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地驱乐歌(驱羊入谷)(地驱乐歌驱羊入谷)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44

  本文目录

  

  1. 求助《地驱乐歌》的全文
  2. 南北朝乐府民歌是什么

  《地驱乐歌》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右一曲)

  又《地驱歌乐辞四曲》

  一曲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二曲

  驱头入谷。自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

  三曲

  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

  四曲

  摩将郎须。看郎颜色。郎不念女。不可与力。

  (最后云‘不可与力’或云‘各自努力’。此曲与地驱乐歌不同。)

  (右四曲,曲四解)

  南北朝民歌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声歌曲”和“西曲歌”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这些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之多反映乡村生活不同。“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现存约近五百首,其中大部分是民歌。这些歌在内容上几乎全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且又有十之八九出自女子之口。诗歌中生动地描写了少男少女彼此间真诚的爱慕,会面时天真愉快的神情和活动,离别以后沉重而又痛苦的相思情绪。描写得真挚而又深刻,字里行间洋溢着生命的热情和力量,表现了人民群众在爱情生活方面的积极行动和美好愿望。在那个时代,在封建礼教强大的统治威力的笼罩下,男女间正当的爱情经常得不到满足,反而受到许多的折磨和迫害,国而,热烈而又大胆地歌唱男女爱情的这类诗歌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有些歌词为妓女婢妾所作,其中某些情歌因之含有较浓厚的色情成分和脂粉气。“吴声歌曲”中以《子夜歌》为最著名,一共42首,都以描写少女热恋为题村。它往往运用单纯朴素的语言,自然和谐的音调,来表达少女怀春的心情,委婉而生动,充满着天真活泼的情趣。也有描写因失恋而产生的悲愁和痛苦的,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女子之口说出她们的焦的甚至绝望的情绪。如《子夜歌》: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闻散唤声,虚应空中诺。这诗明白如话,写的是一女子对情人的缠绵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这女子望着深邃的夜空和皎洁的明月,辗转反侧,不能成寐的描绘,把其内心世界无法排遣的思亲之情和孤寂之感委婉地透露出来。这女子望着明月,思念着远方的爱人,望得发了呆,想得出了神,朦胧中仿佛听到亲人断断续续地在呼唤自己,情不自禁地答应一声,这乃是虚幻。当她发觉亲人并没有呼唤自己,夜空还是万籁俱寂,看到的依然是高悬的一轮明月,她是多么的失望和痛苦啊!“吴声歌曲”除了写少女热恋,企盼亲人回归与之团聚的内容外,有些诗歌还反映了男子负心,另有所欢,封建社会恋爱不自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如:郎为旁人取,负攸非一事。缡门不安横,无复相关意。(《子夜歌》)我与欢相怜,约誓底言者?常叹负情人,郎今果成诈。(《懊侬歌》)诗中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的遗弃女的,往往不会受到应有的制裁,女的则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在这种可悲的处境中,女的只能在主观上希冀对方永不变心: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谐吾子,指男的)解千年。(《子夜秋歌》)《华山畿》是写一位少男在华山附近邂逅一位少女,“悦之无因,感心疾而死”。葬时经过华山少女家,驾车的牛停步不肯向前。少女出来唱了一曲悲歌,棺盖忽然应声打开,她跳进去殉情而死了,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男女间没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相思的痛苦折磨着他们,甚至牺牲了生命,他们幻想在死亡中获得解放,获得幸福的生活。它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反映了人民对于爱情的强烈愿望。“西曲歌”中的重要歌词,有《三洲歌》、《石城乐》、《孟珠》、《估客乐》、《乌夜啼》、《莫愁乐》、《襄阳乐》等,大都是描写女子的别情。南朝时代,商业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城市都相当繁荣,商人阶层生活更加富裕,这就刺激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浪漫的追逐,而他们中有些是来往客商,经常离别远行,因而江边送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歌词就是这种现实的反映。如:布帆百余幅,环环在江津。执手双泪落,何时见欢还?(《石城乐》)闻欢下扬州,相遇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奠愁乐》)“吴声歌曲”和“西曲歌”在描写爱憎的时候,常常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使它的思想内容表现得非常生动突出。例如《子夜歌年少当及时》篇,拿霜下草恰当地比喻了青春的容易消逝,使人明白应及时相爱。又如《读曲歌》用突然掉入井里的飞鸟来比方一个刚听到对方变心的女郎的骤然从欢愉转为悲愁的思想情感,刻画得非常贴切。《华山畿》形容女子悲痛落泪时,把泪水夸张得如同江水一般,它可以使身子沉没,不但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很好地表现了女子对于爱情的热烈态度。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甫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北朝的乐曲,也自东晋时代开始陆续传人南朝。横吹曲中的梁鼓角横吹曲,就是长时期从北入南的乐歌被梁代乐府官署所采用演唱的部分。北朝的乐府民歌,数量上远不如南朝的多,但内容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汉乐府一般显得丰富多彩,而不似吴声、西曲那样单调,它真实地记录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从很多方面表现出北方民族的刚强爽直,充满了北方的景色和风趣。在北朝民歌中,描写游牧生活的,以《敕勒歌》为代表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仅27个字,但自然高妙,浑朴苍茫,艺术地再现了草原风光,全诗纯系自然景物之描写,但这些自然景物又是歌者即目所见,使主人公的形象隐现在茫茫草原之中,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热爱之情。它粗犷之中,杂有豪迈之气,“无我之境”中有“我的形象”,诗中“我”的形象融化在自然景色之中。《敕勒歌》虽篇幅短小,但自问世后一直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篇,具有无比的魅力。反映游子飘零的,如《陇头歌》: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欣域,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它通过“寒不能语,舌卷入喉”的苦寒状况来到画游子飘零的痛苦,写得非常逼真。北朝社会,战争是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始终。由于战争的频繁,兵役和谣役迫使大批人民离开本上,转徙道路,这些反映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就是那种社会现实的写照。描写爱情方面的,北朝民歌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如《折杨柳枝歌》中写少女怀春,那种大胆、但白而勇敢地诉说自己的心情,充分显示出北方民族的爽快、质朴的性格,它和江南女儿的那种缠绵婉转的抒情远不相同。在北朝乐府民歌中,《木兰诗》是一篇代表作。诗中通过对女英雄木兰这一形象的塑造,赞扬了劳动妇女善良的品质、勇敢的精神和坚毅的意志。木兰本是一个“当户织”的普通姑娘,在困境中长大。在父亲年老、又无长兄、可汗催征的情况下,她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代父从军,担负起远征的艰巨任务。她买了“骏马”、”长鞭”,大胆地踏上征途,经过黄河黑水,北到燕山朔野,万里长征,十年转战,不仅胜利地完成了任务,而且立下大功。凯旋归来后,她功成不受赏,只希望早日回到久别的故乡,再过其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她回到家里,在爷娘姊弟一片热烈欢迎的气氛中,像过去勇敢地换上男装一样,“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她丝毫不以功勋卓越的英雄自居,只认为自己还是和过去一样的普通妇女,表现了一个劳动人民的英雄人物的表里如一、质朴谦逊的本色,在木兰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特别是她以女性身分而做出这一英雄事迹,这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为在那个社会里,女子是没有行军打仗、转战十年、立功万里而做英雄豪杰的权利的,而如今木兰却真地做出来了,这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它有力他说明了女子和男人同样有能力做出英雄豪杰的事业,同时也就说明了女子有和男人受到同样看待的权利。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作者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诸如所用的比喻:“东市买骏马”四句,平列东西南北,用了排比;木兰归家时对爷娘、阿姊、小弟三组人物的描写,用了重叠;对偶句中,工致的如“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可能经过文人的加工,而像“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等句,却又朴素自然,活脱流畅,颇有情韵;此外,还有语句递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等等,使作品繁而有味,人不厌其繁,简能传神,人不觉其简。南北朝乐府民歌,开辟了一条五言、七言绝句抒情小诗的新道路。五言四句的小诗,在汉民歌中虽然已经出现,但为数甚少,也没什么影响。南北朝民歌绝大多数是五言四句,这种刚健清新民歌的出现,对当时形式主义文风起了冲击的作用,因而影响很大。同时,在表现手法上,如口语的运用,对后代诗人也有借鉴作用。南北朝民歌第一节南朝民歌一、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地域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1.吴歌,也称吴声歌曲,今存320余首,多产生于晋宋时期,以建业(南京)为中心。2.西曲,今存140余首,多产生于宋、齐、梁、陈时期,以湖北江陵、襄樊直至河南邓州一带。还有神弦曲,今存18首,是民间祭神的乐歌,产生于建业附近。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保存有少量的南朝民歌。二、南朝民歌的内容:南朝民歌产生于商业都市,是市民文化的产物。商人、市民、歌女的生活较少束缚,享乐的成分较多,又加上采集、保存者的思想情趣,所以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是表现男女恋情的情歌。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如《子夜歌》(始欲识郎时);或表现爱情的欢乐,如《读曲歌》(打杀长鸣鸡);或表现相思之苦,如《子夜四时歌·冬歌》(寒鸟依高树)、《子夜四时歌·春歌》(自从别欢后);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如《华山畿》(华山畿)等等。西曲歌也是以情歌为主,但由于地域的差别反映爱情生活的角度稍有不同,其突出特点是把爱情和劳动结合起来,如《那呵滩》(闻欢下扬州、篙折当更觅)等。三、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郭茂倩《乐府诗集》说:“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就指出了清新明丽、婉转自然的艺术风格。 2.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如“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丝”和“思”是同音异字构成双关;布匹的“匹”和匹配的“匹”是同字同音构成双关。又如“合散无黄连,此事复何苦?”用药名的“散”双关聚散的“散”,以黄连的“苦”双关相思的“苦”。其它诸如“藕”与“偶”、“莲”与“怜”、“碑”与“悲”、“篱”与“离”等等。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其次,南朝民歌也善于利用景物传达出深婉的情思,如“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以冰雪的厚重宽广衬托自己感情的深厚,以松柏的坚贞喻托自己爱情的坚贞。又如“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飏。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秋歌》),秋风、罗帐创造了凄清的环境气氛,然后借明月的千里清辉传达出自己深婉的情思,可谓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3.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第二节北朝民歌一、北朝民歌的分类和产生的时代: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此外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齐、北周时期的作品,多是少数民族的创作,传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来。二、北朝民歌的内容:北朝民歌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犷豪迈的个性。如《折杨柳歌辞》(健儿须快马)、《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等。 3.反映战争、徭役及生活的苦难。如《木兰诗》、《陇上歌》(陇上壮士有陈安)、《企喻歌辞》(男儿可怜虫)、《幽州马客吟歌辞》(快马常苦瘦)等。 4.反映婚姻爱情生活。如《折杨柳歌辞》(腹中愁不乐)、《捉搦歌》(谁家女子能行步)、《地驱乐歌》(驱羊入谷)等。三、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1.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豪放,质朴刚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横吹曲》中,《乐府诗集》说横吹“其始亦谓之鼓吹,马上奏之,盖军中之乐也”。这种“军中之乐”从音乐上就有别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数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战生活。这种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体验没有南朝民歌的细腻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就形成了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艺术虽然没有南朝民歌细腻委婉、优美精致的特点,但是在粗疏质朴中也别开另一种艺术境界。首先,简单质朴的语言造就了凌厉的气势。如“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跋黄尘下,然后别雌雄”(《折杨柳歌辞》)语言虽然粗疏,但是很有气势,也揭示了马背民族强悍尚武的精神气质。其次,语言虽然朴素,但是却能创造出浑朴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随口唱来,短短几语,那苍茫的景象和雄浑的境界便应声而出,成就了千古绝唱。另外,朴素的语言却也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如“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地驱乐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写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现得鲜明而生动。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较单调。 [作品讲读]一、《西洲曲》 1.这首诗歌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徐陵所编辑的《玉台新咏》之中。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收入《杂曲歌辞》。在编辑、流传的过程中,可能是经过文人加工过的。这首诗既保留了民歌的淳真本色和生活气息,又具有精致巧妙的艺术表现方式,是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2.此诗大致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六句,写了少女忆梅思人,重游西洲。第二层为中间部分,描写了少女从夏季写到秋季的种种行为动作,反反复复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期盼、怜爱之情。第三层为最后六句, 3.此诗的艺术特点:(1)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把具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动作描写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极为深挚而曲婉地表达出了缠绵悱恻、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梅花、伯劳、红莲、飞鸿等意象的选择都有季节性的景物特征,也带有江南水乡明丽鲜艳的色调,构成了一幅色调鲜明婉媚的图画,既衬托了少女婉媚动人的形象,也为情思的展开创造了一种物境。同时也是以景写情,甚至让人无法辨识何为景语,何为情语。但最具特色的还是化抽象为具体的以动作表情的写法,忆梅、折梅、寄梅、开门、出门、采莲、弄莲、置莲、忆郎、望鸿、上楼、垂手、卷帘等一系列的动作,把少女坚贞不渝的爱情和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极为深婉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巧妙而细腻地描摹出了少女的情感世界。(2)诗歌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它以季节的变化推移为情节的展开线索,但根本还在于抒情,连绵不断的情思是诗歌内在的抒情主线。诗歌还运用了顶针钩句的手法,形成了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的连环钩连式的主体结构,这也便于表现少女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在修辞上,诗中使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音双关等。顶针之处如“树”“莲子”“鸿”“楼”等;钩句之处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等;比喻之处如“杏子红”、“鸦雏色”、“清如水”等;谐音双关之处如“莲子”谐“怜子”、“莲心”谐“怜心”等。种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既体现了南朝民歌的语言特色,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另外,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婉转和谐的韵律,细腻真挚的情感,也都显示着民歌的特色。二、《木兰诗》 1.《木兰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僧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后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此诗大约产生于北魏后期,在流传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润色,但基本上保持着民歌的情调。此诗是根据民间的传说写成,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全诗分为五自然段:第一段写木兰经过焦虑和思考决定代父从军。第二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第三段写木兰十年征战的过程。第四段写木兰归来不受封赏。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与家人团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横生的比喻结尾。 3.本诗的艺术成就:(1)本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传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诗中木兰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少女,又是一个挥动金戈、跃马疆场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自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凭自己高超的武艺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马功劳。在胜利归来后,又不贪图高官厚禄,甘心重返家园过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普通劳动者的勤劳善良、深明大义、勇敢顽强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忧、为国尽忠的爱国爱家精神。(2)叙事完整,剪裁得体。全文以时间为序,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进程进行编排,线索清晰,叙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当广阔,从时间上说长达十年,从空间上说从家庭到战场,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对丰富的材料,作者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对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本诗对木兰从军的缘起、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辞赏还家等情节的描写比较细腻,而对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则一笔带过。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现木兰的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使木兰的形象具有相当浓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使人感到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3)叙事描写的手段也十分丰富。有对话描写,如木兰织布叹息后,实际上是以父女的对话而展开的;有特意的铺排渲染,如“东市”以下四句,接着“不闻”、“但闻”句又于叙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炼概括的描写,如十年的征战生活;有细腻的场景行为描绘,如家人对木兰的欢迎和木兰归家后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浓。同时,诗歌使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另外,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而流畅,富有音乐的美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1964.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地驱乐歌(驱羊入谷)(地驱乐歌驱羊入谷)”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题画(题画 袁枚)

  本文目录    《画》是不是题画诗 《题画》的诗意是什么 什么叫做题画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春园即事(春园即事拼音版)

  本文目录    陈羽《春园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如何赏析王维的《春园即事》...

河北士人的诗(河北的诗人的古诗)

  本文目录    恒山的北岳诗词 关于天津的诗句有哪些 带暖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