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景审的简介(景监简介)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35

  本文目录

  

  1. 《神农本草经》简介
  2. 制片人简介及详细资料
  3. 归有光简介
  4. 三言二拍的剧情简介

  目录 1拼音 2英文参考 3《神农本草经》内容介绍 4《神农本草经》作者 5《神农本草经》学术价值 5.1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5.2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 5.3强调辨证施药 5.4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5.5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 5.6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5.7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 5.8认为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 5.9认为药有“七情和合” 6《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 7参考资料 1拼音

  《shén nóng běn cǎo jīng》

   2英文参考

   Shennong’s Herbal [海词词典]

   3《神农本草经》内容介绍

  《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全书共计收录了365种药物,正好与一年365日相合,这倒并非巧合,而是作者有意为之的结果。事实上,当时掌握的药物数量已经远超此数,但由于受到术数思想的影响,所以从中选取了365种药物,“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应一日,以成一岁”。

  《神农本草经》不止进行了药物的搜集工作,还有意识地对所收药物进行了分门别类工作,将365种药物按照上、中、下分为三类,这被称为“三品分类法”。分类的依据主要是药物的性能功效。

  《本经·序录》中即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如人参、甘草、地黄、黄连、大枣等;“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需判别药性来使用,如百合、当归、龙眼、麻黄、白芷、黄芩等;“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如大黄、乌头、甘遂、巴豆等。

  《神农本草经》中也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药物理论,由此奠定了药物学的理论构架。此部分内容主要见于序录部分,相当于全书总论,虽然文字并不长,只有十三条,但已经涵盖了药物学的各个方面。

  以药物配伍为例,《神农本草经》中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所谓君臣佐使,本为社会中的不同阶层成员,有不同的职能与等级,药物学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如上品药为君药,中品药为臣药,而下品药为佐使药。在组方时,应该充分考虑药物的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其比例可按照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的原则来处理。

  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相互之间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如果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不能同用等。《神农本草经》***总结了七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等,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这便是“七情和合”的配伍原则。

  《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收录的各种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疾病都进行了简要的记载与描述,这无疑是早期临床药学宝贵经验的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研究都证明《神农本草经》中对于所载药物的功效认识大部分是正确的,其中许多药物至今仍然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人参补益、黄连止痢、麻黄定喘、常山截疟、大黄泻下等。而且各种药物主治疾病的种类也非常广泛,约有170余种,包括了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疾病。此外,《神农本草经》中对于药物的性味、产地与采制、炮制方法,乃至用药原则和服药方法等都有涉及,极大地丰富了药物学的知识体系。

   4《神农本草经》作者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神农说”最先的是由陶弘景[1]在《名医别录》中推崇。《本草经集注·序录》云:“旧说皆称神农《本经》,余以为信然。”其后的颜之推、孔志约、孙星衍等也是这样认为的。《颜氏家训》云:“典籍错乱,非止于此,譬犹本草,神农所述,而有豫章、朱崖、赵国、常山、奉高、真定、临淄、冯诩等郡县名,出诸药物。”孔志约序《新修本草》云:“以为《本草经》者,神农之所作,不刊之书也。即使到了清代,考据大家赵翼仍迷信陶说,以《本草经》为神农之作,《曝杂记》云:“三皇之书,伏羲有《易》,神农有《本草》,黄帝有《素问》。《易》以卜笠存,《本草》《素问》以方伎存。”

  把神农与《本经》联系起来始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因此,清以前的学者多数迷信《本经》为神农所作。另外亦有文献根据陶序:“此书应与《素问》同类,但后人多更修饰之尔。秦皇所焚,医方、卜术不预,故犹得全录。”遂认为《本经》是战国时期的作品。

  事实上,不论认为此书成书于神农时代或战国时代,均以臆测成分居多。理由有二:首先,将药物学著作称为“本草”,始见于《汉书·楼护传》:“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而在《史记》中,这类药学著作而被称作”药论“。如《史记·仓公列传》:“臣意即避席再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可见,“本草”词的出现是西汉后期的事。如前所论,把本草与神农联系在一起肇端于西汉。《淮南子·修务训》明确指出:“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于神农、黄帝,而后始人说。“一语道破西汉当时的风气。据此可以认为,《神农本草经》一名只是托名神农而已,决非秦以前之作。

  第二,《本经》收有一些外来药,如薏苡人(仁)、菌桂、胡麻、蒲陶、戎盐等。可以肯定的是,《本经》成书年代,必然在这些药物传入中土之后。考《汉书·西域传》:”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目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目宿离宫馆旁,极望焉。“当中的胡麻,陶隐居注:“本生大宛,故名胡麻。《齐民要术》亦云:“张骞使外国,得胡麻。”可以看出,蒲陶、胡麻都是在汉武帝使张骞通西域以后,才得以传入中国,故《本经》肯定为汉人的作品,而决非先秦古书。[4]

  由此可见,在缺乏严谨治学精神和质疑精神的情况下,一个谎言能流传上千年。但也有严谨的学者能够独立思考,对此说提出质疑。梁朝阮孝绪撰《七录》始记有《本经》,计有三卷。是书云:“世谓神农尝药。黄帝以前,文字不传,以识相付,至桐雷乃载篇册。然所载郡县多汉时,疑张仲景、华陀窜记其语。”

  宋代王应麟也对神农著书说提出质疑,《困学纪闻》云:“今详神农作本草,非也。三五之世,朴略之风,史氏不繁,纪录无见,斯实后世医工知草木之性,托名炎帝耳。”宋代叶梦得《书传》云:“《神农本草》但三卷,所载甚略,初议者与其记出产郡名,以为东汉人所作。”

  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云:“汉志无本草,按《汉书·平帝纪》,诏天下举知方术本草者。书中有后汉郡县地名,以为东汉人作也。”陈叔方在其所著《颖川语录》中写到《本经》当中使用的某些药名有故意做雅的痕迹。比如把“黄精”写成“黄独”,“山芋”写成“玉延”,“莲”写成“藕实”,“荷”写成“水芝”,“芋”写成“土芝”,“螃蟹”写成“拥剑”。这种华而不实的故意做雅,是东汉学风的典型表现。

   2015年8月,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他们以中外文化交流为担当,迎难而上,潜心学习《神农本草经》文本,竭力把握中药学经典之精髓,经缜密的考校,将365种可以药用的植物介绍给全球英法语系的读者,同时做出与欧洲同科同属同种的普遍植物的初步比较,并连带介绍了相关欧洲古代药学知识。

  该译本从顾观光本[2],围绕古文中药名称的认定与中外相关植物的比照展开,提供现代学名(法文注释里只出现双名法,即拉丁文植物属名、种名两名,英文注释里追加到命名者),如现代药材囊括多种植物,则会提供尽量详细的植物品种。如植物广泛分布于亚洲,译本中还会提及韩语和日语名称或东南亚名称,包含菲律宾和印度。译本中说明药材用的植物部位,说明传统(按照《名医别录》或《吴普》说法)取药时期。另外,书后提供多语言索引,方便读者后期参考。

  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绘画不拘泥于影貌,一举突破了明清以来药物标本画的束缚。在画中容纳了大量诗文、史料等与该物种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信息。读者可细细品味那些耐人寻味的精彩画面。

   5《神农本草经》学术价值

  《神农本草经》的历史地位不可低估,它将东汉以前零散的药学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被历代医家所珍视。而且其作为药物学著作的编撰体例也被长期沿用,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经》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有序例(或序录)自成一卷,是全书的总论,归纳了13条药学理论。

  《本经》的问世,对中国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几部《本草》,如《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都渊源于《本经》而发展起来的。药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药学一大关键,《本经》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药物之间,有的共同使用就能相互辅佐,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甚至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效果强上数倍;有的两药相遇则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便其难以发挥作用;有的药可以减去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常在炮制毒性药时或者在方中制约一种药的毒性时使用;有的两种药品本身均无毒,但两药相遇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损害身体等等。这些都是业医者或从事药物学研究的人员必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十分重要,甚至操纵着生死之关隘,不可轻忽一分半毫。

  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者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对其功能主治的描述十分准确,其中规定的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到今天,也仍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现代的中医临床,《本经》的论述仍旧具有十分稳固的权威性,同时,它也成为了医学工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之一。

   5.1规定了药物的剂型

  《本经·序录》认为:“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主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此处一方面体现了在2000年前中药剂型已有的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药物剂型工艺以及对哪些药宜用哪种剂型的研究经验,如消石“炼之如膏”,术“作煎饵”,茺蔚子“可作浴汤”(外用洗剂),葡萄“可作酒”,白芷“可作面脂”,牛角、牛胆“可入丸药”,猬皮“酒煮杀之”,露蜂房“火熬之良”,当归治“金创煮饮之”,雷丸“作膏摩,除小儿百病”,蛇蜕“火熬之良”,贝子“烧用之良”等等。此处既讲了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同时也说明了不同药物在具体应用时要采用不同的剂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治疗效果。对现今中医业医者只采用汤药成药的现象具有很大的批判性的价值。

   5.2对药物治病取效的客观评价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凡欲治病,先察其源,先候病机,五脏未虚,六府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此处首先告诫人们,有病必须早治;其次强调了疾病的痊愈与否,不能完全依赖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机体的防御机能和在药物干预下机体驱邪愈病的内在能力。

   5.3强调辨证施药

  《神农本草经·序录》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此语不但突出了辨证施治用药的主旨,还提示在辨证施治用药的前提下,务必要辨别疾病的性质(寒、热)用药,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如“饮食不消”、“风湿”),辨别病情轻重并根据病情轻重而施以用药(如“鬼疰蛊毒”均为重危病证),还要辨别躯体病(如“痈肿疮疡”、“风湿症”)与内脏病(如“鬼疰蛊毒”)的差异而用药。前者用“疮药”、“风湿药”,后者用“毒药”。若通览书中365味药物的功效和主治,还可以发现,书中根据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皮肤病等等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予以治疗,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辨证施治的用药思想。

   5.4重视服药时间与疗效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序录》认为:“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这说明本书作者在认真总结前人用药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服药时间与药物疗效之间的密切关系。

   5.5践行“药有阴阳”理论的价值

  《内经》首先提出了“药有阴阳”理论,《本经》对这一理论予以践行。所谓“药有阴阳”,其含义甚广。若仅从植物药与矿物药分阴阳,矿物药质地沉重而主降,属性为阴,植物药质地轻清而属阳。若就植物药而言,凡药用其花、其叶、其枝者多属阳,若用其根、其干者多为阴。如若对药物深层的内涵以阴阳分,则“阳为气,阴为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具体内容可详见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6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

  《本经·序例》所谓“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其本义是指人们可以品尝到的药物真实滋味以及其对人体气血阴阳的作用。药物真实滋味不止五种,由于受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理论的影响,于是自古至今,将药物之滋味统统纳之于五味之中,并将涩味附之于酸,淡味附之于甘,以合药物五味的五行属性归类。

   5.7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

  《本经》所言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即四性,是药物或食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与人们味觉可感知的五味相对而言,四气属阳,五味属阴,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为气,阴为味”之意。事物之阴阳属性是可分的,“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故药物寒热温凉之性还可再分阴阳。温性、热性为阳,凉性、寒性属阴。热甚于温,寒甚于凉,其中只是程度的差异。温热药有微温、温、热、大热的不同量级;寒凉药有凉、微寒、寒、大寒的不同量级,如果在性质上没有寒热温凉明显的性质差异,于是就用“平”标定其性质。[3]

   5.8认为药“有毒无毒,斟酌其宜”

  《本经·序录》中“有毒无毒,斟酌其宜”指的是在临证用药时,务必要熟悉哪些药物有毒,哪些药物无毒。有毒之药,其毒性之大小及程度何如等等,然后再根据临证实际情况,斟酌用药。

   5.9认为药有“七情和合”

  《本经·序录》认为: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指药物配伍中的特殊关系。

   6《神农本草经》各论载药

  《神农本草经》载药总数有365种

  玉石(上品)

  丹沙云母

  玉泉石钟乳[4]

  涅石消石

  朴消滑石

  石胆空青

  曾青禹余粮

  太乙余粮白石英

  紫石英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白青扁青

  草(上品)

  菖蒲鞠华

  人参天门冬

  甘草干地黄

  术菟丝子

  牛膝充蔚子

  女萎防葵

  柴胡麦门冬

  车前子木香

  署豫薏苡仁

  泽泻远志

  龙胆细辛

  石斛巴戟天

  白英白蒿

  赤箭奄闾子

  析蓂子蓍实

  赤芝卷柏

  蓝实芎

  蘼芜黄连

  络石蒺藜子

  黄耆肉松蓉

  防风蒲黄

  香蒲续断叶

  漏芦营实

  天名精决明子

  丹参茜根

  飞廉五味子

  旋华兰草

  蛇床子地肤子

  景天茵陈

  杜若沙参

  白兔藿徐长卿

  石龙刍薇衔

  云实王不留行

  升麻青蘘

  姑活别羁

  淮木

  木(上品)

  牡桂菌桂

  松脂槐实

  枸杞柏实

  伏苓榆皮

  酸枣蘗木

  干漆五加皮

  蔓荆实辛夷

  桑上寄生杜仲

  女贞实木兰

  蕤核橘柚

  人(上品)

  发髲

  兽(上品)

  龙骨麝香

  牛黄熊脂

  白胶阿胶

  禽(上品)

  丹雄鸡雁肪

  虫鱼(上品)

  石蜜蜂子

  蜜蜡牡蛎

  龟甲桑蜱蛸

  海蛤文蛤

  蠡鱼鲤鱼

  果(上品)

  藕实茎大枣

  葡萄蓬蔂

  鸡头实

  米谷(上品)

  胡麻麻贲

  菜(上品)

  冬葵子苋实

  瓜蒂瓜子

  苦菜

  卷二中经

  玉石(中品)

  雄黄石流黄

  雌黄水银

  石膏慈石

  凝水石阳起石

  孔公蘗殷孽

  铁精理石

  长石肤青

  草(中品)

  干姜枲耳实

  葛根括楼根

  苦参当归

  麻黄通草

  芍药蠡实

  瞿麦元参

  秦艽百合

  知母贝母

  白芷淫羊藿

  黄芩狗脊

  石龙芮茅根

  紫菀紫草

  败酱白鲜

  酸酱紫参

  藁本石韦

  萆薢白薇

  水萍王瓜

  地榆海藻

  泽兰防己

  款冬花牡丹

  马先蒿积雪草

  女菀王孙

  蜀羊泉爵床

  假苏翘根

  木(中品)

  桑根白皮竹叶

  吴茱萸卮子

  芜荑枳实

  厚朴秦皮

  秦菽山茱萸

  紫葳猪苓

  白棘龙眼

  松罗卫矛

  合欢

  兽(中品)

  白马茎鹿茸

  牛角(角思)羖羊角

  牡狗***羚羊角

  犀角

  禽(中品)

  燕屎天鼠屎

  虫鱼(中品)

  猬皮露蜂房

  鳖甲蟹

  柞蝉蛴螬

  乌贼鱼骨白僵蚕

  蛇鱼甲樗鸡

  蛞蝓石龙子

  木虻蜚虻

  蜚廉蟅虫

  伏翼

  果(中品)

  梅实

  米谷(中品)

  大豆黄卷神农本草经》之粟米

  黍米

  菜(中品)

  蓼实葱实

  水苏

  卷三下经

  玉石(下品)

  石灰礜石

  铅丹粉锡

  代赭戎盐

  白垩冬灰

  青琅玕

  草(下品)

  附子乌头

  天雄半夏

  虎掌鸢尾

  大黄亭历

  桔梗莨荡子

  草蒿旋复花

  藜芦芫华

  钩吻射干

  蛇合恒山

  蜀漆甘遂

  白敛青葙子

  雚菌白芨

  大戟泽漆

  茵芋贯众

  荛花牙子

  羊踯躅商陆

  羊蹄扁蓄

  狼毒白头翁

  鬼臼羊桃

  女青连翘

  兰茹乌韭

  鹿藿蚤休

  石长生陆英

  荩草牛扁

  夏枯草

  木(下品)

  巴豆蜀菽

  皂荚柳华

  楝实郁李仁

  莽草雷丸

  桐叶梓白皮

  石南黄环

  溲疏鼠李

  药实根栾华

  蔓椒

  兽(下品)

  豚卵麋脂

  鸟畾鼠六畜毛蹄甲

  虫鱼(下品)

  虾蟆马刀

  蛇蜕蚯蚓

  蠮螉吴蚣

  水蛭班苗

  贝子石蚕

  雀瓮蜣螂

  蝼蛄马陆

  地胆鼠妇

  荧火衣鱼

  木(下品)

  桃核仁杏核仁

  米谷(下品)

  腐婢

  菜(下品)

  苦瓠水靳

  当下著名制片人

  当下,我国知名的制片人(部分)

  于冬王中军王中磊张纪中俞胜利邹小提李小婉明振江林炳坤汪涵张伟平黎冰赵依芳王卫民

  范冰冰

  陈红俞才斌简远信孟凡耀侯鸿亮冯小刚叶璇张艺谋张珈铭林心如王立君赵薇杨幂刘恺威徐静蕾吴奇隆章子怡方励唐嫣张文玲汪子祺梁志成张国立罗浩刘湘江文隽焦旭辉于正韩三平杨启明曹多然袁枚李易峰霍汶希张华丽霍建华成龙侯孝贤东方闻樱杨阳施南生姜昕言文馨杨越宋明高丁雍哲韩阳杨瑞鹏高亚麟向华强陈祉希仕轩宇安晓芬周星驰分类

  通俗地讲,"制片人"有三种:一、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总策划人,负责摄制生产,以及资金融资人;

  二、是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目制作人;

  三、是指影片或电视剧投资者本人(一般仅只是署名,非专业制作人。);

  在香港和台湾通常将制片人的名称称做为监制。他们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全盘工作。

  制片人是整个剧组的主宰,摄制组的最高权力者,既有权决定聘用优秀成员,也有权开除在剧组违纪行为的成员。从片子的行成到片子的上映,是全片贯穿的核心人物。

  与出品人之区别

  通常很多人把出品人与制片人混淆,其实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以企业来作比喻界定,出品人就相当于董事长(出资人、企业法人或权威人士),制片人就好比是总裁(统管全局者),要求懂本子、明市场、建剧组、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发行上映。更重要的是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进度控管等,让电影或电视剧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在拍片过程中,制片人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影响到整部影片的品质,是不可缺失的职位。

  国内由于影视作品上署名没有明确规范化,很多出品人也署名制片人职务,导致业内行业人仕专家一直存在争议,实在无法去界定区分开影视作品中制片人的艺术含金量。虽然一部作品的成功,制片人付出的要多、贡献大,但由于出品人与制片人署名混淆,无法辨别,争议较大,因此也无法给制片人设立奖项。

  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投资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开始聘制片人、选剧本、拉赞助商等。

  出品人一般是主要出资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对影片销售有帮助的影视界重量级人物。出品人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人物,决定影片的风格、种类及市场走向。

  制片人是整部影片的筹建负责人,负责拉赞助、找投资,成立剧组、决定用哪个导演、选哪些演员等,负责剧组的日常生活与维持剧组的拍摄活动,以及成片之后的宣传与播放等一系列事务。

  因此出品人和制片人是有很大区别的。

  职责执行制片人职责

  当剧组制片人不在时,担当制片人角色,代制片人管理剧组,执行制片人权利及义务。

   1、监督电影电视剧拍摄的艺术质量、生产进度、资金流向;

   2、及时处理行政管理和艺术创作之间或创作部门之间的矛盾;

   3、制定宣传、推广计画并同时实施,为影视作品的发行做准备;

   4、审看已完成的影视作品,准备审查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查,获得发行放映许可证;

   5、出售发行影视作品,负责资金回笼。

  制片主任职责

  摄制组是一个临时的集体,因此需要一个具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这个领导者和组织者就是制片主任。制片主任和制片人是雇佣关系,制片主任代表制片人行使影视作品生产期间的行政管理权利。制片主任的职责:八个字,"监督,检查,指导,协调"。要调动和安排好制片班底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负责摄制组日常工作的管理,教育组员认真执行摄制组各项规章制度

   2,了解导演创作意图,负责召集主创人员和全组开会,统一创作思想,为按期完成影片制作提供条件

   3,编制制片计画和预算,带领制片部门对摄制组的工作实施有效的管理

   4,审核组员的业务能力,与导演共同核定演员和职员名单,在组员去留上有建议权

   5,负责解决影视剧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

   6,总体把握和审核各种开支,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代表制片人负责影片成本核算和设定工作总结

   7,负责与演职人员签约及各部门人员的手续办理,实施对全组人员的管理

   8,督导生产拍摄,洗印,录音过程的资料归档工作;督导各类契约,总结,档案,报表,图表和完成台本的分类留存工作

   9,督导生产日报表的填写和寄发,以便制片人掌握生产进度,如遇重大情况,随时向制片人通报

   10,从巨观上调控,保证摄制组的正常运转。保证在计画周期,预算限额内安全生产,制作出艺术品味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的作品。

  生产制片职责

  生产制片和外联制片的职责是协调制片主任完成有关生产方面的制片工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开始拍摄之前,生产制片都要对剧本进行分解,并制作出影视剧制片进度计画表,同时也要留意场景地和演员的档期;他需要和导演一起去考察所有的外景地,并规划出拍摄时间和总计时间;他需要管理所有的备用金的预算,以保证拍摄外景地时的不时之需。在选择演员以及工作人员的时候,他会与导演和制片人一起或者在他们的授意之下与其敲定契约的细节。

  在拍摄之前,生产制片主要是导演和制片人之间的联络员。他需要每天对剧组成员进行考勤,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准时到达拍摄的正确地点。而且,他也负责联络每个部门,以保证他们能够做好拍摄所需要的一切准备,不出纰漏。在拍摄的时候,他还要提醒录音师采集声音,摄影师对焦,同时,他要静静的把记录板递给导演。生产制片还要注意指导民众演员,以保证他们的演出质量。

  除了帮助控制管理所有的工作人员外,生产制片还是演职人员关于拍摄进度计画信息的主要来源。生产制片要通知每个演员他们还要有多少戏需要准备,有必要时,他还要陪同演员从他们的房间来到现场,并且陪同演员进行排练。

  在一部规模比较大的电影之中,有必要聘请几个生产制片。某些电影拍摄中,生产制片的助手也会兼任现场外联制片,由他负责外景拍摄时的人流疏导和交通控制等。

   1、拍摄通告:在这份报告上详细列出了需要拍摄的场景,需要的演职员以及他们工作的时间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东西从需要的午饭分数到需要用的胶片长度等。

   2、演员签到表:演员工作的记录,首先是工作时间的记录,其他还包括特技调整、午饭时间等等,每个演员在离开片场的时候都需要在上面签字。

   3、剧本监督报告:场景和拍摄计画完成的进度表

   4、剪辑师的剪辑日志

   5、镜头报告:每个镜头的参数都要记录下来

   6、声音日志:

   7、收据:所有支出项目的费用

   8、契约:为每个临时演员都要准备一份

   9、每日工作计画书:印发给所有工作人员

  生活制片职责

  生活制片是协助制片主任完成摄制组生活方面制片工作的,比如:买车票、机票、船票,安排食宿、托运等。总而言之,他的工作包括吃喝拉撒睡,通知开会、催叫起床等等琐碎的事情。

  现场制片职责

   1、通知参加技术准备会,了解拍摄要求。

   2、督促各部门准时集合和出发,并组织装卸现场所需的器材。

   3、按拍摄顺序准备好每个镜头的拍摄条件,并提醒导演掌握时间。

   4、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检查安全措施。

   5、负责催场和指导跟戏木工的工作。

   6、负责解决现场饮水问题。

   7、负责现场调动车辆。

   8、配合副导演组织民众演员到位,并提供休息场所。

   9、填写日报表,向制片主任汇报拍摄现场的情况。

  外联制片职责

  外联制片主要负责则寻找外景,并保证外景的使用,同时在拍摄时负责监督拍摄过程,许多外联制片也负责摄影棚的租赁。在某一个景地,外联制片需要负责获得影视剧拍摄的许可,联系沟通有关协拍单位,聘请保全员和消防员(如果需要的话),

  外联制片的工作是从阅读剧本开始的,根据剧本,他会做一个影视剧拍摄所需的分场景清单,然后与导演、制片人和制片主任商讨究竟去哪个景点拍摄、当地的拍摄成本如何、周围的坏境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当一切都决定以后,外联制片就开始着手选择可能的需要的景点,并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的景点。带导演和制片人到景点实地考察,并最终决定使用哪个景点。

  外联制片应尽早开始工作,当然这是有影视剧拍摄所需选择的场景数量和寻找难度来决定的。通常一部影视剧留给外联制片寻找场景的时间大约是10天。

  在拍摄结束后,外联制片需要完成必需的善后工作,比如写给各景地的感谢信,付清报酬等剧组会聘请一个甚至更多的外联制片。

  著作权问题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电影等视听作品的作者包括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人。电影等视听作品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但导演、编剧、作词、作曲、摄影等作者享有署名权,并有权按照与制片者签订的契约获得报酬;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着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一、人物简介

  归有光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即公元1507年1月6日)出生在一个累世不第的寒儒家庭,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后曾八次应进士试皆落第。徙居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安亭,读书讲学,作《冠礼》、《宗法》二书。从学的常数百人,人称“震川先生”。他考察三江古迹,认为太湖入海的道路,只有吴淞江,而吴淞江狭窄,潮泥填淤,渐渐地就堙塞,只要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东流,其他的水道就可不劳而治,为此写了《三吴水利录》后来,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兴修水利,主持疏通吴淞江时,许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议。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他60岁始成进士,授湖州长兴县(今浙江长兴县)知县。他重视教化,治政廉明。每逢处理诉讼事宜,务明事实真相。当时长兴县内盗贼极多,官府乱抓一批无辜者,他用计擒获盗首,使狱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获释。因得罪豪门与上司,调任顺德(河北邢台)通判,专门管辖马政。由大学士高拱、赵贞吉推荐,于隆庆四年(1570)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正月十三(即公元1571年2月7日)卒于南京,年六十六岁。葬于昆山城东南门内金潼里(今邮电局附近)。今昆山归有光墓,为旅游景点一。

  富藏书。其父在成化初,已筑书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名为“世美堂”。他又多方寻找采购。夫人王氏,亦极喜藏书,听说有零册散编,则令女仆访求,置书达数千卷。声称平生无它嗜,独好书籍,以冶性情。藏书印有“世美堂印”、“世美堂琅玡王氏珍玩”、“一往情深”、“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等。编辑有《诸子汇函》,上自周代的鬻熊《鬻子》,下自当代的宋濂《龙门子》,共94家着作,是明末以前收录子部书最多的一部丛书。

  二、人物生平

  名扬海内科举不顺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腊月二十四日生于江苏昆山一个日趋衰败的大族之中。他八岁时,年仅二十五岁的母亲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遽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归有光自幼明悟绝人,九岁能成文章,十岁时就写出了洋洋千余言的《乞醯论》,十一、二岁“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岁应童子试,二十岁考了个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同年到南京参加乡试。“弱冠尽通六经、三史、大家之文”的归有光,(王锡爵《明太仆寺丞归公墓志铭》)开始时对举业满怀信心可是,乡试却连连落第,五上南京,榜上无名,其间惨淡经营,寒窗十五载,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此时的归有光已是纵观三代两汉之文,遍览诸子百家,上自九经二十一史,下至农圃医卜之属无所不博。归有光的古文和俞仲蔚的诗歌、张子宾的制艺被誉为“昆山三绝”。当时主试江南的张文毅谓归有光是“贾(谊)、董(仲舒)再世”。以归有光的才学和声望,考取进士应是胜券在握了。在乡试高中的同年冬天,归有光雇上车马日夜兼程北上,准备应第二年的礼部会试。谁知这次会试竟是名落孙山。南下还乡后,他移居就近的嘉定安亭江上,开始了一边读书应试,一边谈道讲学的生涯。四方学士纷纷慕名而来,少时十几人,多时百余人。归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贫,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居安亭期间,王氏治田四十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震川先生名扬海内,连恃才居傲的徐文长对归有光也肃然起敬。一日,状元出身的礼部侍郎绪大绶回乡招请徐文长聚会。可是从黄昏一直等到深夜,徐文长才迟迟而来。问其缘由,说“避雨一士人家,见壁门悬‘归有光今欧阳子也’,回翔雒读,不能舍去,是以迟耳”。绪大绶命仆人取那轴归有光的文章来,张灯快读,相对叹赏,至于达旦。(张传元、余梅年《归震川年谱》)然而,归有光的命运却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会试,次次远涉千里而去,一连八次都是落第而归。其间四十三岁时,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王氏。仕途的蹭蹬,把这位名扬海内的古文家长期抛弃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丧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过,坎坷的生活,倒也磨炼了归有光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不附权贵勇抗巨子

  明代科举场上舞弊之风甚盛,虽不重唐代的行卷之习,但是有宗师和大官僚的提携是仕进的重要捷径。归有光久困场屋,对这一科举内幕应是十分明了的。可是,他却绝不从旁门邪道跻身仕途。乡试中举时的宗师张文毅对归有光十分欣赏,他为归有光后来三番五次不能中式深感惋惜,几次“欲以旧谊招致之”,然归有光“卒守正不一往”。(计东《顺德府重建归震川先生祠堂碑记》)归有光屡不中式时,明穆宗尚未登位。穆宗身边的一位宠幸的宦官慕归有光之名,让侄子拜归有光为师,并几次让归有光进京私谒这位宦官,都被归有光断然拒绝。穆宗登位后,这位宦官权势更大,归有光仍然绝不与之往来。(张传元、余梅年《归震川年谱》)归有光耿介正直、不事权贵的品格,表现在他整个人生的各个方面。在古文领域里,他始终坚持己见,不为群言所惑,敢于与当时统治文坛的“巨子”相抗争。

  明代自开国之初的刘基、宋濂等留下一些好文章后,文坛上就开始弥漫起一股浮饰摹古的风气。从永乐到成化的几十年间,久居馆阁的“三杨”(士奇、荣、溥)统治文坛,提倡昌明博大的文体,作文雍容华贵、平庸空泛,号称“台阁体”。于是有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起来反对“台阁体”。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句摹字拟,以佶屈聱牙为高古。李、何七子致力于诗,散文并非所长,但是声势之盛,曾左右一世。到了嘉靖年间,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又继“前七子”而起,推波助澜,变本加厉,摹古之风愈演愈烈。归有光就是在这种散发着霉臭的摹古风气中异军突起的勇士,是一位敢于反抗潮流的正直文学家。

  王世贞和归有光是同乡人,比归有光稍晚。但王世贞从二十二岁进士及第后,官运亨通,步步高升,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雄才博学,领袖文坛。钱谦益说:“元美(世贞字)着作日益繁富,而其地望之高,游道之广,声力气势,足以翕张贤豪,吹嘘才俊。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若玉帛职贡之会,莫敢后尘,登坛设墠,近古未有。”(《列朝诗集》)这时的归有光,虽已颇有声名,但毕竟还是一个身处穷乡僻壤的布衣老儒。同是用钱谦益的话说,是一个“独抱遗经于荒江虚市之间”的“老举子”。就是这样一个乡间穷儒生,竟然敢与不可一世的王世贞抗争。归有光在《项思尧文集序》中,批判王世贞的言辞十分激烈,其中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诋排前人……文章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无乃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以倡导之欤?”归有光公开把王世贞讥之为“妄庸巨子”,王世贞得知后甚为恼火,说:“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归有光毫不客气地回敬道:“唯妄故庸,未有妄而不庸者也。”(见《列朝诗集小传·震川先生归有光》)王世贞在晚年完全改变了对归有光的看法,在为归有光像写的《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代名家矣,”赞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他在给归有光古文很高评价的同时,也道出了自己的“迟暮自悔”之情。归有光用自己的理论和创作实践终于使他的对手为之折服。

  晚年入仕兢业守职

  归有光虽然“八上公车而不遇”,但还是不愿甘休,因为科举取士毕竟是封建社会下层文人仕进的唯一出路。嘉靖四十四年(1565),归有光第九次参加会试时终于中了个三甲进士,这时年已六十。满腹诗文经义,一心想为国出力的归有光虽年已花甲,壮志依旧未衰。因为是三甲,不能授馆职,只能到僻远的长兴当知县。长兴地处山区,长期没有知县,大小事务都由胥吏把持,豪门大族勾结官府为非作歹,监狱里关满了无辜的百姓,盗贼公行,民间鸡犬不宁。当时有人劝归有光不要去上任,以待更换,但他却毅然前往。他到长兴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兴办学校,培养后进。第二件事是整治恶吏,平反冤狱。把无辜办了死罪的三十余人省释出狱,为无辜受诬入狱的一百零七人平了反,把鱼肉百姓的恶吏和捕卒快手严加法办。每次审判听讼都让妇女儿童环立案前,不用官话而用吴语审讯,以便百姓申诉。常常当堂决断,而极少具狱。对已入狱者按律令给衣食。一重囚母死,归有光准许他回家料理丧事后自己返回。那重囚料理完丧事后不听旁人嗾使,竟然自己返回。

  归有光一心想学习两汉循吏,做廉洁刚正之官。上司之命若不便施行便搁置不办,而“直行己意”,他公开在《长兴县编审告示》中宣布:“当职谬寄百里之命,止知奉朝廷法令,以抚养小民;不敢阿意上官,以求保荐,是非毁誉,置之度外,不恤也。”在知长兴的短短两年中,归有光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了几件好事,深受百姓拥戴。

  隆庆二年(1568),六十三岁的归有光迁顺德通判。按明制,“进士为令,无为迁倅”。所以归有光的升迁实为重抑。归有光曾气愤地说:“号称三辅近,不异湘水投。”既是刚正不阿,又是守职安分,这是归有光性格的两个方面。他虽然对迁升顺德通判大为不满,但一到任上却还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利用马政通判的清闲,广阅史籍,采访掌故,修了一部完备的《马政志》。隆庆四年(1570),归有光到北京朝贺万寿节,同年升为南京太仆寺寺丞,但1750年仍然留在北京掌内阁制敕房,纂修《世宗实录》。归有光正恨“平生足迹不及天下,又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藏书楼,读到内阁所藏异书。不幸,正在这大开眼界准备显露自己的才华,以遂平生之愿的时候,却被病魔缠身。他虽然带病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终于在第二年(隆庆五年,即公元1571年)抱恨死于北京,时年六十六岁。

  着作繁富散文扬世

  归有光一生着作繁富,涉及经史子集各部,但是其主要成就则在散文创作上。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在《钝翁类稿》里,从散文发展的角度评价了归有光的贡献:“明自永、宣以下,尚台阁体;化、治以下,尚伪秦、汉;天下无真文章者百数十年。震川归氏起于吾郡,以妙远不测之旨,发其淡宕不收之音,扫台阁之肤庸,斥伪体之恶浊,而于唐宋七大家及浙东道学体,又不相沿袭,盖文之超绝者也。”归有光的散文“家龙门而户昌黎”,(钱谦益《新刊震川先生文集序》)博采唐宋诸家之长,继承了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同时又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他进一步扩大了散文的题材,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引进了严肃的“载道”之古文中来,使之更密切地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就容易使文章写得情真意切,平易近人,给人以清新之感。尤其是一些叙述家庭琐事或亲旧的生死聚散的短文,写得朴素简洁、悱恻动人,“使览者恻然有隐”。几百年来,人们读到归有光的《寒花葬志》、《项脊轩志》、《先妣事略》、《亡儿?孙圹志》、《女二二圹志》、《女如兰圹志》等文,无不为之深深感动。归有光的这些叙事散文,在当时一味摹古浮饰的散文园地中,就象一泓甘甜的泉水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为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境界。

  归有光善于捕捉生活中貌视十分平常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形神即现,给人难忘的印象,且在平淡简朴的笔墨中,饱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挚感情。譬如着名的《寒花葬志》

  三、文学成就

  倡变文风

  明代中叶,文坛上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运动,对扫除台阁体的文风有一定作用。但至嘉靖年间,已流为盲目尊古倾向。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

  相关书籍

  派,其魁首实为归有光。时王世贞为文坛宗师,声势煊赫,归有光贬斥说:“盖今世之所谓文者,难言矣。未始为古人之学,而苟得一二妄庸人为之巨子,争附和之,以抵排前人”,“至于宋元诸名家,其力足以追数千载之上而与之颉颃,而世直以蚍蜉撼之,可悲也”(《项思尧文集序》)。在诗论上,他也批判复古倾向说:“今世乃惟追章琢句,模拟剽窃,淫哇浮艳之为工,而不知其所为。”反之,他认为那种“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谣,悯时忧世之语,盖大雅君子之所不废者”(《沈次谷先生诗序》)。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名文未尝不佳,前、后七子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实则泥古成风,走入歧途。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然观美矜炫于世而已”(《答俞质甫书》)。当时,王世贞听到他批评自己“妄庸”后说:“妄则有之,庸则未敢闻命。”但到了晚年,王世贞也感到自己雕饰过甚,不及归有光恬适自然。在《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辞……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名家矣。”还有人把归有光与欧阳修比较,推崇他为明代第一散文家。直到清代。方苞、姚鼐等人,也对归有光交口称赞。

  散文特色

  归有光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十之八九为经解、题跋、议论、赠序、寿序、墓志、碑铭、祭文、行状以及制义之作,其中有些作品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有些作品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但也有不少作品内容空洞,思想陈腐。在若干记叙、抒情散文中,能做到“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王锡爵《归公墓志铭》)。其艺术特色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老屋”项脊轩的几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子的回忆,并抒发了人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所回忆者人各一事,均属家庭琐事,但极富有人情味。②注重细节,刻绘生动。如《项脊轩志》写景,发扬了唐宋文的优良传统,确非前后七子所及。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他的散文名作,如《项脊轩志》、《先妣事略》、《思子亭记》、《女二二圹志》等,均未超过千字。《寒花葬志》为悼念夭殇小婢而作,全文共112字,但以两个细节勾勒婢女形象,写出庭闱人情,极为凝炼。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如《宝界山居记》由太湖风景写到宝界山居,又对比唐代王维之辋川别墅,并对王维发了议论。《菊窗记》,从洪氏之居的地势、风景写到古人仲长统与陶渊明,夹叙夹议,跌宕多姿。

  归氏散文多写身边琐事,未能充分反映明代社会矛盾。但他在《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蠲贷呈子》等文中,刻画了倭寇入侵后昆山一带“屋庐皆已焚毁,□聚皆已罄竭,父母妻子半被屠刳,村落之间哭声相闻”的惨状。在《书张贞女死事》、《张贞女狱事》文中,揭露了恶霸横行、吏治腐败的现实。在《送恤刑会审狱囚文册揭贴》、《九县告示》、《乞休申文》等文中,表达了自己为民请命的心怀。在《可茶小传》、《鹿野翁传》等传记文里,勾勒了一些普通人物的形象。在《己未会试杂记》、《壬戌纪行》等纪行文中,记载了当时一些民情世态,这些作品,也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着述名录

  归有光死后,其子子宁曾辑其部分遗文,刻于昆山,词句多有改窜,其孙昌世与钱谦益遍搜遗文,细加校勘,编为文集40卷,未能全刻。清康熙年间,曾孙归庄又增益部分遗文,经董正位等人襄助刻成《震川先生全集》,正集30卷、别集10卷,共40卷。内收各种体裁之散文774篇、诗歌113首。今通行本为四部丛刊本《震川先生集》共40卷,系据明常熟刊本影印。

  四、水利贡献

  自古以来太湖流域以富庶闻名,但伴随着发展,太湖水旱灾情越来越严重,到了明朝,每三到七年就要发生一次水灾。归有光居住在安亭时,对太湖地区的水利情况进行了研究,认为吴淞江是太湖入海的道路,只要拓宽吴淞江,解决吴淞江的淤塞问题,其他的水道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反对排泄太湖水,因为“夫水为民之害,亦为民之利,就使太湖干枯,于民岂为利哉”!他上书给当时的兵道、知府、知县,阐述自己的治水主张。他还搜集当时相关的水利文献,着《水利论前》《水利论后》等,撰成《三吴水利录》四卷,是古代太湖水利研究的重要资料。

  五、家庭情况

  归有光初娶魏氏,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魏氏去世,归有光续娶安亭望族之女王氏。归有光长子归子孝于1548年染病而亡,年仅16岁,归有光为他作了《思子亭记》以表哀思。归有光另有子归子祜、归子宁,参与整理归氏遗文。五子归子慕为万历十九年(1591年)举人,两次被逐,隐居江村,死后赠翰林待诏。孙归昌世,归庄之父,为着名篆刻家、书画家、文学家,与李流芳、王志坚合称昆山三才子。曾孙归庄,为明末书画名家,明亡后曾于昆山起兵抗清,事败隐居,拒不事清,晚年致力整理归有光全集。

  六、评价

  王世贞最初因为文学观点与归有光相左而讨厌他,后来却又不得不佩服他,认为归有光可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值得一提的是,王世贞晚年时文风亦有转变,主张“文必秦汉”的他甚至沉迷阅读苏轼的文章。

  林则徐曾在嘉定归有光祠题一联: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对归有光在水利方面的贡献和经学方面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归有光以儒术成就功业。

  七、明史文载

  原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倅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

  有光少子子慕,字季思。举万历十九年乡试,再被放,即屏居江村,与无锡高攀龙最善。其殁也,巡按御史祁彪佳请于朝,赠翰林待诏。

  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译文

  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属江苏)人。九岁就能写文章,到二十岁,“五经”、“三史”等书全已通晓,拜本地魏校作老师。嘉靖十九年(1540)考取举人,以后考了八次进士都没有中。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谈道。学生常常有几百人,称他震川先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才考取进士授官长兴(今浙江湖州)知县。他用古代的一套政教理论和做法来进行治理。每次审理案件,把妇女儿童领到案前,说着尖细的吴语,断完案,把人打发走,不写判决书。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大官们大多不喜欢他,调作顺德(今属广东)通判,专管马政。明代,进士作县令没有晋升副职的。因此,调任通判名为提升实际上是很重的贬谪。隆庆四年(1570),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平素与有光交好,引荐他作南京太仆丞,掌管内阁制敕房,编撰《世宗实录》,死在任上。

  归有光作古文,以经术为本,喜欢太史公的《史记》,参透其中的神理。当时王世贞为文坛盟主,有光尽力和他分庭抗礼,把他看作狂妄而平庸的大人物。世贞心里很不痛快,但以后也对有光佩服得五体投地,给他写赞语说:“千年才出了你这样的人才,来继承韩愈、欧阳修的古文传统,我哪里是走的另一条路,只是自伤长久以来没有什么成就啊!”他就是这样推崇归有光。

  有光的小儿子子慕,字季思。万历十九年(1591),考取举人,第二年未中进士就隐居江村和无锡高攀龙最好。他死时巡按御史祁彪佳向朝廷请示,赐他翰林待诏。

  归有光在特种经学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卓然成为经学大师,后来的德清县胡友信和他齐名,世人并称他们为“归、胡”。

  八、震川书院

  清朝道光八年(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为纪念归有光,奏请道光皇帝于归氏故居安亭建造震川书院。书院与菩提寺相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震川书院停办,翌年毛怡源等于原址创办新学,改名震川学堂,初为小学,1905年改为中学,兼设师范,名为苏松太道立震川中学,是嘉定、昆山两县最早的中学。1906年又改为小学。现址为上海市嘉定区安亭中学。

  九、历史遗迹

  为纪念归有光,清道光8年(1828),江苏巡抚陶澍奏请道光皇帝批准,动用菩提寺东边空地,建造震川书院。于道光8年(1828)动工,3年后竣工。书院占地11.7亩。

  书院与古刹菩提寺相连,南有和尚浜溪流,对岸为大熊墙,缀以绿树翠蔓,清净异常。东与因果树相通,北又有和尚浜小溪。书院门首镌刻“震川书院”四个篆字。

  清道光15年(1834),江苏巡抚林则徐因兴修水利事,过访震川书院,留下了“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的字联。

  清光绪25年(1903),震川书院停办。翌年毛源等人借书院原有经费,在原地开办震川小学堂。至光绪32年(1906)增办中学。现为震川中学(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

  十、归有光墓

  归有光墓位于江苏省昆山市金潼里,墓地方圆5亩多,墓有多冢,东冢为其高祖南隐公暨配俞氏之墓;西冢为归有光暨配

  江苏昆山归有光墓

  魏氏、王氏之墓,曾孙归庄墓附葬在西冢之次。原墓门在东,乾隆六年(1741年)县令丁元正封筑后,移至冢之前。1934年重加修尊,将墓门改建,篆额“归震川先生墓”,墓穴用水泥浇成圆顶,并立“明太仆寺丞归震川先生墓碑”;墓左建御倭亭,纪念归有光嘉靖年间(1522—1566)入城御倭的功绩。

  第一单元:卖油郎独占花魁(三集)

  改编自《醒世恒言》第三卷“卖油郎独占花魁”

  导演:雪村

  制片:张跃刚

  编剧:王冠亚、雪村、殷伟

  莘瑶琴出身在汴梁城郊一个开六陈铺的小康家庭,自小聪明灵秀,十岁便能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女红刺绣无所不通。

  靖康之难,汴梁城破,瑶琴在逃难时与家人失散,被人卖到临安做了***,改名称作王美,唤作美娘。

  王美娘凭着自己的才艺和容貌,成为了临安名妓,得到“花魁娘子”的称号,一晚白银十两,仍然慕名者众。

  王美娘也想过从良嫁人,但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一直没有见到合适的人选。

  临安城外卖油店的朱老板,过继了一个小厮。

  他原来姓秦名重,也是从汴梁逃难过来。

  秦重母亲早亡,父亲在他十三岁那年将他卖到油店,自己北上做生意去了。

  秦重过继给朱老板后,改名朱重。

  一年二月的一天,朱重为昭庆寺送油之后,碰巧看见了住在附近王美娘,被她的美貌所吸引,心想“若得这等美人搂抱了睡一夜,死也甘心。

  ”于是日积夜累,积攒了十两银子,要买王美娘一晚春宵。

  老鸨嫌弃他是卖油的,再三推托,后来见他心诚,就教他等上几天,扮成个斯文人再来。

  然而等到美娘之时,后者大醉,又认为朱重“不是有名称的子弟,接了他,被人笑话”。

  但朱重不以为意,整晚服侍醉酒的美娘。

  次日美娘酒醒后,感到歉意,觉得“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但“可惜是市井之辈”,“若是衣冠子弟,情愿委身事之”,回赠朱重双倍嫖资以作谢。

  朱老板不久病亡,朱重接手了店面。

  这时美娘生身父母来到临安寻访失散的女儿,到朱家油店讨了份事做。

  一年之后,美娘被福州太守的八公子羞辱,流落街头,寸步难行,恰巧遇见经过的朱重。

  朱重连忙将美娘接回青楼,美娘为了回报朱重,留他过宿,并许诺要嫁给朱重。

  美娘动用自己多年储下的钱财为自己赎身,嫁给了朱重,又认出了店里的亲生父母。

  朱重最后也与父亲相认,改回原姓,于是皆大欢喜。

  第二单元:琵琶扣(又名李方哥卖酒)(两集)

  改编自《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八卷“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双雪不明冤”

  导演:中叔皇

  制片:范世德

  编剧:王一民

  徽州府岩子街有户卖酒为生的夫妻,丈夫叫李方哥,其妻陈氏生得十分娇媚,被一个专好女色的富人程朝奉盯上了,日日来酒肆喝酒,以甜言软语哄动。

  不想陈氏是个正正经经的人,一时勾搭不上。

  程朝奉便以银钱利诱李方哥,李方哥拿了银子回家给陈氏看,并劝陈氏忍得一时羞愤,以图富贵。

  陈氏被说动了。

  李方哥约程朝奉第二日来家喝酒,陈氏作陪,到时李方哥寻借口出门,给他二人制造机会。

  程朝奉欣然赴约,不巧路上被朋友缠住,耽搁了好久才到李家。

  推门进去大惊,只见一个没头的妇人淌在血泊里。

  李方哥回来发现妻子横死,以为是程朝奉与陈氏起了冲突怒而杀人,便报了官。

  县官恼怒程朝奉奸淫起祸,要判他杀人之罪,但凶器和头颅都没找到,不好定案,只得责了限期,要在程朝奉身上追那颗头出来。

  这时有位老者出来说道:“地方上向有一个远处来的游僧,每夜敲梆高叫,求人布施,已一个多月了。

  自从那夜李家妇人被杀之后,就不听得他的声响了。

  若道是别处去了,怎有这样恰好的事?况且地方上不曾见有人布施他的,怎肯就去?这个事着实可疑。”

  程朝奉得了线索便重金悬赏,将近一年时间才捉到这个游僧。

  原来这和尚那日见李家门没锁,大胆进去想偷些东西,但看见了陈氏不由心里动火,抱住求奸。

  陈氏拼死反抗,和尚一怒之下就把她杀了,把头扔在了上三家铺的架子上。

  县官派人传上三家铺的人来,对方说当时担心惹祸上身,把它丢到了赵大家门前的一棵树上。

  于是又传了赵大来,赵大说那天早上看见这人头,担心自己惹祸上身就拿到田里埋了。

  众人浩浩荡荡地去挖头,但头颅竟然有胡须,分明是颗男人的脑袋!官老爷转身问赵大,赵大早就跑得不知踪影。

  官差去赵大家查问,赵大老婆招了供,原来多年前赵大有个仇人姓马,被赵大杀了,头就埋在那里。

  后来官差在赵大女婿家将潜逃的赵大抓捕归案。

  原来赵氏的头也埋在那棵树下,赵大把两颗头的位置记反了。

  县老爷一次性破了两个案子,报告上级,获得嘉奖。

  第三单元:一着饶天下(三集)

  改编自《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小道人一着饶天下,女棋童两局注终身”

  导演:王南

  制片:刘和平、康玲

  编剧:王枫

  北宋时,辽国有个棋艺高强的女棋手妙观,被朝廷册封为女棋童。

  她设了个棋肆教授门徒,其中不乏王公子弟。

  妙观作为老师,自然是矜持有加,不苟言笑,落得阳春白雪,无人敢高攀。

  这时有一个穷苦家庭出身的蔡州青年周国能,从小爱下棋,又得到一位老道指点,更是国内无敌。

  他远游汴梁,声名大噪,又到辽国境内想寻找与之匹敌的人。

  无意中到了妙观的棋肆,看见一个美貌女子正在指点人下棋。

  国能一见妙观,不禁魂飞天外,但发觉妙观的棋艺虽佳,却还有不到之处。

  他在一旁冷观几日,实在忍不住了,就在旁边略加指点。

  妙观虽然承认国能指点的那几点倒也是神着,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叫学生将国能轰走。

  不料国能故意在棋肆附近租了间屋,挂出一块招牌,上书:“汝南小道人手谈,奉饶天下最高手一先。”

  妙观很生气,想和国能比个高低。

  为了谨慎起见,她派手下第一高徒张生去试探国能的本事,不料张生在国能先让三子的情况下竟然败北。

  妙观不得不正视与国能的对局,但是也知道自己是胜不了国能的。

  于是托人私下许国能一点钱财,希望国能在比赛中让她。

  不料国能却要以娶她作为条件。

  妙观假装同意,在比赛里赢了国能以后,却以黄金付给国能,让国能无可奈何。

  后来国能被辽国王公显贵们邀去下棋,酒酣之余评论起两人的棋艺,国能生气地说:“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并告诉王公们那日比赛之所以输棋是因为如此这般。

  王公们把妙观招来重新比赛,国能以妙观所付五两黄金为注,妙观未带注金,只好接受国能提出的以她为妻作注。

  结果国能两局连胜,经过幽州总管的裁定,终于迎娶到妙观。

  婚后两人感情很好,经过国能的指点,妙观棋艺也有所进步,最后两人成为真正的对手。

  第四单元:罗衫恩仇记(三集)

  改编自《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

  导演:齐兴家

  制片:范世德、李怀、邢韵声

  编剧:禾青

  新任知县苏云与妻子郑氏带着家人苏胜夫妇由涿州老家走大运河南下赴任,不想行至仪真,坐船漏水。

  众人换上私商徐能之船,被贪财好色的徐能划到黄天荡,杀死苏胜夫妇,将苏云捆缚后掷入水中,劫持郑氏妄图霸占。

  郑氏被徐能劫到家中,后被徐能弟弟徐用放走,在逃难途中避入一座尼姑庵,生下一名男婴,被追来的徐能抱走收养,取名徐继祖,郑氏则做了尼姑。

  苏云在将要淹死时被一客船救起,后在三家村教书为生。

  苏云的弟弟苏雨南下寻兄,客死兰溪。

  徐继祖赴京会试时在涿州巧遇并不相识的祖母,并接受了一件罗衫。

  后徐继祖中进士做御史,南下刷卷。

  此时郑氏、苏云分别到官府告状申冤,接案者恰是徐继祖。

  一家三口罗衫会合,骨肉团聚。

  第五单元:一箭姻缘(两集)

  改编自《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导演:吴荫循

  制片:唐光辉

  编剧:李海鸣

  成都参将之女闻蜚娥从小练得一身武艺,后巧扮男装化名闻俊卿,和杜子中、魏撰之同窗读书。

  俊卿和子中、撰之都很要好,但更中意子中。

  闻俊卿射箭择偶,内心暗卜,拾者为夫。

  本来是子中拾到箭,但俊卿来时子中有事先走了,箭落到了撰之手里。

  俊卿谎称箭是姐姐所射,并答应请父亲将姐姐许配撰之。

  后来俊卿父亲被诬入狱,在共同营救中增进了三人的友谊,更深化了俊卿对子中的爱情。

  俊卿女扮男装的秘密被子中发现后,两人顺理成章地结合。

  最后俊卿巧遇才貌双全的景小姐追求自己,就设法使她和撰之结为姻缘,圆了俊卿射箭择偶时的许诺。

  第六单元:客舫奇缘(两集)

  改编自《喻世明言》第十九卷“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导演:向霖

  制片:唐光辉

  编剧:徐世彦、刘灵

  浙江永嘉杨谦之授贵州安庄县令,要去赴任。

  安庄县地接岭表,南通巴蜀,蛮獠错杂;人好蛊毒战斗,不知礼义文字,事鬼信神,俗尚妖法;产多金银、珠翠、珍宝。

  杨谦之在忧虑中启程,来到镇江搭船,在船上认识了一位会法术的游方僧人。

  杨谦之把贫难之事都与和尚说了,和尚答应替他寻个有法术手段的人相伴前往安庄县。

  半月后船行到和尚的老家偏桥,和尚上岸领来了一位美貌寡妇李氏,陪伴杨谦之赴任。

  杨谦之与李氏彼此相爱,就如结发一般。

  两人在安庄县经历了一系列奇闻异事,最后杨谦之任满致仕。

  船又经过偏桥时,和尚前来拜见,将李氏领走。

  杨谦之与李氏难分难舍,痛哭作别。

  第七单元:丹客奇谈(两集)

  改编自《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八卷“丹客半黍九还,富翁千金一笑”

  导演:张仲年、陈茂林

  制片:邢韵声

  编剧:陈祺、孟浪

  第八单元:船尸疑案(两集)

  改编自《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恶船家计赚假尸银,狠仆人误投真命状”

  导演:王金声

  制片:范世德、张秋君、邢韵声

  编剧:罗华俊

  第九单元:错配鸳鸯(两集)

  改编自《醒世恒言》第七卷“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导演:谢晋、卢俊福、宋宁奇

  制片:马中兴、林楚雄

  编剧:叶明、斯民三

  外湖富商高赞的女儿高秋芳,聪明貌美,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高赞夫妇为爱女择婿费尽心机,登门参试者甚多,但都不中意。

  宦门公子颜俊,不学无术,恃财仗势,选美寻欢。

  在庙会上,颜俊见秋芳貌美,欲以金钱取得她的欢心,虽遭碰壁,却不死心,指使其债户果子铺掌柜尤辰前往高府骗婚。

  不料高赞择婿严谨,定要会文相婿。

  颜俊腹中无墨,又怕高家认出他是追赶高小姐的***之徒,便想出移花接木之计,假以会文为名,蒙骗其表弟钱青冒名顶替,到高府应试。

  相亲宴上,秋芳乔装改扮,亲赴席前送酒试才。

  高赞见钱青才貌出众,欣然允亲。

  吉日将临,高赞定要佳婿亲自迎娶。

  颜俊唯恐真情败露,再次请钱青帮助。

  钱青正为替他相亲之事悔恨不已,拒不替他迎亲。

  后来,颜母亲自出面,迫使钱青应允。

  钱青万般无奈,违心从命。

  迎亲之日,高府宾客满座,盛情款待。

  忽然天气突变,风雪交加,湖水浪涌,无法行船。

  高赞恐误吉日良辰,执意在他家拜堂成亲。

  迎亲者自知不妥,但又不能言明,只得拜天地,入洞房。

  秋芳夙愿得偿,感到无比幸福,对钱青关怀备至。

  可钱青悔恨交加,不知所措。

  花烛之夜,一对新人,各怀心事,痛苦地坐到天明。

  颜俊得知钱青与高秋芳已拜堂成亲,怒不可遏,硬拉钱青上公堂,告钱青骗婚占妻之罪。

  高赞得知真情,也拉尤辰到公堂论理。

  知县在夫人的协助下,审明案情,惩戒了颜俊,成全了钱青与秋芳的姻缘。

  第十单元:人情恩怨(两集)

  改编自《醒世恒言》第三十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导演:吴培民

  制片:陈荣轩、姚金宝、马中兴

  编剧:王一民

  唐代有个叫房德的秀才,偶然遇见一伙绿林好汉,被强留入伙。

  后来房德被官府捕获,幸得畿尉李勉搭救。

  可是房德恩将仇报,竟想谋杀李勉,结果被一个专爱打抱不平的剑侠杀死。

  第十一单元:一文钱(两集)

  改编自《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导演:孙羽

  制片:王丽娜、李怀、王峰

  编剧:李其宏

  明朝时,江西景德镇上发生了一起很大的人命案件。

  但是这件大案的开头却是一文钱小隙引起的邻里纠纷而来的。

  后来死者的尸首又卷入两家富户的争田官司,事件更加复杂化。

  案子几经周折,历时两年,到案情大白时,前后断送了十三条人命。

  第十二单元:白玉娘(三集)

  改编自《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白玉娘忍苦成夫”

  导演:张亮、陈玉光

  制片:孙猛健、江林君、王峰

  编剧:赵大年

  程万里不幸被元兵兀良哈歹的副将张万户所俘。

  为了笼络人心,张万户把抓来的女子白玉娘配给他为妻。

  婚后白玉娘即劝丈夫逃走,程万里误以为白玉娘受张万户指示来试探,就把妻子的话告诉了张万户,以免被害。

  张万户一怒之下,决定把白玉娘卖了。

  程万里方知玉娘情真。

  分离之前,夫妻交换了两只鞋子,以便日后相认时作为凭据。

  后来程万里终于远离了元营,二十多年后,在尼姑庵中找到了妻子白玉娘。

  第十三单元:郑月娥从良(又名胭楼记)(三集)

  改编自《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

  导演:张亮

  制片:王丽娜、李怀、王峰

  编剧:李栋

  富家女姚滴珠天资聪颖,风华绝代,但生性好吃懒做,过惯了富贵的生活。

  因轻信媒婆之言,嫁与贫苦人家。

  生活突变,相公出走,天***望无法得到满足,离家出走,被一老鸨诱惑,捧为红极半边天的一代名妓。

  两年后,姚滴珠的哥哥在相隔几千里的他乡遇上一青楼名妓月娥,此女风华绝代,万人垂涎,却巧合得和他妹妹长得一模一样;更离奇的是他爱上了月娥。

  这样的爱情来得太突然了,世俗之人变得有点措手不及,也让他们自己掏尽了心力;世俗的眼光,注定他们将受到世俗的唾弃……

  第十四单元:义结生死交(两集)

  改编自《喻世明言》第七卷“羊角哀舍命全交”、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导演:吴荫循

  制片:唐光辉

  编剧:李海鸣

  第十五单元:孙小官得妻(两集)

  改编自《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五卷“错调情贾母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2146.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景审的简介(景监简介)” 的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醉著(醉著古诗)

  本文目录    带醉的诗句 醉著的意思   带醉的诗句...

贺新郎(又和)(贺新郎又和谁结婚)

  本文目录    张元干《贺新郎》意思 贺新郎的词牌格律 这首《贺新郎》是谁写...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本文目录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译文    注释...

卓田的诗(卓 诗句)

  本文目录    秋天落叶的诗 关于添丁的诗句 关于白鹭与晚霞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