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大堤曲(妾家住横塘)(妾家住横塘君家在何处)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31

  本文目录

  

  1. 大堤曲的注释译文
  2. 李贺《大堤曲》诗词赏析
  3. 《大堤曲》古诗赏析

  ⑴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⑵妾:古时女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髻(jì):发髻。

  ⑸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dāng):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⑹莲风:此指春风。

  ⑺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⑻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⑼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⑽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⑾菖(chāng)蒲(pú):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⑿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大堤曲

  唐代:李贺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红纱衣衫散发桂花香,

  青云发髻在头上扎起,明月耳饰在两边挂上。

  莲风轻轻吹来,江畔一派春光。

  我站在大堤之上,挽留一心北去的情郎。

  郎君啊,你我同食鲤鱼尾,同食猩猩唇。

  不要思乡远想襄阳道,江面的归帆很少很少。

  今日恰似菖蒲开花,明朝枫树易老红颜易凋。

  注释

  大堤:襄阳(今湖北襄樊)府城外的堤塘,东临汉水。

  妾:古时女子的谦称。横塘:地名,靠近大堤。一说横塘是指建业淮水(今南京秦淮河)南岸的一个堤塘。

  红纱:红纱衣。

  绾(wǎn):把头发盘绕起来打成结。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髻(jì):发髻。

  明月:即“明月之珠”的省称。珰(dāng):耳饰。穿耳施珠为珰,即今之耳环。

  莲风:此指春风。

  北人:意欲北归之人,指诗中少女的情人。

  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绿浦,这里指水上。

  菖(chāng)蒲(pú):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

  枫树老:枫树变老,形状丑怪。这里表示年老时期。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襄阳(今湖北襄樊)城外的堤塘,六朝以来为商船聚集之地。这里用来作为乐府诗题。这是李贺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

  赏析

  乐府《大堤曲》这一诗题多是描述水乡船家女子爱情生活的。六朝人题作《大堤》或《大堤行》,唐人始用《大堤曲》这一诗题。

  李贺的这首《大堤曲》写的是一个住在横塘的美丽女子与北来商客的一段爱情生活。开头两句交待了这个女子的居所。横塘在当时是一个商船往来聚集的繁华之地。古代也有人根据《大堤曲》这一诗题推测,此处所指当是大堤附近的另一横塘(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实这里只是泛指横塘、大堤这样的水乡,所以诗中大堤横塘参差互用,也就是互指。“红纱满桂香”是说透过那绯红的窗纱,沁出闺房的桂香。而后“青云”两句通过写这个女子青云般的发髻和明月宝珠制作的耳珰,描述出其貌美动人。这是采用汉代乐府《陌上桑》的衬托手法。下面“莲风起”四个三字句,交待了这个女子与那个“北人”恋爱的经过。在那莲叶随风起舞的春季,由北方来经商的“北人”,因两人相爱而停驻在这繁华的大堤,而留连在“红纱满桂香”的闺房。下面“郎食”两句,以饮食之精美,极言两情之绸缪,爱情生活之美好。因为在古代,人们常以猩唇鲤尾作为男女情爱的隐语。结尾“莫指”四句是女子劝对方珍惜眼前的欢聚,勿有远行别离之念。“襄阳道”指其行程。菖蒲花开于春末,此处喻女子易逝的青春年华,因古人认为菖蒲难得见花。这四句是女主人公以绿浦中的行舟多一去不复返之事来劝情人莫生远行的念头。最后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李贺这首诗全无其“风樯阵马”的奇诡幻诞风格,而是力摹乐府古体。以一个笃情女子口吻写出秦淮水边商女真挚而热烈的爱情生活。也在一种淡淡的哀怨之情中,透出其离多合少之苦。在这方面是《古诗十九首》的遗风。而诗中喜用美言绮语,清丽动人,深得六朝乐府之妙。

  【作品介绍】

  《大堤曲》的作者是李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90卷。

  【原文】

  大堤曲⑴

  作者:唐·李贺

  妾家住横塘⑵,红沙满桂香⑶。

  青云教绾头上髻⑷,明月与作耳边珰⑸。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⑹。

  郎食鲤鱼尾⑺,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⑻,绿浦归帆少⑼。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⑽。

  【注释】

  ⑴此诗是作者南游襄阳时所写的一首拟古乐府:大堤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

  ⑵横塘:

   1、泛指水塘。唐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怅。”陆游《秋思绝句》:“黄蛱蝶轻停曲槛,红蜻蜓小过横塘。”

   2、古堤名。三国吴大帝时于建业(今南京市)南淮水(今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左思《吴都赋》:“横塘查下,邑屋隆夸。”唐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⑶红纱:红纱衣。

  ⑷青云:喻黑发,髻如青云。

  ⑸明月:珰(音dāng当)如明月。珰:穿耳施珠为璫,即今之耳环。

  ⑹北人:意欲北归之人。

  ⑺鲤鱼尾、猩猩唇:皆美味,喻指幸福欢乐的生活。《吕氏春秋》“肉之美者,猩猩之唇。”

  ⑻襄阳道:北归水道必经之路。

  ⑼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

  ⑽菖蒲:植物名。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气。叶狭长,似剑形。肉穗花序圆柱形,着生在茎端,初夏开花,淡黄色。全草为提取芳香油、淀粉和纤维的原料。根茎亦可入药。民间在端午节常用来和艾叶扎束,挂在门前。末两句用花树喻人易老,说明应珍惜欢聚的时日。

  【译文】

  我的家住在横塘大堤,我红衫上香气如桂,高高的发髻如青云,耳上的首饰像月亮。莲风吹来,江畔如春。我站在大堤上,挽留北归的情人。郎君吃着鲤鱼尾,奴家吃着猩猩唇。我请求郎君不要离开襄阳,我已见惯了离去的船多,归来的船少。今天还是菖蒲花开的夏天,转眼间就是深秋枫叶红遍。

  【赏析】

  这首《大堤曲》乃唐朝诗人李贺(790-816年)于元和九年(814)南游吴楚经襄阳,拟乐府旧题而作。元和年间新题、旧题乐府平易浅俗,风靡诗坛,长吉的诗也不例外,据《旧唐书·李贺传》记载,“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但后代大多数读者初读李贺“固喜其才,亦厌其涩。”(刘辰翁《须溪集》)贺诗“忽起忽结,忽转忽断,复出傍生,爽肌戛魄之境,酸心刺骨之字,如明珠错落。”(钱钟书《谈艺录》)美丽却让人难以承受。本文则借助语义学及新批评派所提倡的文本细读法来读解这首集中体现诗人风格的作品。

  韦勒克从多个层面研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其中意象和隐喻他认为是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大堤曲》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意象,其内涵之丰富,远超一般读者的想象。笔者将之分成几组一一加以语义上的阐释。

  一、横塘与大堤

  叫横塘的地方很多,这里更像是虚指,崔颢《长干行》有“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一句,稍加联想,那个家住金陵活泼爽朗而又主动与江上行人打招呼的船家女儿形象便跃然纸上。《长干行》赋予了这个词美丽的意味,即与江南女子的一次邂逅,因而“妾家横塘”指向心理的空间大于地理的空间。大堤则是实指,在襄阳府城外,东临汉水,南北朝时就已是歌舞繁华之地,有乐府诗为证: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鲍令晖《襄阳乐》)到了唐代,襄阳大堤已成了诗人流连之地。孟浩然有“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大堤行》)以《大堤曲》为题的则有襄阳人张柬之的“南国多佳人,莫若大堤女”,李白的“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杨巨源的“二八婵娟大堤女,开炉相对依江渚”等句。

  刘禹锡《堤上行》有“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一句再现大堤商贾云集的盛况,其还有一首《踏歌词》:“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可见大堤歌舞通宵达旦。在此共时语境中,“大堤女”被赋予了一种诱惑的形象,“大堤”则几乎成了文人士大夫集体狂欢行乐的代名词。此背景下,李贺正当青春年少,游冶狎邪,自不能免俗,只是他在诗中表现的更加含蓄,唱法也与众不同。

  二、青云髻与明月珰

  第二句初看很奇怪,原本是青云髻与明月珰却被活生生的拆开,青云与明月成了主体,可诗意就在这一分一合中生成。女子“云鬓”的比喻在唐诗中并不少见,如乐天“云鬓花颜金步摇”,义山“晓镜但愁云鬓改”,甚至杨巨源《大堤曲》中就有“岁岁逢迎沙岸间,北人多识绿云鬟”。长吉却不满足于此,改头换面,异想天开,让天上的青云来教大堤女梳理发髻。与此相对,明月珰是明月珠做的耳坠,《孔雀东南飞》中就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此处明月珠与耳珰一分离便不再是珍珠而成了天上的一轮明月,月下是大堤上的南国佳人,美人明月交相辉映,更何况月儿在佳人眼中抑或诗人心中还是一块未事雕琢的最美的玉珰。这样一来,表现楚姬妖丽便有一种别出心裁,出水芙蓉般的效果。这实质上是将青云髻与明月珰两种意象拆分成四种意象:青云、髻、明月、珰,其中却还藕断丝连,凭借我们的想象力,可以重新将之整合,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同时意象之间也生成了隐喻义,大堤女置身其中,使不光青云如髻明月似珰,亦使美女如云,佳人似月。这种复合的隐喻可以说是属于原生态的,未经滥用的。贺诗语言之新奇诡丽,于读者确实是个考验。

  三、鲤尾与猩唇

  鲤尾一句初读很好理解,不过讲的是大堤女以美食来“留北人”。可一细想,尤其以今人来看,鲤鱼尾能算美食吗?猩猩唇多少有点暴殄天物,怀中的美人啃食猩猩的嘴唇岂不大煞风景。且大堤女就用一条鲤鱼的尾巴来留客吗?很值得怀疑。虽然元代《馔史》将鲤尾和猩唇列入所谓“八珍”中(另外六珍是龙肝、凤髓、豹胎、鸮炙、熊掌、酥酪蝉),李贺《将进酒》中亦有“烹龙炮凤玉脂泣”,说鲤尾猩唇在此代指珍美之味,可天下美味无数,为何偏偏挑选这两种不堪之物?似难与上下文和谐。我们知道,李贺作诗只言片语都要经过反复推敲,“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贺《长歌续短歌》),句中应含隐语才是。考虑到大堤女的身份,她们都是青楼歌伎舞女,贵客要走,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而绝不可能只凭一些美味就能让客人留下,她们吃饭的家伙是来往的客人所垂涎的“美色”而已,所以此句应含风花雪月之事。在古代神话与诗中,鱼为“阴物”,为女子之隐喻,食鱼为娶妻或男女交欢之隐语。《诗经》中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又《广韵》有“尾,交接曰尾。”与此对应,“猩猩唇”中之“猩”应理解为猩红色,此处当指歌女每天要用的胭脂口红,打扮化妆只为取媚北人。

  四、桂香、莲风与菖蒲花

  诗中桂香、莲风、菖蒲花等三处意象比较奇特。瑞恰兹在《文学批评原理》中认为“使意象具有功用的,不是它作为一个意象的生动性,而是它作为一个心理事件与感觉奇特结合的特征。”意象“可以是视觉的,可以是听觉的”,或者“可以完全是心理上的”。“意象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存在,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存在。桂香与莲风都是嗅觉的意象,分属秋、夏,而菖蒲花则属春天开放,三种意象在时间上难以共存。而江畔为“春”,菖蒲花为“今日”之“时态”,似乎写得正是春天的大堤。三种分属不同季节的意象居然在同一文本中竞相绽放,从月桂莲风菖蒲的`花香中我们可以隐隐嗅到复义之含混的味道。照新批评派的理解,意象的功用是感觉的“遗存”和“重现”,毋宁说这三种意象是一种内心“隐喻的存在”。“桂香”的意象其实在贺诗中并不少见,如“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梦天》),“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天上谣》),“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帝子歌》)等,但都与月宫之类的神话有关。此意象被李贺反复使用,如同沾上了仙气的道具,使全诗一开篇就笼罩在一片月色朦胧的神话氛围里,这也算是一种惯性笔法,直到第二句依然如此,青云飘飘,明月皎皎,真让读者误以为写的是一位披着红纱,刚从月宫下来的女子。而月中桂树长盛不衰,此意象便与季节无关了。“莲风”本指夏季莲花盛开时水面上吹过的清风,表面上看与下面的“江畔春”矛盾,其实此处用的是其隐喻义。在南朝乐府中就有“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与“怜”谐音双关,此处亦然。“莲风”,即“怜风”也,再与“春”字联系,即暗示出大堤女与北人之缱绻风情,春意浓浓。结尾以“菖蒲花”喻大堤歌女,又可谓别有用心,语言在此也达到了一种能承载的极限。诗语如拉满的弓、上弦的箭一般获得了张力,并在结语中射出。仔细考察两者关系,会发现几方面的相似:

  (1)大堤女与菖蒲都生在水边,因水而兴;

  (2)菖蒲花在春天开放,花期又短,而大堤上佳人青春亦是短暂易逝,香艳繁华如昙花一梦;

  (3)菖蒲在民间被认为具有巫术和药用的双重价值,在道教里是一味仙草,《道藏经·菖蒲经》云:“菖蒲者,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也。”大堤女对南来北往的过客来说也不啻是一颗灵丹妙药,所以本诗虽写大堤上的人欲,却始终缭绕着一股贯穿贺诗的仙气。大堤女终究不是仙女,结句“明朝枫树老”又把我们拉回现实,再美的花也有凋落的一天,何况本身“绿浦归帆少”,则更应把握而今现在,所谓“花开堪折直须折”之意尽显。诗人在隐喻和复义方面无中生有的营造令人叹为观止。钱钟书先生曾认为“长吉文心,如短视人之目力,近则细察秋毫,远则大不能睹舆薪”,实际上谈到了构架与肌质的问题。本体论批评的倡导者兰色姆把诗的构成分为“构架”和“肌质”两部分,强调肌质的重要,认为肌质才是诗的本质和精华,而作品的魅力就在构架与肌质的相互干扰中产生,诗的内容的逻辑陈述在肌质的层层阻碍中进行。贺诗表面上看,存在着不少的悬念和悖论,许多内容无法用散文语言转述清楚,词语在凌空的构架中碰撞冲击出新奇的语境,细节的逼真与游离并存使得肌质丰满的同时又使作品内部存在分裂的危险,使读解贺诗之路布满了未知的跨栏,跃过去,则柳暗花明。《大堤曲》正是一篇这样的作品,以词语为载体,一连串意象的火车呼啸而过,遗留下青春欢愉的美梦和无法明言的哀愁。两年后,这样一位“胸有万卷书,笔无半点尘”(李维桢《昌谷诗解序》)的才子便绝尘而去,魂归九天了。也许,要想穿越长吉惨淡经营的诗语的秘境只有自己走进车厢方能看的真切。

  这首诗拟古乐府而作,诗写女主人公深情地告诉情人不要远行,歌颂甜蜜的爱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堤女儿的绰约风姿与妩媚情态,并巧妙地将作者自己对青春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叹,以少女挽留情人的口吻道出,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末尾两句中“今日”与“明朝”对举,“菖蒲花”与“枫树老”比照,即表明红颜易老,岁月难留,青春难再,当珍惜而欢度幸福的光阴。全诗情趣浓艳,音调铿锵,形象鲜明,是李贺所写恋情诗的名篇,体现了李贺诗的品格。

  【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没落破败,家境贫困。他才华出众,少年时就获诗名,但一生只作了一个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穷困潦倒,死时年仅27岁。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其诗被称为“鬼仙之词”或“李长吉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4156.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大堤曲(妾家住横塘)(妾家住横塘君家在何处)” 的相关文章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题画(题画 袁枚)

  本文目录    《画》是不是题画诗 《题画》的诗意是什么 什么叫做题画诗...

赵师严的简介(赵师严的简介是什么)

  本文目录    赵香宋的简介 严范孙简介及详细资料 义和团首领赵三多简介...

元日感怀(元日感怀刘禹锡)

  本文目录    元日古诗 关于元日的诗配画   1、振蛰春潜至,湘南...

赠汪伦(赠汪伦唐李白古诗)

  本文目录    赠汪伦的全诗 赠汪伦解释和译文 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