌五首】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霍总【采莲女】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韩偓【效崔国辅体四首】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张籍【相和歌辞·乌栖曲】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张籍【乌栖曲】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徐凝【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施肩吾【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施肩吾【遇越州贺仲宣】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

  何希尧【操莲曲】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许浑【夜泊永乐有怀】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

  李九龄【荆溪夜泊】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和凝【宫词百首】云行风静早秋天,竞绕盆池蹋采莲。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

  和凝【句】波上人如潘玉儿,掌中花似赵飞燕。(《采莲曲》,以上并见《乐书》)

  陈陶【赋得古莲塘】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2.描写“采莲”的诗句有哪些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唐代《采莲曲》

  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唐代《采莲曲》

  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3、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唐代《采莲曲》

  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4、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欧阳修·宋代《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译: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

   5、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唐代《湖边采莲妇》

  译: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6、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唐代《采莲曲》

  译: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译: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8、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译:荷花的香味飘满了几里外的山坡,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

   9、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张潮·唐代《采莲词》

  译: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1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译: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3.描写采莲的诗句

  莲曲二首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4.关于采莲的诗词

  关于莲的诗词曲赋◇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苏幕遮~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无题·其二】~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夏日怀友~徐玑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忆余杭】·潘阆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蝶恋花】·晏几道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

   5.关于采莲的诗词

  关于莲的诗词曲赋◇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青阳渡~晋·乐府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苏幕遮~北宋·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莲塘~明·黄琼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采莲曲~李亚如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无题·其二】~李商隐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夏日怀友~徐玑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如何?遗情情更多!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忆余杭】·潘阆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蝶恋花】·晏几道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

   1.描写“采莲”的诗句有哪些

   1、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唐代《采莲曲》

  译: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

   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唐代《采莲曲》

  译: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3、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李白·唐代《采莲曲》

  译: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4、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欧阳修·宋代《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译:明净的秋水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少女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时隐时露的金钏。

   5、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李白·唐代《湖边采莲妇》

  译:小姑子在家纺织苎麻布,还不知道与人打交道。大嫂子去湖里采芙蓉,曲溪宽湖,荷叶千万重。

   6、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贺知章·唐代《采莲曲》

  译: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7、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译:湖光秋色,景色宜人,姑娘荡着小船来采莲。她听凭小船随波漂流,原来是为了看到岸上的美少年。

   8、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唐代《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

  译:荷花的香味飘满了几里外的山坡,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

   9、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张潮·唐代《采莲词》

  译:幸亏碰上了已经相识的邻家女子,两只莲舟并在一起,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10、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佚名·南北朝《西洲曲》

  译: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2.关于采莲的诗句

  张祜【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崔国辅【相和歌辞·采莲曲】玉溆花红发,金塘水碧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庾抱【和乐记室忆江水】遥想观涛处,犹意采莲歌。无因关塞叶,共下洞庭波。

  崔国辅【采莲曲】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莲花坞】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李白【越女词五首(越中书所见也)】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一作钱珝诗)】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刘方平【采莲曲】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顾况【溪上】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惊起鸳鸯宿,水云撩乱红。

  张祜【读曲歌五首】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霍总【采莲女】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闻早渡江去,日高来起居。

  韩偓【效崔国辅体四首】罗幕生春寒,绣窗愁未眠。南湖一夜雨,应湿采莲船。

  张籍【相和歌辞·乌栖曲】西山作宫潮满池,宫乌晓鸣茱萸枝。吴姬自唱采莲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皇甫松【采莲子二首】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张籍【乌栖曲】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

  徐凝【乐府新诗】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施肩吾【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施肩吾【遇越州贺仲宣】君在镜湖西畔住,四明山下莫经春。门前几个采莲女,欲泊莲舟无主人。

  何希尧【操莲曲】锦莲浮处水粼粼,风外香生袜底尘。荷叶荷裙相映色,闻歌不见采莲人。

  许浑【夜泊永乐有怀】莲渚愁红荡碧波,吴娃齐唱采莲歌。横塘一别已千里,芦苇萧萧风雨多。

  李九龄【荆溪夜泊】点点渔灯照浪清,水烟疏碧月胧明。小滩惊起鸳鸯处,一双采莲船过声。

  和凝【宫词百首】云行风静早秋天,竞绕盆池蹋采莲。罨画披袍从窣地,更寻宫柳看鸣蝉。

  和凝【句】波上人如潘玉儿,掌中花似赵飞燕。(《采莲曲》,以上并见《乐书》)

  陈陶【赋得古莲塘】阖闾宫娃能采莲,明珠作佩龙为船。三千巧笑不复见,江头废苑花年年。

   3.描写采莲的诗句

  莲曲二首

  年代:【唐】作者:【王昌龄】体裁:【七绝】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中有双鲤鱼,

  相戏碧波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莲叶深处谁家女,

  隔水笑抛一枝莲。

   4.形容采莲的诗句

  西洲曲

  【作者】佚名【朝代】南北朝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5.关于采莲的现代诗

  万种风情

  从江南采莲女的身上洒落

  在一叶扁舟上荡起一次又一次

  生活的妩媚

  在采莲女的心中早已

  成熟为一枝枝摇曳的莲蓬

  莲蓬贮藏了采莲女的幸福

  采莲女的爱情与采莲同步

  她想变成一枝莲蓬亭亭玉立

  用心包住时光的美好

  看一只水鸟轻快的飞去

  纯情如水的采莲女

  在日落的黄昏中

  乘着移浆声声的韵律

  携着满袖清香

  将小船划进娉婷的梦里

  乐府旧题。

  《采莲曲》是乐府诗旧题,又称《采莲女》、《湖边采莲妇》等,为《江南弄》七曲之一。

  多描写江南女子采莲的情景。萧纲此诗则袭用旧题,用清丽浅显的语言,描绘诗人泛舟湖上采摘莲蓬的图景,表现了他悠然闲适的情趣。

  乐府旧题:

  汉乐府诗对后代诗人影响很大,很多人模仿汉乐府做诗。一般使用和汉乐府一样的题目,表达的内容也和汉乐府类似。这样的诗,因为使用了汉乐府的题目,所以叫做旧题。比如李白写的《行路难》。

  乐府本来是汉代管理音乐的机构。这个机构把那些歌词变成册子,这些歌词是诗,也叫做乐府。也有人写乐府诗,但不用汉乐府题目。这样的乐府诗叫做新题。最早的是杜甫,三吏三别就是。后来新题开始流行。白居易还搞了新乐府运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seo/67.html?replytocom=9732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湖边采莲妇(湖边采莲妇李白拼音)”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题画(题画 袁枚)

  本文目录    《画》是不是题画诗 《题画》的诗意是什么 什么叫做题画诗...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元日感怀(元日感怀刘禹锡)

  本文目录    元日古诗 关于元日的诗配画   1、振蛰春潜至,湘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