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经吴宫(翻译及赏析)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14

  本文目录

  

  1. 三国吴宫之争的启示
  2. 李商隐《吴宫》
  3. 吴宫干戈说的什么
  4. 吴宫原文***翻译及赏析

  今早,晨读时看《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看到孙权的几个儿孙互相杀伐的残酷经历,非常痛心、难受。

  孙权的一个儿子孙和,被立为太子后,被另一个儿子孙霸及其党羽谮毁。后孙和被废,后又被赐死,而孙霸也被赐死。

  后来,孙和的儿子孙晧即位后,马上为父报仇,杀了他的叔叔孙霸,以及孙霸的两个儿子,也就是孙晧的两个堂兄弟。

  后来,孙晧的一个爱妃死了,孙晧悲痛过甚,几个月不上朝。这时,朝里谣传,他的一个叔叔孙奋,可能会被拥立为皇帝。

  孙奋的生母墓在豫章郡,该郡太守推测谣传可能是真的,便去为孙奋母扫墓。

  孙晧听说这些后,将该太守车裂,并夷灭三族。然后,又处死了孙奋及他五个儿子。

  这等于是把孙奋一门灭绝了。而孙奋是孙晧的叔叔,孙奋的儿子们是孙晧的堂兄弟。

  孙奋虽不是多么优秀贤德,甚或还有一些劣迹,但最后这样突然而来的灭门之灾,却完全是由于外界谣传而带来的飞来横祸。真是死的可怜可惜。

  这可谓残酷吗?可谓吧?呜呼!这些人与我虽没什么关系,但我的心都痛。

  在古代帝王家庭当中,荣耀和残酷,荣耀和祸害,几乎是同时伴随着的,变幻莫测。

  也许,这几年是这一派执政,荣耀显赫尊宠不可一时。但是过几年,或过不多久,可能就被得势的另一派所害,身陷囹圄,身首异处,不得善终。

  亲情在这里显得那么脆弱和淡漠,简直不可一提,不堪一击。

  让人难免思索:人性和权利,各是什么东西?对权利的追逐,是否也是一种人性?还是,人性中本就有残酷的一面?为什么在最该显露亲情的人们之间,却显露出了最骇人的残酷?

  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真实的历史。

  同时期的魏国,曹氏父子、兄弟、叔侄之间的宫庭内闱,也上演了许多类似的、因争权夺利而产生的亲人相惨事件。

  蜀国,因为只传了两世,从刘备到儿子刘禅。在刘禅手里,蜀国就举国投降曹魏了。所以,它还没有机会出现皇家内部争锋夺权的事件。

  生在帝王家,不管主动或被动,常常就被卷进了政治斗争与风波中。多少人想生在帝王家,但生在帝王家,即是幸,也是不幸。

  在帝王家生活,真的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需要有极大的智慧,与淡泊名利的思想,才可能既为家国作出一番贡献,同时又能名哲保身。

  看来,三国时期,不仅外国之间关系、形势复杂;就是各国宫庭内部,争斗也是如此残酷而激烈。确实是一个纷乱的时代。

  不过,当时的一切都跟生产力有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历史,一定有它的发展阶段与存在背景,后人实在无法以今天的发展,去苛责某段历史。

  但人类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的真实而残酷。伴着残酷与血腥、无情与杀戮,人类也在历史中缓慢进步着,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与文明。

  我们为什么要读历史呢?“明镜所以昭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能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知道人的一生中什么是最珍贵、最重要的,什么是应该追求、秉持与坚守的。

  首先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和爱。

  我们可以把权力、利益、官位、名声、财富、荣耀看得淡一些,淡泊名利,也可以过很好的一生。有时候,退让就是一种最大的宽容,一份最大的仁慈和爱。

  把这种理念放到现在的人际交往中,也是非常适用的。多一份宽容,天高地阔,是件多么好的事情!

  用在工作事业上,更是适用的。谁有能力,谁上;谁有能力,谁就多做一些贡献,为社会、为国家多做一些贡献。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俱往矣!愿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经验教训,指导今天的生活,让现在更加美好。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

  前不久偶然翻《美学散步》,曾有感于宗白华先生对中国人宇宙观的分析:中国人的宇宙概念本与庐舍有关。“宇”是屋宇,“宙”是由“宇”中出入往来。中国古代农人的农舍就是他们的世界,他们从屋宇得到空间观念,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即由宇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空间、时间合成他们的宇宙而安顿着他们的生活……因而中国诗人多爱从窗户庭阶,诗人尤爱从帘、屏、栏、镜以吐纳世界万物,比如“枕上见千里,窗中窥万室”(王维),“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久”(宋僧道灿),“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等等。这种移远就近,由近知远,网罗天地山川于门户,饮吸古往令来于胸怀的时空意识,正是我们中国人宇宙观的特色。

  今日重读李商隐《吴宫》诗,宗先生那段关于中国人宇宙观的论述,使我感到眼前一亮:一家之字若谓庐,百家之宇即为宫,宫宇的盛衰毁泼关乎着国家的生死存亡。难怪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感慨万端的皇宫咏叹调:《楚宫》、《汉宫》、《齐宫》、《隋宫》、《九成宫》、《华清宫》……。“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这是一切生命的本能,无论多么逍遥的人生,只要是出之于“宇”,最终都会从无边的世界回到万物中来,回到自己,回到寄托着生命归宿的“宇”。宇宙观就是世界观,它也决定了历史观。《吴宫》一诗即是运用宇宙意识来观照历史现象的体现。

  《述异记》载:“春秋时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宫妓数千人,上别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造千石酒钟。夫差作天池,池中造青龙舟,舟中盛陈妓乐、日与西施为水嬉。”类似这样的记载,如果仅仅限于“春秋”一时,吴王一君,那么对李商隐这首《吴宫》诗倒也不必深求,可历史偏偏是这样地记载——从“春秋”亡吴之后到李商隐所生活的晚唐,这一千三百余载中,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及其统治随着“朝歌夜弦、渭水溺腻”(杜牧《阿房宫赋》)的三百里阿房宫一起化为灰烬;南朝的陈后主沉溺酒色,追管逐弦,结局也是“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成楼”空(许浑《金陵怀古》);隋朝灭陈不足四十年,即重蹈陈叔宝之覆辙,炀帝“乘兴南游不戒严”(《隋宫》),最后真的“地下逢后主,重问***花”,落得个“宇文化及弑帝于江都宫”(《隋书》)的下场。诗人之眼能上观千年,下观千年,诗人之心能通古今之变。历史回音壁上的余音未绝,骊山华清宫里又出现了“媛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相同场面,于是,这个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李商隐,出自“吾亦爱吾庐”的本能,借咏“吴宫”,再次撞响了“成由勤俭破由奢”(《咏史》)的历史警钟。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两句于平铺直叙中匠心独运。但凡有作为的君主往往日理万机,寝食无暇;而君臣理朝摄政的宫堂殿宇也时常疏来奏往,肃穆非常。然而李商隐所咏的“吴宫”,此刻却一反常态,异常冷清,这就难免令人产生疑问:龙槛沉沉,水殿清清。莫非太平盛世,朝政清廉,宦庶相安无事之征兆?朝廷冷落,宫门深掩,莫非律法整肃,国泰民安,无内外忧患之迹象?诗人用笔的曲致微妙恰在于此,其实,谁人不知“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信谗喜优、上下相偷”(《国语》);谁人不晓得那越王勾践铭记身辱国耻,佯装宫中宴乐,不辞十载之卧薪尝胆,以待吴宫自身加速腐朽。这自然引发的联想与历史史实形成鲜明的对照,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这种诗章内外遥相感应的艺术效果远远超过了诗篇字句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量。

  接下去的两句似乎顺理成章地陈述了日暮吴宫清冷沉寂的缘由:“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貌不惊人的词句,漫不经心的语气,也许不易体察出诗人叙述时的主观情绪,殊不知,此诗的魅力全在这“即心即物”的“赋”体形式里。李白《乌栖曲》曰:“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回。银箭金壶漏水多,起重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仅是一个“吴王醉西施”已实令潇洒飘逸的李白不堪了,更何况“满宫”同宴,“满宫”皆醉,并且醉及“三宫六院”,乃至戍守禁门的士卒!对此,李商隐那敏感多情的“望帝春心”又能出以何言?于是,满腔的义愤感慨都化作这一“日暮水漂花出城”句。清初文人赵执信认为“诗如神龙,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谈艺录》)。“日暮”一句的艺术力量正在于它具有神龙之一鳞一爪的概括和象征意义。“水漂花出城”之于吴国一宫而言,可视为“一鳞一爪”。它再现了一幅荒***腐,不堪目睹的宫庭百丑图,使一向被人顶礼膜拜的真龙天子及其“龙子龙孙”们贪婪***的真相“神”形毕现;而“日暮”、“流水”、“落花”对于历朝历代百宫而言,也可谓“一鳞一爪”。它揭示了历来封建统治王朝之所以精殚力竭,日暮途穷的遗传基因,即在于统治者自身的私欲横流,最终导致了纵欲亡身、亡家、亡国!古语说得好:“学之者当心期于大,必先有一段海阔天空之见存于有迹之内,而求于无迹之去。”(清代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李商隐此首诗中对一国、一君、一宫,日暮、落花、流水的描述正是他那份“海阔天空”、古往今来之见的体现,这种移远就近、由近推远,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宇宙观照方法,使诗人能够宏观着眼、微观着笔,使他那份深沉丰厚、复杂蕴藉,百感交集而又欲说还休的激愤、慨叹、讽刺、哀惋、忠爱、怨恨之情中和渗透在由宏到微、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时到空整个意识的流程,因而形成诗篇这种有痕无迹,见首不见尾的幽隐曲致的意境,这正是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境界!

  不幸的是,任凭李商隐的“警钟”长鸣,大唐帝国的人主们,竟依然故我地在“忽剌刺大厦将倾”之中寻欢作乐,放纵无度……终于有一天,当李商隐逝世数十年之后,那个曾经“重按霓裳歌遍彻,醉拍阑干情未切”(李煜《玉楼春》)的南唐后主,也发出了对亡宫故国痛惜哀悼的悲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虞美人》)李商隐若地下有知,还会不会老生常谈——但愿后人哀之并且鉴之,莫再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内容如下:

  司马懿夺权之后,杀了曹爽,曹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夏侯霸兵败,投靠汉中秉维,姜维以夏侯霸为向导官伐魏,在牛头山被郭淮打败,飞奔阳平关,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与夺关,被姜维用诸葛亮临死前密授的一弩十发之法打败,姜维引兵回到汉中。

  司马懿病逝,其儿子司马昭趁着东吴孙权新亡伐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为为将大败魏军。诸葛恪被孙峻以及吴主孙亮设计在席间杀死,兵权归孙峻。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唐代·李商隐《吴宫》吴宫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

  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咏史宫廷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水的亭轩幽深一片水中宫殿明清,宫门紧闭着四周一片空寂悄无人声。

  吴王刚刚罢宴整个宫中都酩酊大醉,黄昏时只有落花随着流水漂出宫城。

  赏析

  题称“吴宫”,但诗中所咏情事并不一定与历史上的吴王夫差及吴宫生活有直接关系,诗人不过是借咏史的名义来反映现实。

  一般写宫廷荒淫生活的诗,不论时间背景是在白天或在夜间,也不论用铺陈之笔还是用简约之笔,总不能不对荒淫之状作不同程度的正面描写。这首诗却自始至终,没有一笔正面描绘吴宫华靡生活,纯从侧面着笔。

  前两句写黄昏时分覆盖著整个吴宫的一片死寂。龙槛,指宫中临水有栏杆的亭轩类建筑;水殿,是建在水边或水中的宫殿。龙槛和水殿,都是平日宫中最热闹喧哗的游赏宴乐之处,此时现在却悄然不见人迹,只见在暮色沉沉中隐现著的建筑物的轮廓与暗影。“清”字画出在平静中纹丝不动的水面映照着水殿的情景,暗示了水殿的空寂清冷。如果说第一句主要是从视觉感受方面写出了吴宫的空寂,那么第二句则着重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出了它的冷静。平日黄昏时分,正是宫中华灯初上,歌管相逐,舞姿蹁跹的时刻,此刻却宫门深闭,悄无人声,简直像一座无人居住的空殿。这是死一般的沉寂引发读者去探究底蕴,寻求答案。

  第三句方点醒以上的描写,使读者恍然领悟吴宫日暮时死寂原来是“宴罢满宫醉”的结果。而一经点醒,前两句所描绘的沉寂情景就反过来引发读者去充分想像在这之前满宫的喧闹歌吹、狂欢极乐和如醉如痴的场景。而且前两句越是把死一般的沉寂描绘得很突出,读者对疯狂享乐场景的想像便越不受限制。“满醉”三个字用笔很重。它不单是要交待宴罢满宫酒醉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借此透出一种疯狂的颓废的享乐欲望,一种醉生梦死的精神状态。正是从这里,诗人写出了一个含意深长的结尾。

  “日暮水漂花出城”。这是一个似乎很平常的细节:日暮时的吴宫,悄无人迹,只有御沟流水,在朦胧中缓缓流淌,漂送著瓣瓣残花流出宫城。这样一个细节,如果孤立起来看,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把它放在“吴王宴罢满宫醉”这样一个背景上来描写,便显得很富含蕴而耐人咀嚼了。对于一座华美的宫城,人们通常情况下总是首先注意到它的巍峨雄伟的建筑、金碧辉煌的色彩;即使在日暮时分,首先注意到的也是灯火辉煌、丝管竞逐的景象。只有当吴宫中一片死寂,暮色又笼罩着整个黑沉沉的宫城时,才会注意到脚下悄然流淌的御沟和漂在水面上的落花。如果说,一、二两句写吴宫黄昏的死寂还显得比较一般,着重于外在的描写,那么这一句就是传神之笔,写出了吴宫日暮静寂的神韵和意境。而这种意境,又进一步反衬了“满宫醉”前的喧闹和疯狂。顺着这层意蕴再往深处体味,还会隐隐约约地感到,这“日暮水漂花出城”的景象中还包含着某种比兴象征的意味。在醉生梦死的疯狂享乐之后出现的日暮黄昏的沉寂,使人仿佛感到覆亡的不祥暗影已经悄然无声地笼罩了整个吴宫,而流水漂送残花的情景则更使人感到吴宫繁华的行将消逝,感受到一种“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怆。姚培谦说:“花开花落,便是兴亡景象。”(《李义山诗笺注》)他是领悟到了作者寄寓在艺术形象中的微意。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脚踏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宋代·贺铸《将进酒·城下路》

  将进酒·城下路

  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马无草。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

  六国扰,三秦扫,初谓商山遗四老。驰脚踏车,致缄书,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初不数刘伶?咏史,怀古伤今抒怀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花世界一作:花石尽)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宋代·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贺新郎·西湖

  宋代:文及翁

  展开阅读全文∨一勺西湖水。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更不复、新亭堕泪。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千古恨,几时洗。(花世界一作:花石尽)

  余生自负澄清志。更有谁、磻溪未遇,傅岩未起。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便都道、江神堪恃。借问孤山林处士,但掉头、笑指梅花蕊。天下事,可知矣。▲宋词三百首咏史怀古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唐代·杜甫《琴台》

  琴台

  唐代:杜甫

  咏史怀古爱情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2970.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经吴宫(翻译及赏析)”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清豁的简介(清豁禅师)

  本文目录    十二种颜色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朱元璋的简介...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醉著(醉著古诗)

  本文目录    带醉的诗句 醉著的意思   带醉的诗句...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越调·天净沙 秋翻译)

  本文目录    王和卿《【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