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朗诵)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12

  本文目录

  

  1.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原文与赏析
  2.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3.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翻译
  4.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的作者简介

  苏轼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去世,徽宗继位,政局发生变化。诏令原来受到贬斥的元祐党人,已死的追复原官,未死的“量移内郡居住”。六十五岁高龄的苏轼亦于是年五月奉命内迁廉州(州治在今广西合浦市)。这两首七绝,即作于东坡离儋州之前。“澄迈”,县名,在今海南省北部,“通潮阁”,一名通明阁,是澄迈驿内的一座建筑物。

  第一首借景抒情,曲折地揭示旷逸洒脱的襟抱。首句概述当时当地的处境和心境,其中“倦客”一语,用意深沉曲折:可以想象出作者旅途劳累之状,也可想见到一位饱经仕途风霜的老人对宦海升沉的厌倦之感。是啊,暮年放还,喜出望外,一路匆匆,由儋州赶到即将由此渡海的澄迈驿站,一打听归路还很遥远,怎不令人增“倦”添“愁”?起笔的基调是低沉的。当诗人愁闷地漫步之时,一座凌空欲飞的高阁竟突兀眼前。“俯长桥”,指登阁可以俯视着跨水长桥。这一句点题甚为工巧,“通潮阁”被顺手拈出。“眼明”二字下得妥溜,极其准确地传写了东坡意外发现通潮阁这一景观的惊喜之情。正如他在此诗稍后写的一首诗中所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人流放海南,长达四载,常常旷达自解,竭力振作,想方设法排解内心郁结,绝不愿就此委靡卑弱。此刻,通潮阁的恢宏和挺拔吸引了又倦又愁的过客,竟登阁眺望起来了。起、承两句,大落大起,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也显示了他开合自如的高超诗艺。三、四句继写登阁所见,借景抒情,别具一种闲适超迈的情趣。前以“贪看”冠首,后以“不觉”领起,暗示时光在凝神专注中悄悄流逝,凭栏远眺,不觉已是晚潮隐退、夕阳挂枝的时分了。白鹭横空,气势何等雄健,境界何等寥廓。鸥鹭,常见于诗词,是自由飞翔、天然“忘机”的象征。诗人注目于此,正表明他与物同化、超脱尘世的意趣。全句炼一“横”字,写出力度,写出神态,也体现出诗人久立远望的主观感觉和渴望飞越海峡的思归心理。两句櫽括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而色彩的明丽和层次的丰富似又更胜一筹。

  第二首融情入景,形象地抒发眷恋乡国的深情。起句言近旨远,慨叹无穷。海南的生活固然艰辛,但仍能充实人生的某些侧面,且也不妨看作一种悠闲,这是东坡学陶的体会,也是佛老思想给予的影响;另一方面,“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几年来辗转迁谪,北归无期,“欲老海南林”的叹息同样入情入理。七个平易浅近的字,就蕴涵着这么两层相反相成的深沉感慨。承句既对召还表示感谢,又隐喻自己的遭遇类同屈原,也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帝”指上帝;“巫阳”,古代女巫名。《楚辞·招魂》:“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是说天帝可怜屈原,命巫阳去招回他的魂魄。这一句化用《招魂》之意,借上帝喻朝廷,借招魂喻放还。起承二句,纡徐屈曲,情意深婉,令人不胜低回!“杳杳”句转得奇警,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动静结合的写意画。“杳杳”,空旷幽远貌。“鹘”,鹰隼。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大海相接,高飞的鹰隼正消逝在天际;海对面地平线上连绵的青山犹如一丝头发,那里正是“中原”(在诗人心目中,她是祖国大陆的代称)。这幅画面,出于登楼北眺所见,是实景!这幅画面,又何尝不是诗人“报国心犹在”(《望湖亭》)的执着意愿的物化。当代日本学者前野直彬、石川忠久二位先生评得好,这首诗“由转句向结句的展开,与其说是写景,勿宁说是写情(抒发个人的内心感受),洋溢着隐藏在苏轼内心深处的热爱祖国的诚挚感情。‘青山一发’是被凝缩了的苏轼的心情在极限空间上的投影,是一种隐藏着巨大能量的表现手法。”

  两首七绝,运笔谋篇各显异彩;然而,豁达的胸怀、报国的热情和清雄的笔触却一以贯之。无怪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澄迈驿通潮阁》诗云:“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伏波将军庙碑》有云:“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发耳。”皆两用之。其语倔奇,盖得意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

  东坡《澄迈驿通潮阁》诗:“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真唐贤语也。(翁方纲《石湖诗话》卷三)

  东坡七绝亦可爱,然趣多致多,而神韵却少。“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致也。“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趣也。独“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则气韵两到,语带沉雄,不可及也。(施补华《岘佣说诗》)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苏轼

  一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二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第一首诗作者的情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具体是:从惆怅到苦闷再到豁然开朗

  首先,“横”字带出一股雄健之势,有气势,有力度;其次,“横”字表现诗人凭栏远眺,“贪看”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视线久久追随着白鹭移动,故而有“横”的感觉;其三,白鹭“横”于秋浦之上,化动为静,暗示出秋浦水天一色,空寥清旷,同时也是诗人心境之“静”的外化。

  不同之处:

  1.第一首第一句“倦客愁闻归路遥”,开门见山点明诗人心境和处境,直接抒发思乡盼归之情;第二首化用典故抒发浓烈的思乡之情。

  2.这两首七绝,虽然都是书写羁旅思乡的愁怀,但前一首以景写趣,诗人“贪看”白鹭横飞、凝然不动的身影,显得清雅悠闲;而第二首以景写情,翘首北望,以远渺之景抒写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情感炽热绵长。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翻译如下:

  倦居他乡之人听到归乡之路遥远正怀着愁绪独自行走,突然发现眼前有一座高阁俯视着跨水长桥。

  我的视线正迷恋地随着一队白鹭在秋浦上飞翔而移动,不知不觉中晚潮悄然而退,只剩一片青葱的树林渐入暮色之中。

  我余生已无多,势必将老死在这偏僻的海南荒村了,天帝该会派遣巫阳来召还我的游魂吧。

  高飞的鹘鸟逐渐消逝在广漠天空与苍莽原野的相接之处,而地平线上连绵起伏的青山犹如一丛黑发,那里可正是中原故地啊!

  原文: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苏轼〔宋代〕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嘉祐年间(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3115.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澄迈驿通潮阁二首其二朗诵)” 的相关文章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本文目录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译文    注释...

卓田的诗(卓 诗句)

  本文目录    秋天落叶的诗 关于添丁的诗句 关于白鹭与晚霞的诗句...

湖边采莲妇(湖边采莲妇李白拼音)

  本文目录    白居易 采莲曲 古诗中有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