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刘鉴的简介(刘鉴个人简历)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44

  本文目录

  

  1. 赵香宋的简介
  2.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简介
  3. 福建泉州开元寺戒坛的简介
  4. 雪落牤牛河的主要演员简介

  赵熙出身贫寒,自幼好学,一生勤奋,博古通今,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年殿试名列一等。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西道监察御史等职,先后任荣县凤鸣书院山长、重庆东川书院山长、泸州经纬学堂监督(校长)。辛亥革命后归隐回乡讲学,治学严谨,门人辈出,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戏剧家。中进士后授任御史,多次抗声直谏,为时人敬重。尤以诗、词、书、画、戏五绝闻名于世,有《香宋诗抄》、《香宋词》、《峨嵋纪行诗》等流传,后世推为“清末第一词人”“四川古代最后一名大诗人”,以其巧思俊语、不忘家国之词翰,就蜀中词坛而论,是自眉山苏东坡后又一高峰。其书法精妙,功底深厚,姿媚遒劲,极具个人特色,书法集古之大成,对四川书风影响巨大,被誉为“荣县赵字”,蜀传有家有赵翁书,斯人才不俗之谚,入选“中国百位书法家”。亦善画山水小品,有倪云林之笔意,纯朴天真,意境广阔,从文人画中吸取写意技法特征,而发展诗人特有风格。对川剧改良也有重大影响,一夜改良川剧之作《情深》,情文并茂,深得大家赞赏,成了川剧的经典剧目,曾有多个剧种借鉴,并被高校作为范文讲授。1919年受四川省长杨庶堪之聘,主修《四川通志》,后主办编修《荣县志》,人称“世林之鹤”。其有联云“幸有文章名海内,愧无功德在人间”,真实评价了他的一生。

  赵熙诗、词、书、画、戏堪称五绝,当时投师求教者甚多。投入精力最多的是诗和古文,而将书画和戏剧当作闲暇余事,陈石遗说他“诗敏捷,造诣在唐宋之间”。“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也多次慕名问稿求教,谦称弟子,语评赵熙“诗撼少陵律,笔摩昌黎垒”,“直声在天地,诗名满人间”。当年赵熙诗友杨增荦自京赴成都作官,他一夜之间写成60首送行诗,在京引起轰动,广为传诵。陈兼与说他“生平诗不下数千首,词源如倒峡,蜀中山水题咏几遍,古体气势雄浑,近体深微婉约”,都是真实评价。与著名画家张大千结为知交,常为张大千的画作赋诗题字。郭沫若对其极为敬重,早年便临摹赵字,解放后还与周善培等集资出版《香宋诗前集》上下册。当代著名学者唐振常说“先生诗第一,词亦当之,字第二”。

  赵熙一生勤奋好学,读书不倦,是真正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今成都草堂藏有赵评点杜诗四部。其文章骈散俱精,以散文为多,尚存有成都草堂、峨眉山、乐山乌龙诸寺碑文。赵熙诗学古最精,运用最活,兼擅古体与律、绝,尤精五律。其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却无法在当时施展,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曾五去夔巫,一登嵩山,一游西湖,五游峨眉,陈石遗评其曰:“其诗载蜀山蜀水之青碧而出也”。

  赵熙一生也可算是精彩纷呈,风光无限,自宋坝蒙学至中二甲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居官京师,任教四川,名满天下,弟子辈出,多为一时俊杰。任御史时以弹劾庆亲王奕劻、邮传部盛宣怀、四川总督赵尔巽“三大案”,有“铁面”之称。又素喜山水,足迹历凡嘉峨、渝蓉、三峡、泰岱、嵩洛、伊阙、吴越等,每至一景,多有诗联书画之作。一代大才子已去,留得诗文书画于山水天地间,亦是生时死后一大快事。

  赵熙书法,早年学颜(真卿)、柳(公权),得其宏大之势,结体、用笔均得其三昧。中年习苏(东坡)、黄(山谷)、米(芾)、赵(孟俯)诸家,及《圣教序》、《瘗鹤铭》、〈书谱〉、欧阳父子、隋碑等,不类一手,熔为一体,这时个人风格已显示出来时,时人称为“赵派”。晚年,五十岁后,转摹北碑,融合六朝,博涉多优,书艺更进,形成自己秀逸朴厚的独特风格。陈兼与认为他“书法最工,初为贴学,近小欧阳,后涉汉魏诸碑,于北魏张猛龙尤有出处,故所作峻整密粟,气骨森张,近百年间罕有与并”,这一评价是较为全面的。以荣县临摹者最为风靡,当时有“荣县赵字”之称。

  赵熙晚年尤擅写大字,线条厚重,刚劲有力,功力深厚,妙趣横生,古朴自然。今荣县大佛寺、乐山凌云寺、乌龙寺、峨眉山、及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碑”均有赵熙题字,四川各地名胜古迹的题记更是不胜枚举。小行书秀逸多姿,灵奇多变,观之不倦,极富个性,其秀逸多出于赵(子昂),灵奇出于苏、黄、米,并参以北碑之骨力、情趣,化为自家风格,为晚清集书法之大成者,书卷气极浓。他的书风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对四川书风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众多学习者。各地临摹者甚多,郭沫若对其书法极推崇,早年便学赵字。赵熙当时处于晚清康有为提倡的唯碑独尊的时代,天下无不习北碑,多数人学碑不成反而把字写得彪悍无味,步入野道。然而赵熙学书非常聪明,他不随波逐流,坚持自己碑、帖并重的原则,终使自己的书风形成鲜明的个性,秀逸文雅,筋骨内含,将碑学和帖学完美结合,独树一帜,成为晚清书坛上的一大亮点,名振海内,卓然成一代大家。他认为“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唯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真正称得上是书法中的一位豪杰之士,在四川甚至有人评其为“自眉山苏东坡后在诗词、书法上第一人”。

  赵熙书法以行书、楷书为最多,偶写隶书,惜流传极少,书法家徐无闻在解放前曾见过一幅,认为写得古雅不凡。赵熙的行书笔锋犀利而沉着,字体结构内紧外松,和宋代黄庭坚中宫收紧而四周放射有相似之处,其用笔圆中寓方,字形多呈直立长方形,行距和字距一般都比较疏朗,但行气呼应极好,所作不论大小,都精气内含,疏落有致,信手写来也是法度严谨,毫无懈笔。他这种风格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仿效者很多,声名较著的有其子赵元凯,门生周善培、谢持、陶谅生、余中英、向楚及同乡吴祖元等人,尊崇师法者至今不绝,俨然成一流派。赵熙对朋友来信是每信必复,不论写多写少,都以精工著称,曾言“信札包罗万象,果能数百言而不脱书卷气,其人造诣,即不可轻。”在他的来往书信中,有许多是谈论艺事的,其中有许多真知灼见,凡得其信札者,无不奉为至宝。

  赵熙认为“书贵脱俗面有雅韵,故学书必先自读书始”,“凡事须从规矩始,规矩者中正之极也”,“后人学古,则又当知古今风气之判,以自定其体”,“凡天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而不相非,斯杰士也。”这些都是极有深度的见解。他还为许多古代碑帖作过批注,只寥寥数语,便切中要害,今人佩服,成为后人学书的理信论依据。近人余中英《赵熙书法选集》序曰:“至其书法,初出于颜(真卿)、赵(孟俯),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唐贤宋意,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至老年熔合六朝,秀逸朴厚,别具风格,自成一家,一时风从。”《中国书法》一书曾作过专版人物介绍。

  赵熙的书法不但秀丽遒劲,自成一家,对楷书的间架结构,更有独特的创新。因此荣县人爱好书法者,惯于临摹他的几种碑帖,例如:颜(颜真卿)体的:“蓄桑学堂碑”,褚(褚遂良)体的《詹长坡先生神道碑》、《张虚堂墓志铭》,还有《文学舍书藏记》及行书《此君轩记》、《七律碑文》等等,在二十世纪的民国时期,荣县人中较能书写者多受其影响。四川人特别敬重他,称他的书法为“一时之冠,百年间少有能及其右者”,故赵熙的字,有“荣县赵字”之称。

  赵熙作画始于一九一八年,初法倪云林笔意,以简妙取神,特显透力。色为丹青,形则山水,偶及人物佛像、翎毛老鹰等小品。陈兼与认为是“不食人间烟火者”才能达到的境界,他极少作大画,了不以峰峦叠嶂入画,小品居多,其画自视意境颇高。赵熙不卖画,概系自娱之作,常以赠送亲友,及留予家人存念,故外间流传极少,世人很难见到,对其特为珍视,偶有售者,价格特高。人谓:“香宋词人,禀过人之资,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备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可谓知言。当时称其诗文、书、画为三绝。

  自一九二一年,五十四岁以后,眼见各地需求赵熙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他索性在荣县西街方海处装裱铺(现西街241号店房)悬挂润格,公开出售书法(荣县人擅长书法者,城内前有李春需、虞相尧、曹方汉,后有刘季坚、杨允恭、杨元佛、郭耘廓、温爵如、杨蜀光以及镇江桥的熊伯楚、鼎新乡的刘燥如、张啸峰、张尚钰等人,都未悬挂润格)。当时川中军、政、学、商各界乞求书法络绎不绝,先生晚年家财颇富,借助于书写润笔,实惠颇多。

  标价都以大洋计算:

  对联每幅十元,条幅横批每件八元;屏幅每堂二十元.中堂每件十二元,折扇书画每柄十元,除折扇外,均以六尺宣纸为准,六尺以上每一尺另加二元,未经标名的尺寸无定额。红白喜事文联拒书(他厌恶阿坡逢迎的吹捧文字)。

  从此以后,四川各地尢其是荣县境内富裕家庭的客厅堂屋,或大商阔店、茶坊酒肆里,大都悬有赵熙书法,以求雅观。当时川中的军阀官僚和豪商巨贾,托人或汇款前来乞求赵熙书法者极多,最为突出的是仁寿县文公场的军阀董长安,他升任二十九军旅长后,刮得大量民脂民膏,极欲趁其下嫁宋姓的母亲满十诞,要借祝寿大典虚张其敬母德行,以此光宗耀祖。于是在文公场大兴土木,新建董宋合祠一幢。为了向人炫耀一番,特于1930年委派一员副官,手持二十军军长田颂尧介绍信,专程赶赴荣县,乞求赵熙为他撰写建祠祝寿的序文一道,以便镌刻祠内,以垂永久。所派副官对赵尧老虽礼献有加,仍然在荣县恭候了半年之久,才得到赵熙撰写的楷书“董朱大本堂记”一文,约四百余字。事成后,董又另送大洋两干元作酬。

  赵熙的行书,尤其是小字行书,特为俊美珍贵。他在文学舍时对学生文章诗词的批改评语,及平时信手写成的便条或题笺等手迹,只要一背离本人,就有人抄录换用,原件则珍藏起来,作为名贵的书法铁卷。例如前所述的七月五日赵熙手写的“七夕”题笺,不久在教室门前张贴的,已是照抄的样本,原稿已被人换去。赵熙的行书墨迹,可谓是字字珠玑,笔笔生动,粗者不呆板,细者不纤弱,超凡脱俗,个性鲜明,极富书卷气。

  赵熙治学严谨,一生勤奋律已,自幼至壮至老,未稍有怠,终生攻读,作诗文、习书画,孜孜不倦,其诗文成就最高。粱启超评其为:“直声在天地,诗名满人间”。光、宣诗坛的闽派首领陈衍论香宋诗:“近唐名家岑参,认为辞清意切、迥拔孤秀、佳境出于常情”。梁启超曾忆香宋诗在民初北京的读者甚众,每一纸来自蜀中,众人欲先睹为快者至几挥老拳。赵熙尝《戏题广和居壁》三首,嘻笑怒骂运以巧思,一日传遍都下。

  自一九一五年,乙卯起.先生喜作词,两年得三百又三首。一九一七年亲友在成都图书馆刻成《香宋词》三卷传世。

  以下摘自名人评赵熙诗词:

  以文而论,先生固骄散俱佳,惟爱作散文,尤喜桐城派古文之作,现存者有:成都草堂寺、乐山鸟尤寺碑文。荣县民间散存蚕桑学堂碑、张虚堂墓志铭、詹长坡先尘神道碑、文学舍书藏记等石碑拓印品,与先大夫袁启,刘大夫(培村)传,为巴县志所撰冉慈、刘鉴、彭瀚章传等廿余篇,及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八年民国年间,先生主修〔荣县志),乃先生主笔或定稿,故亦可窥其大端。

  先生集毕生精力于学求诗文,读经、史、子、集殆逸。其方略,先通读以观其全,再精读以明其要,讲投时恒的举其精辟处,提要钩玄,无稍疏遗,最能引人入胜,注意铭心。

  于经史外,尤喜读庄子、离骚、杜少陵、韩昌黎、苏东坡及历代名流选集。中年喜阅佛书,以探讨哲理。积十余年在荣县故里及渝、沪等地讲学之声誉,博得海内好评。

  先生讲授诗篇,于唐诗最能评述每一期主要倾向,与作家风格,及学习重点,尝谓.初唐诗歌,优沿六朝之体,至盛唐王、李、高、岑、李.杜诸大家为一变,中唐,则昌黎为一变.白居易又一变。稍后,则刘长卿,李商隐,社牧之同有盛名。然长卿非玉溪,樊川可比也。晚唐,则皮、陆而已。全唐诗人,枉子芙所诣至深,至工、至备,学者能深于杜,再尽各家之长,则尽善矣。

  先生于诗词文章,无不精习,尤爱写诗论诗,平时对诗文总评价。先生诗友陈散原,陈石遗诸人,均主学宋诗,推重王介甫,杨诚斋为大家,并有梅宛陵可超越王摩沽之说,先生则主唐、宋传并重,不可偏爱。《石遗宝诗话》中多载其说。

  先生教诲作诗有五要五忌:要有其意,要刻切,要字字作。题要针对内容,不可空泛,长读前人名篇,需认真分析体会,不可滑口混过,专事皮相。忌狠琐之三家村土腔;忌油土腔滑调之江湖气;忌陈陈相因,空泛无味。词多忌随使凑合,尤忌以诗求名,随便刻集。文章之道,力主广采八代之精英,深究唐宋之准则,骄散并重,以散文为主。以萧统《昭明文选》,姚姬传《古文词类纂》,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列为必读。又谓‘古人绝好文章,于识度、气势、情韵,气味四者必有一长,贵在学者能精滋求之。指出效法古人者,莫善于韩退之,能尽去古人形,取共精华,虽有摹拟,不易寻得共还。如汉之杨于云、唐之柳午厚,学古而形貌过于似古人,非不卓然名家,终属一病而已。先生在时,家中藏书数千卷,尝用蝇头细字,精心评点。前文所列主要经史,及杜少陵、苏东坡等名家诗文集,竟有评点达几部者,成都草堂寺即藏有先生亲手评点杜诗四部,足见先生以勤奋律已之功。

  香宋诗的俊俏清新,深得巴山蜀水神韵。例如现在见于《赵熙集》前编写于1890年前后二十几岁时的作品,七言如“自踏落花穿市过,世人知我是何人”、“年年细雨乡关路,都在桃花浅淡中”,五言如“山坳谁瓦屋,一簇好林峦”、“春气青山活,诗情白鸟来”虽算不得惊人手笔,但贵在轻新自然、流丽婉转有竹枝词味,风神直逼大名卓著的苏东坡,而集中数量过之。赵熙寿至耄耋,日常淡泊,所以中年之后又能沉郁,如“我自入山无出理,计难相见只相思”之自明志,“是谁卖却卢龙塞,山海关头望夕阳”之忧心国事。其实赵熙看家本领不止是诗,香宋词也是豪宕骚雅,体近稼轩。香宋文构词简,严于义法,更为一般传统文人所不及的。

  一九三O年(民国十九年),庚午秋六十四岁掌文学舍时,趁重阳佳节登高即兴,赋诗中有:“劳生难号赵翁闲,年比苏公踢更斑”“经岁书程不放闲,今朝竹杖泄苔斑”。及“秋晚聊为一响闲,诗如作虎不成斑”等句,屡有“恒不兀以穷年”之慨,兼之聪颖过人,故生平所作诗词文章,数以千计。现流传于世者,则有一八九二年由渝经津赴考,阅三月抵京,途中所作《北游集》诗一百三十七首。一九O九年后,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时期,常与京中陈石遗、罗塑公、杨的谷诸诗人醉酒所赋诗词十首,多载于《石遗室诗话》。如留渝、沪讲学,游西溜、峨眉、鸟尤、成都等地,叙述沿途山川风物,或最生情诸诗,及乡居所作杂诗,概收入一九五六年由郭老(沫若)倡印,江庸、尹石公协助校勘,周善培作序的《香宋诗前集》两册内。一生作诗3000余首,解放初郭沫若集资部分印费,在上海倡印《香宋诗前集》上下册,录诗1300余首。《香宋词》313首,则于民国7年(1918)刻版印行。近年四川又出版《香宋诗钞》,录诗500首。

  一九O二年,赵熙在自贡观木偶戏“活捉王魁”,嫌焦桂英凶相毕现,无稍温柔敦厚之美,遂作《情探》川剧一折,继作《誓别》、《听休》及《其到》三折,合为《焚香记》全场。所惜后三折与另写之《渔父辞剑》、《除三害》等剧本,皆已失传,寻觅无处。其作品词句优美,格调高稚,当时梨园名伶竞相排演,极川剧一时之盛。尤以《情探》一折,描尽女儿之失志钟情,婉转动人,为戏剧中绝妙好词,经鼓师配曲谱入高腔,名伶演出流传遂广。仅就辞藻而言已经是风情袅娜、凄婉缠绵。例如如下这段旦角唱词:“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夜深和露立窗台,到晚来辗转书斋外,纸儿、笔儿、墨儿、砚儿,件件般般都是郎君在。泪洒空斋,只落得望穿秋水不见一书来。”凄苦在明媚处。唐振常说:“此剧融典雅和通俗与一体,难怪四川人人会唱,人人爱唱。”而赵熙一夜写《情探》,也成为川剧史上的佳话。

  赵熙名言选:

  “文章以器识为主,深情远韵岂能遂立一席”

  “诗之事在经史”

  “杜苏诗皆以学力称”

  “诗有何法,胸襟大一分,诗进一分耳”

  “凡作诗须具幽秀之心,幽则深曲不浅,秀则无尘俗气”

  “诗五言以八代为宗,涵咏淳谨,七言则准唐歌行,雄浑旷达,近体则唐人尚矣。”

  “乐府分歌谣,歌之所源者雅也,谣之所源者风也。五言尚清朴,用乐府中谣体,为风之遗。”

  “唐人重格调,东坡在行气,行气胜于炼句”

  “诗文与书,一代各有风气,惟豪杰乃能挺然风气之外。

  “凡天资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不相非,斯杰士也。”

  《刘老庄八十二壮士》是由八一厂和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战争类电影,该片由杨虎执导,赵毅、刘鉴、白雨等人主演。

  影片由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为纪念历史而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新四军刘老庄连的八十二位英雄为保卫家园而英勇牺牲的故事。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据传说,开元寺的原址是唐朝大财主黄守恭经营的一大片桑园,有一天夜里,黄守恭梦到一个僧人向他乞地建寺,梦醒三日后,满园的桑树都开出白莲花。黄将这一异象报知当地知府,知府奏请朝廷,派匡护和尚来泉州主持建寺,赐名“莲花道场”。唐长寿元年(692)改名为“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再易名为“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为现在的“开元寺”。两宋时期开元寺达到鼎盛阶段,发展到有120个支院。到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统120个支院赐名“大开元万寿禅院”,此后四十年为全盛时期,其后几百年间开元寺历尽沧桑,兴衰无常。

   1949年后,政府对开元寺重加保护,拨款修缮,1962年建省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由于当时主持市委工作的王今生书记力加保护,未遭破坏,1980年,开元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由新加坡侨僧捐巨资全面修缮,使这一千年古刹再次生辉。

  开元寺建筑宏伟,风光别具,全寺南北长二百米,东西宽三百米,占地面积七万八千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戒坛、藏经阁、水陆寺、檀越祠、准提禅林。房舍五百余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气派雄伟。相传大雄宝殿建筑之初,常有“紫云盖地”之瑞,故称“紫云大殿”。大殿为明朝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九间,进深八间,高约20米,有88根石柱,故又称“百柱殿”。

  寺中文物甚多,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于寺之东侧,唐朝名僧匡护、五代释弘则、宋朝释行昭、近代弘一法师等,都曾在寺驻锡,开堂讲经。唐宋时印度、西域等地僧人屡居此寺,名扬四海。天王殿后有长廊,列置宋以后历代所建各种形式的石经幢、小石塔、焚帛炉等多座。大雄宝殿的柱头斗拱,附刻带翅飞天乐使24尊,为国内古建筑上所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上刻172幅人面狮身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婆罗门教青石柱上刻着印度、锡兰等地流传的神话故事。

  开元寺的甘露戒坛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的戒坛合称为中国三大戒坛。坛分五层,供有卢舍那、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千手千眼观音以及金刚等,下座环立戒神牌位64座。

  藏经阁藏经逾万卷,其中有20余卷宋版经书,为衡世珍宝。寺中供有高1.8米的毗卢舍那佛,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有辟支佛舍利,为公元897年僧朝悟所纳。古钟陈列室保存历代铜钟、铁钟十余口。

  开元寺现任方丈妙莲法师,上海人,系弘一大师弟子,高龄近百。现任监院道元法师,福建省泉州人。历史传承位于泉州城西街,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佛寺。1982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又名紫云寺,“时有紫云盖地之瑞,因以得名”(《温陵开元寺志》)。原为黄守恭长者(参见《泉州人名录·黄守恭》)的七里桑园之一段,匡护法师向他乞地建寺,因园中有一古桑,并有“桑开白莲”的神话,初名莲花道场。又传说,守恭梦僧欲化其宅为寺,辞曰:待桑树生莲花乃可耳。不数日,桑树尽生莲花,守恭即舍为寺。曾名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

  唐·大中年间(847—860年),天竺僧人智亮(袒膊和尚)驻锡开元寺东律院弘传佛法。(参见《泉州人名录·智亮》)

  唐·乾宁四年(897年)十一月,王审邽(参见《泉州人名录·王审邽》)重建开元寺,佛殿、钟楼、经楼落成,黄滔作文勒石以纪其事(参见《泉州人名录·黄滔》)。

  据《泉州府志·版籍志》记,五代·王延钧“遣官弓量田土,定为三等。以膏腴田地尽入寺观,民间及得其硗窄者,先后如王延彬、陈洪进诸家,多舍田入寺……故寺田产米比民业独重焉”。王延彬在泉州开元寺创千佛院,延僧省僜居之。唐·天复元年(901年),判军事朱弘宵创地藏院,并置寺田延接僧行昭居之。王延彬治泉,大修功德,大兴土木,为外地来泉之高僧在开元寺建造清吟院、清凉舍、浴室院、泗洲院、法兴院、法华院、罗汉阁、千佛院、金自院。天复元年,又创净外白衣院、上方院。此外,在泉州开元寺还创建兹恩院、天佑院、建法院和报劬律院,延请僧人居之。梁·贞明年间(915—921年),节度使陈洪进延请僧栖岑演说西方《上生经》。后唐·天成三年(928年),训练使陈敬通铸金身佛像。后唐·长兴元年(930年),王延彬嗣子王继崇任泉州刺史,创建清隐院,延禅僧师寂住持。后晋·天福二年(937年),节度使留从效创建六祖东院,延请僧如岳居之。南唐·保大间,漳州刺史董思安,其妻率子全武,在泉州开元寺建栖隐禅寺,以荐冥福。此外,在泉州涂关门外法石宝觉山附近乌墨山澳的山坡上,还发现梁·开平三年(909年)雕刻的石像,石像高170厘米,立姿,赤脚踏仰莲座。现在仍保存泉州开元寺内。

  清·乾隆《泉州府志》:开元寺“历五代至宋,更创支院百区(《八闽通志》作二百一十七,《开元寺志》作一百一十七)”。其地范围南临西街通衢,北至大寺后,东至台魁巷,西至孝感巷。原额田分布于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以及仙游、莆田、龙溪、长泰等县。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宣政院功德使司刘鉴义,言于伯颜平章,奏合泉州开元寺120院为一禅刹,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寺僧“食常万指”。又建法堂、寝堂,延请妙恩禅师住持,为开山第一世。至元三十年中,又建禅堂、双桂堂、檀樾祠、伽兰祠和祖师堂。延佑六年(1319年),僧契祖继住持大开元万寿禅寺,垂四十年。可见元代泉州开元寺规模是很大的。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朝廷有旨,选派僧正映(参见《泉州人名录·正映》)住持泉州开元寺,谕曰:“著他去做住持。如今做住持难,善则欺侮尔,恶则毁谤尔。但清心洁已长久。钦此。”正映“开堂演法,众志翕然”,“竖法堂,建甘露戒坛”,百废俱修。成化、宏治年间(1465—1505年),开元寺出现“禅风不竟,云散四方,丛林规则,日就陵夷”,住持“主席久虚”。寺产被豪右强占,“由是寺之不能保故域者,十之七八矣”。

  明朝中后期,倭患日炽,泉州首当其冲。明军云屯泉州,驻军佛寺。后因随军火药匠、兵器匠急需工场,开元寺、承天寺遂为“硝冶二匠”的工场,“百灶云屯,烬土山积”。每逢佛诞节日,地方官员来寺顶礼,也只好“侧足伛偻灶下尘土旁,苟且终事”。在防倭的理由下,寺僧和地方官员对此随意进占佛寺的行为无可奈何。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泉州开元寺僧通楫、通全与里人陈实、赵用赞等人,请求云南副使黄文炳(献地建开元寺的唐朝黄守恭裔孙)出面,呈报观察使杨乾铭,要求从寺中驱出军匠及其眷属。杨乾铭“毅然独断”,下令尽驱逐之。此后50年,由地方官和寺僧发起多次重修,开元寺得以保存。但比起唐、五代的120支院规模,“仅存十一于千百之间而已”。

  万历《泉州府志》载,嘉靖年间寇乱兵兴,财政匮缺,加紧对寺院搜括,“寺在僧存者,内将四分给僧焚修,六分抽饷”。泉州开元寺原有寺田园273顷又91亩,但因明代寺院衰微,为维持寺院计,寺田被变卖,有时官府征用,有时豪右大户强占,寺田在量减少。明政府财政无所出,嘉靖年间下令对寺田征税六(政府)四(寺院)分。万历年间竞规定八(政府)二(寺院)分。因克剥过分,僧人纷纷诉讼,政府则认为“奸僧寻端起衅”,“捕系置对,蔓引株连”。至明末,泉州开元寺田仅剩26顷又86亩,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

  清·康熙初,僧维深创建开元寺东侧准提禅林,尊奉准提观音,宏传天台宗。僧为霖重修甘露戒坛。乾隆十年(1745年)、嘉庆十年(1805年),泉州开元寺又得到两次重修。

  现存原规模的十分之一、二,面积尚有百余亩。寺宇宽敞宏大,中轴自南至北建筑群依次为:(1)照墙“紫云屏”。(2)山门即天王殿,悬朱熹撰、李叔同书之“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楹联。拜亭和拜庭。(3)大雄宝殿。(4)甘露戒坛。(5)藏经阁。

  寺两厢有长廊。东侧有檀樾祠、准提寺(俗称小开元)、东璧寺,西侧有功德堂、尊胜院(又称阿弥院殿),后改为水陆寺,现改建为弘一法师纪念馆。西长廊外侧有唐植古桑树一株,老干雷轰为三,仍然枝叶繁茂。相传为黄守恭“桑开白莲”之桑树。两廊外草坪上有东西双塔凌空对峙。

  自紫云屏照墙,经天王殿山门,至百柱结构之大雄宝殿,上登甘露戒坛,抵藏经阁,形成一完整的古建筑体系。其飞天乐伎斗拱、毗庐莲座木雕、释迦护法泥塑、镇国仁寿双塔、须弥座身石刻,都是我国古代建筑之科学艺术精华。

  影视作品

  《刑警使命》_刘鉴(11张)2001年《让爱重来》饰刘晓;

  2002年《东北一家人》饰三毛驴子;

  2003年《主诉检察官》饰田纪亮;

  2003年《许世友出拳》饰蔡处长;

  2004年《刑警使命》饰范高;

  2004年《幸福生活》饰陈实;

  2005年《中国式结婚》饰小贾;

  2005年《真情无限之姐妹》饰莫为;

  2005年《江塘集中营》饰秦瑞;

  2006年《玉碎》饰溥仪;

  2006年《道可道》饰张磊;

  2006年《皇上二大爷》饰安平县县令王林

  2007年《抗日冲锋队》系列饰李朝阳

  《真情无限之姐妹》_刘鉴(10张)2007年《井冈山》饰袁文才;

  2007年《无懈可击》饰戴天明;

  2008年《风雨玉海楼》饰盛宣怀;

  2008年《东陵大盗》饰溥仪皇帝

  2009年《解放》饰粟裕;

  2009年《云上学堂》饰李桂林;

  2010年《天地民心》饰曾国藩;

  2010年《红色摇篮》饰李立三;

  2010年《最熟悉的陌生人》饰赛尚萧;

  2010年《战火四千金》饰李杰克

  2010年《孔子春秋》饰齐景公

  2011年《惊沙》饰彭定山

  2011年《二号交通站》客串(31集)影视作品作品时间作品名称角色名字备注 1996年红十字方队江男 1997北京假日倪小晨百年沉浮杜玉雯偏偏爱上你潘乐怡 1998年难舍真情汤华好汉的梦周菱找不着北林旭 1999年红螺寺兰欣天使情缘苏兰兰江湖笑面人金玲芳 2000年别再让女人流泪陆婕女人不能没有爱杨青青玫瑰玫瑰我爱你周依依 2001年衙门口金姑、玉姑黑白大搏斗林雅云步步高升九姑娘 2002年打破沉默陈书阳铿锵玫瑰霍秋莲断钻周敏仪电视电影迟来的祝福阿美数字电影 2003年笑八仙之素女的故事皇后谁可相依卢琳女子监狱苏琳以爱的名义陈小满 2004年我的法兰西岁月蔡畅胶片电影王长喜来了桂花数字电影 2005年欢颜许柯萍 2006年采桑子金舜钰和平使命秀灵 2007年婚姻诉讼苏仪家和是宝林秋姑中国女法官谢思敏女工浦小堤天山雪孔小雪数字电影 2010年国色天香方媚娘美人天下王美人 2011年虎头要塞之电流杜玉数字电影知青方婉之蝴蝶行动冬夜 2012年生死罗布泊冷嵋胶片电影当家的男人菊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1939.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刘鉴的简介(刘鉴个人简历)” 的相关文章

清豁的简介(清豁禅师)

  本文目录    十二种颜色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朱元璋的简介...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醉著(醉著古诗)

  本文目录    带醉的诗句 醉著的意思   带醉的诗句...

元日感怀(元日感怀刘禹锡)

  本文目录    元日古诗 关于元日的诗配画   1、振蛰春潜至,湘南...

赠汪伦(赠汪伦唐李白古诗)

  本文目录    赠汪伦的全诗 赠汪伦解释和译文 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本文目录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译文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