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却到浙西(却到浙西 解析)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46

  本文目录

  

  1. 浙西三瀑布记阅读答案
  2. 李绅《却到浙西》原文及翻译赏析
  3. 浙西三瀑布记翻译
  4. 浙西三瀑布记文言文

  答案:

  16.A(顶:头顶)

  17.B(两个“焉”都是兼词,于之。A项“而”,前者表示修饰,后者表示转折。C项“所”,前者表示被动;后者,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D项“于”,前者介词,可译为“在”;后者介词,可译为“到”)

  18.B(对第二个瀑布——大龙湫瀑布,作者并没有描写它的声音,更谈不上“突出它们各自声音的不同”)

  19.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原文标点: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

  20.(1)在不到三里的地方,一匹白绢(练)从天上挂下来,恰好一点声音都没有。

  (2)石梁瀑布冲泻荡涤一往无前,龙湫瀑布却回旋往复:这就是它们不同的地方。

  却到浙西原文:

  临平水竭蒹葭死,里社萧条旅馆秋。尝叹晋郊无乞籴,岂忘吴俗共分忧。野悲扬目称嗟食,林极翳桑顾所求。苛政尚存犹惕息,老人偷拜拥前舟。诗词作品:却到浙西诗词作者:【唐代】李绅诗词归类:【秋天】、【追忆】、【同情】

  浙西三瀑布记·(清)袁枚

  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0�5(1),重者甗隒(2),皆环粱遮迣(3)。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4),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1�7(5),自然拗怒郁勃(6),喧声雷震,人相对下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7)。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8),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9)。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10)。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

  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1.浙西三瀑布记翻译

  太神奇了,大自然的手笔!都是从高往下流的水,而浙江西部的三个瀑布却有三种不同的景象,根本就没有相同之处。

  壬寅(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年,我游览了天台山石梁。四面山峰耸立峻峭,重叠的山峰就像累着两个甑(古代的一种炊具),都环绕石梁密布排列。

  石梁长二丈,宽三尺左右,就像大龟的脊背跨过山腰,石梁下边是空的。水从华顶峰流下来,平行着有四道水流,到这个地方会合,就像万马结队,穿过石梁向下狂奔。

  凡是水被石头挡住的地方就一定会急怒,急怒就一定要叫号。以飞落千尺的气势,被众多石头所阻挡,自然就会怒气冲天,喧声如同雷震,人相对着都听不到对方的言语。

  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走到山脚下向上看,水的飞沫飞溅到头顶上,眼花缭乱,坐着和站着都不稳当,就怀疑身体将要和水一样被冲走了。

  瀑布上面的寺庙叫做上方广,下面的寺叫做下方广。我因为喜欢这座瀑布,就在两座寺都住了。

  过了十天,到了雁荡山的大龙湫。还没到三里外,就看到一匹白带从天而下,悄无声响。

  到了跟前仔细观看,原来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不是瀑布,都化成了烟,成了雾,成了轻绡,成了玉尘,成了珠屑,成了琉璃丝,成了杨白花。既像下坠,又像上升;既像疏散,又像密织。

  风来摇动它,它就飘散无处着落;日光照射他,就五彩斑斓。有时远远站着却被弄湿了头,有时靠近观看却衣服一点都不沾上水气。

  原因是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向里洼,水流没有依靠,不得不随风变幻;又很少遇到阻隔,不能够增大声威,和石梁瀑布相比很不同。大致是石梁威武,龙湫温和;石梁喧嚣,龙湫安静;石梁湍急,龙湫迟缓;石梁冲荡一往无前,龙湫来回流动: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

  才一见到石梁瀑布时,以为瀑布的形状也就不过如此,龙湫瀑布可以不看了。到了这里,才知道眼睛和耳朵有没听过和没见过的,不可以盲目揣测。

  又过了半个月,我经过青田的石门洞,猜想自然虽然巧妙,不会再有什么别出心裁的做法了。而这里的瀑布竟然在石洞中,就像巨大的河蚌张开嘴,能吞下几百人。

  接瀑布的池子方圆一亩多,深百丈,我怀疑有蛟龙就要腾起,激荡的声音,就像在瓮内敲钟鼓。这又是石梁瀑布、龙湫瀑布所没有的景象了。

  从前有人说:“读《周易》的时候就好像不存在《诗经》,读《诗经》的时候好像就不存在《四书》,读《诗经》《周易》《四书》的时候好像就不存在《礼记》《春秋》(总体意思是这几部书风格完全不同)。”我看到浙西三座瀑布之后觉得确实如此。

   2.浙西三瀑布记翻译

  壬寅(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年,我游览了天台山石梁。四面山峰耸立峻峭,重叠的山峰就像累着两个甑(古代的一种炊具),都环绕石梁密布排列。石梁长二丈,宽三尺左右,就像大龟的脊背跨过山腰,石梁下边是空的。水从华顶峰流下来,平行着有四道水流,到这个地方会合,就像万马结队,穿过石梁向下狂奔。凡是水被石头挡住的地方就一定会急怒,急怒就一定要叫号。以飞落千尺的气势,被众多势头所阻挡,自然就会怒气冲天,喧声如同雷震,人只能相对这才能听到对方的言语。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走到山脚下向上看,水的飞沫飞溅到头顶上,眼花缭乱,坐着和站着都不稳当,就怀疑身体将要和水一样被冲走了。瀑布上面的寺庙叫做上方广,下面的寺叫做下方广。我因为喜欢这个瀑布的原因,就在两座寺都住了。过了十天,到了雁宕山的大龙湫。还没到三里外,就看到一匹白带从天而下,悄无声响。到了跟前仔细观看,原来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不是瀑布,都化成了烟,成了雾,成了轻绡,成了玉尘,成了珠屑,成了琉璃丝,成了杨白花。既像下坠,又像上升;既像疏散,又像密织。风来摇动它,它就飘散无处着落;日光照射他,就五彩斑斓。有时远远站着却被弄湿了头,有时靠近观看却衣服一点都不沾上水气。原因是因为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向里洼,水流没有依靠,不得不随风变幻;又很少遇到阻隔,不能够增大声威,和石梁瀑布相比很不同。大致是石梁威武,龙湫温和;石梁喧嚣,龙漱安静;石梁湍急,龙揪迟缓;石梁冲荡一往无前,龙湫来回流动: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才一见到石梁瀑布时,以为瀑布的形状也就不过如此,龙湫瀑布可以不看了。到了这里,才知道眼睛和耳朵有没听过和没见过的,不可以盲目揣测。又过了半个月,我经过青田的石门洞,猜想自然虽然巧妙,不会再有什么狡狯的新做法了。这里的瀑布竟然在石洞中,就像巨大的河蚌张开嘴,能吞下几百人。接瀑布的池子方圆一亩多,深百丈,我怀疑有蛟龙就要腾起,激荡的声音,就像在瓮内敲钟鼓。这又是石梁瀑布、龙湫瀑布没有的景象了。

   3.袁枚《浙西三瀑布记》翻译

  壬寅(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年,我游览了天台山石梁。

  四面山峰耸立峻峭,重叠的山峰就像累着两个甑(古代的一种炊具),都环绕石梁密布排列。石梁长二丈,宽三尺左右,就像大龟的脊背跨过山腰,石梁下边是空的。

  水从华顶峰流下来,平行着有四道水流,到这个地方会合,就像万马结队,穿过石梁向下狂奔。凡是水被石头挡住的地方就一定会急怒,急怒就一定要叫号。

  以飞落千尺的气势,被众多势头所阻挡,自然就会怒气冲天,喧声如同雷震,人只能相对这才能听到对方的言语。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走到山脚下向上看,水的飞沫飞溅到头顶上,眼花缭乱,坐着和站着都不稳当,就怀疑身体将要和水一样被冲走了。瀑布上面的寺庙叫做上方广,下面的寺叫做下方广。

  我因为喜欢这个瀑布的原因,就在两座寺都住了。过了十天,到了雁宕山的大龙湫。

  还没到三里外,就看到一匹白带从天而下,悄无声响。到了跟前仔细观看,原来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不是瀑布,都化成了烟,成了雾,成了轻绡,成了玉尘,成了珠屑,成了琉璃丝,成了杨白花。

  既像下坠,又像上升;既像疏散,又像密织。风来摇动它,它就飘散无处着落;日光照射他,就五彩斑斓。

  有时远远站着却被弄湿了头,有时靠近观看却衣服一点都不沾上水气。原因是因为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向里洼,水流没有依靠,不得不随风变幻;又很少遇到阻隔,不能够增大声威,和石梁瀑布相比很不同。

  大致是石梁威武,龙湫温和;石梁喧嚣,龙漱安静;石梁湍急,龙揪迟缓;石梁冲荡一往无前,龙湫来回流动: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才一见到石梁瀑布时,以为瀑布的形状也就不过如此,龙湫瀑布可以不看了。

  到了这里,才知道眼睛和耳朵有没听过和没见过的,不可以盲目揣测。又过了半个月,我经过青田的石门洞,猜想自然虽然巧妙,不会再有什么狡狯的新做法了。

  这里的瀑布竟然在石洞中,就像巨大的河蚌张开嘴,能吞下几百人。接瀑布的池子方圆一亩多,深百丈,我怀疑有蛟龙就要腾起,激荡的声音,就像在瓮内敲钟鼓。

  这又是石梁瀑布、龙湫瀑布没有的景象了。

   4.浙西三瀑布记

  浙西三瀑布记·(清)袁枚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㕒(1),重者甗隒(2),皆环粱遮迣(3).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4),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㧙(5),自然拗怒郁勃(6),喧声雷震,人相对下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7).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8),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9).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10).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5.《浙西三瀑布记》的翻译

  壬寅(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年,我游览了天台山石梁。

  四面山峰耸立峻峭,重叠的山峰就像累着两个甑(古代的一种炊具),都环绕石梁密布排列。石梁长二丈,宽三尺左右,就像大龟的脊背跨过山腰,石梁下边是空的。

  水从华顶峰流下来,平行着有四道水流,到这个地方会合,就像万马结队,穿过石梁向下狂奔。凡是水被石头挡住的地方就一定会急怒,急怒就一定要叫号。

  以飞落千尺的气势,被众多势头所阻挡,自然就会怒气冲天,喧声如同雷震,人只能相对这才能听到对方的言语。我坐在石梁上,就像骑在瀑布上。

  走到山脚下向上看,水的飞沫飞溅到头顶上,眼花缭乱,坐着和站着都不稳当,就怀疑身体将要和水一样被冲走了。瀑布上面的寺庙叫做上方广,下面的寺叫做下方广。

  我因为喜欢这个瀑布的原因,就在两座寺都住了。过了十天,到了雁宕山的大龙湫。

  还没到三里外,就看到一匹白带从天而下,悄无声响。到了跟前仔细观看,原来二十丈以上是瀑布,二十丈以下不是瀑布,都化成了烟,成了雾,成了轻绡,成了玉尘,成了珠屑,成了琉璃丝,成了杨白花。

  既像下坠,又像上升;既像疏散,又像密织。风来摇动它,它就飘散无处着落;日光照射他,就五彩斑斓。

  有时远远站着却被弄湿了头,有时靠近观看却衣服一点都不沾上水气。原因是因为它的落点太高,山崖的腹部向里洼,水流没有依靠,不得不随风变幻;又很少遇到阻隔,不能够增大声威,和石梁瀑布相比很不同。

  大致是石梁威武,龙湫温和;石梁喧嚣,龙漱安静;石梁湍急,龙揪迟缓;石梁冲荡一往无前,龙湫来回流动:这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才一见到石梁瀑布时,以为瀑布的形状也就不过如此,龙湫瀑布可以不看了。

  到了这里,才知道眼睛和耳朵有没听过和没见过的,不可以盲目揣测。又过了半个月,我经过青田的石门洞,猜想自然虽然巧妙,不会再有什么狡狯的新做法了。

  这里的瀑布竟然在石洞中,就像巨大的河蚌张开嘴,能吞下几百人。接瀑布的池子方圆一亩多,深百丈,我怀疑有蛟龙就要腾起,激荡的声音,就像在瓮内敲钟鼓。

  这又是石梁瀑布、龙湫瀑布没有的景象了。

   6.浙西三瀑布记

  浙西三瀑布记·(清)袁枚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三异,卒无复笔。

  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㕒(1),重者甗隒(2),皆环粱遮迣(3)。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4),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所挡㧙(5),自然拗怒郁勃(6),喧声雷震,人相对下闻言语。余坐石梁,恍若身骑瀑布上。

  走山脚仰观,则飞沫溅顶,目光炫乱,坐立俱不能牢,疑此身将与水俱去矣。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后十日,至雁宕之大龙湫。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7)。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昳丽。

  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

  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漱静;石梁急,龙揪缓;石梁冲荡无前,龙湫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

  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后半月,过青田之石门洞(8),疑造物虽巧,不能再作狡狯矣(9)。

  乃其瀑在石洞中,如巨蚌张口,可吞数百人。受瀑处池宽亩余,深百丈,疑蚊龙欲起,激荡之声,如考钟鼓于瓮内(10)。

  此又石梁、龙湫所无也。昔人有言曰:“读《易》者如无《诗》,读《诗》者如无《书》,读《诗》、《易》、《书》者如无《礼记》、《春秋》。”

  余观于浙西之三瀑也信。

   7.文言文观第五泄记

  观第五泄记目录[隐藏]原文[注释]译文[文言知识][思考与练习] [编辑本段]原文观第五泄记①从山门②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⑧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⑨,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⑩,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魈⑾呼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⑿,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选自明·袁宏道《袁中郎全集》)[编辑本段][注释]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②山门:庙门;指五泄寺的大门.⑧青削:颜色青绿,陡峭如刀削.④寸肤:古代计算长度,一指宽叫寸,四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叫肤.此处形容山石林立,间隔极窄.⑤郛(fú):古代城的外城墙.⑥怒石横激: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⑦掣折:转折.⑧欹(qī):斜靠.⑨纬:编织物的横线.⑩牛鬼蛇神:比喻各种怪诞的形象.牛鬼是佛经中所说的地狱中的牛头虎,蛇神指蛇精.⑾魈(xiāo):山中的鬼怪.⑿谛观:仔细看.[编辑本段]译文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山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游人们或坐或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恍惚就像牛鬼蛇神等各种怪诞形象,不知该怎么描述.这时已经半夜,山鬼呼唤老虎的声音,就像在床边一样.大家相互仔细看着对方,胡子眉毛头发汗毛,全都树立起来了,就好像鬼一样.[编辑本段][文言知识]说“掉”.现代汉语中的“掉”,指“掉下”、“落下”,如“钢笔掉了”.上文“撼山掉谷”中的“掉”,指“摇动”、“摆动”,句意为瀑布直泻而下,使高山、深谷震动.“掉臂”指摆动手臂;成语“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摆动不了,比喻机构庞大或人事太多而指挥不灵;“掉舌”指搬弄是非.从这个词看出,不少词古今含义差别很大.理解古文时不能贸然地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文言词语.[编辑本段][思考与练习]1.本文是袁宏道所写.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形成文学的重要流派,世称_________.诗文强调抒写"________",作品多写闲情逸致.2.①疾——②悸——③沫——④乍——⑤恍惚3.翻译:①疾趋,度石罅,瀑见②山行之极观也③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4.从文中找一个短语,回答本文记述的瀑布景致.石青削③,不容寸肤④,三面皆郛⑤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⑥如虹,忽卷掣折⑦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5.本文写景的层次和角度是怎样的?6.本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7.第3段写游人在瀑布下嬉戏,这对写瀑布有什么作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xiaoguangseo.com/xuexi/4776.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却到浙西(却到浙西 解析)” 的相关文章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

  本文目录    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雨中长乐水馆送赵十五滂不及》原文及翻译赏析...

摸鱼儿(梅)(嗯摸鱼儿)

  本文目录    求《摸鱼儿》诗词及鉴赏 摸鱼儿辛弃疾以春天 《摸鱼儿》这首诗...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满江红.中秋)

  本文目录    《满江红·中秋前同二使者赏月》(京镗)诗句译文赏析 中秋佳节赏月的诗句...

谐诗逸句(谐 诗词)

  本文目录    诗逸的诗句诗逸的诗句是什么 关于吃笋的诗句 古人关于鞋子的诗...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越调·天净沙 秋翻译)

  本文目录    王和卿《【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及翻译赏析 【越调】天净沙_咏秃笠儿深原文...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