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游灵岩记(游灵岩记姚鼐)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30

  本文目录

  

  1. 《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
  2. 游灵岩记翻译
  3. 鼐《游灵岩记姚》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4. 《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

  《游灵岩记》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全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灵岩及灵岩寺的幽绝。文章第二部分一落笔,先交代朱子颍因公事缠身而未能同游,然后叙述自己在聂剑光的指引下涉水越岭,游历与灵岩相望的琨瑞谷的情景。这篇散文长短错落,起伏抑扬,布局精巧,耐人寻味。

  游灵岩记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1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2,高千馀雉3,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4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5。灵岩寺6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7,以居佛像,度8其高,当岩之十九9,峭不可上,横出斜援10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11,帷张而军行12。岩尻13有泉,皇帝14来巡,名之曰“甘露15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16。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17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18”云。

  余初与朱子颍19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20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21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22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23,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24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25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26。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27夜宿,姚鼐记。

  词句注释

   1.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

   2.城墉(yōng):城墙。

   3.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4.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

   5.翳(yì)高塞深:遮掩高处,填塞深处。

   6.灵岩寺: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始建于灵岩山下。寺中的四十罗汉像为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所塑。皆属著名古迹。

   7.龛(kān):供佛像的石室。

   8.度:估计。

   9.十九:十分之九。

   10.斜援:斜出可供攀援之石。援,牵引,攀附,援助。

   11.殊骛(wù)而诡趣: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诡,怪异。趣通趋,急速地奔驰。

   12.帷张而车行:山势如帷幕张开,军队前进。

   13.岩尻(kāo):山岩的末端。尻,脊骨末端。

   14.皇帝:指当时的乾隆皇帝。

   15.甘露:甜美的露水。

   16.酌以饮余:斟给我喝。酌,本指斟酒,此作动词用。

   17.墁(màn):镶嵌。

   18.政和:北宋徽宗年号。

   19.朱子颍(yǐng):时任泰安知府,为姚鼐挚友。

   20.聂剑光:字剑光,泰安人。对泰山周的山川位置、地理形势颇有研究,著有《泰山道里记》,姚鼐曾为之作序。

   21.溯(sù):逆流而上

   22.佛图澄:西晋末后赵高僧。西域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东来洛阳。

   23.朗公谷:旧名琨瑞溪,因竺僧朗居此,故名。

   24.苻(pú)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

   25.观:道教的庙宇。

   26.历城:县名。今属山东省济南市,清为济南府治。

   27.张峡:村镇名,在长清县境。

  白话译文

  泰山以北大山很多,而灵岩最有名,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高千余文,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从山岩到溪流,几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卑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象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我来不及去。写信告诉朱子颍。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整体赏析

  这篇文章的构思跳跃性较大,先写灵岩寺的座落方位及寺院附近的景抵接着插入一段聂剑光导游的情况,然后又介绍寺院的修建及与朗公谷的关系,最后又谈到给朱子颍写信。这种写法,接近于游山的散记,但叙写的中心还是围绕灵岩,因此散而不乱。构思的跳跃,反而使文章显得活泼,作者便于多方面地对灵岩进行描写和介绍,使文章内容比较充实。

  此文在描写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作者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描写事物的状态。如“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等。前者状物逼真形象,寥寥数笔便把遍山柏树;灵岩寺隐在柏林中的情况表现出来了。后者写“积雪”、“初日”,“寒光”,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季节特点和游人的特殊感受,可谓传神之笔。“桐城派”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雅”是文雅;“洁”是精炼。因此用少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是“桐城派”作家的共同要求,而此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二、姚鼐是喜欢考据的,就是写游记,也主张“以考证助文之境”,因此他的游记中,经常出现对名胜古迹进行考证的文字。这篇散文对朗公谷、朗公石的介绍,对庙宇兴废情况的介绍,都属这类情况。游记文学增加考证的内容,容易使文意游离,文气不调谐,而姚鼐行文之妙,在于他善于把考证性出文字与全文结成一体,不仅不是文章的赘疣,反而增加了文章的深度。这也是姚鼐游记文学的一个特点。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磊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North Mountain rock, and the most famous Yeongam. Qianlong in the first month more than four decades on the 4th, since the Tai'an to view. Its like a stone for the city of Yong Lei, high over a thousand pheasants, and the lack of weeks if the south loop. Peaks are re-cover the South, the emphasis of the river network. Since the rocks to the river, there are size-ping, and all kinds of Parker, the high-side deep shade, in灵岩寺Parker. Snow forest, clarity early on, moving Hanguang Temple wall.寺后rock for the niche to the Home Buddha. Its high degree, when the rock is 19. Kurtosis is not, the cross is a boarding ramp assistance. Bemban Zezhou Gordon Hill, is more distraction and sly, Zhang Hong-jun line. Rock Youquan Tajiri, to visit the emperor, named said:"The Water Carriers Stephen."

  鼐:游灵岩记姚

  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子颖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返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登临泰山后的第一年(1775),姚鼐又兴致勃勃地游览泰山北向的灵岩。灵岩山在山东省长清县东南九十里,因四向方正,又称方山。东晋高僧竺僧朗在此说法,传说有白鹤翔舞,乱石点头的灵异,因又有灵岩之称。后魏孝明帝正光年间法空禅师始建、后来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寺庙之一的灵岩寺在此。

  灵岩不比泰山,泰山雄浑壮丽,景色随着山势的增高而各有不同。灵岩则以悬岩峭壁为主体,以形态和布局为主要景架,所以作者采取前后左右、由外而内的全方位扫描。“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以城墙为喻和以数量词“千余雉”标高,写出岩石的重叠和高峻。“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这两句点出灵岩象个特殊的四边形:三面是石,一面是山,而山又是重嶂蔽日,溪水环之,这里的“蔽”字与“络”字,活画出山势之高和溪水的盘绕。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置身于与世隔绝的境界,这就是灵岩的外观。接着作者转入岩内的描写:“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看到灵岩的外观,我们以为它只是重重叠叠、环耸如城的峭岩,现在随着作者视线转移,原来岩内还别有洞天:平地处一片苍松翠柏,古寺就隐于其中。多么神秘的古寺,灵岩寺本来是灵岩的中心景观,吸引游人主要是它的存在,但它的出现却是在层层的外围描写之后露面的,这就平空给读者增添几分神秘感。古寺如何呢?作者没有细写,只说“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动寺壁”,话虽简短,却既写出了雪,又表现了古刹的超尘脱俗。从日光与雪光交相辉映中,我们感到周围是一片银白世界,没有这玻璃似的白色世界,是没有寒光闪动的,而在这白色世界中,见不到人影,听不到人语,只有古刹静静地屹立其中,其情其景不是超凡脱俗么。作者不言雪,而雪景自见,不言境,而境界自出。

  写到这里,灵岩本身已勾勒完毕,接着作者写它的外围。“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这是他想方设法攀登悬岩所见,说山象马狂奔,象帷幕拉开,象军队的队列。这一笔写出了灵岩自身的位置,它在群山环绕之中,这灵岩之“灵”又增添了灵气,至此,姚鼐完成了对灵岩的总体描摹。

  这篇游记的重点就是这前半段,后半段主要叙述灵岩、琨瑞山的山水流向,朗公谷的兴废沿革,以及向朱子颖介绍游山路线等等,这虽然是游记中有时必须插入的,但在这里,显然篇幅太多,而且文字也显得平淡,这是姚鼐游记中常见现象。

  导语:《游灵岩记》文辞清丽,字句整饰,意在言外。明为游记,却不着意于正面记叙此次游山的历程;明是应命之作,却饱含讥讽挖苦之意。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学习!

  《游灵岩记》原文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游灵岩记》译文

  吴县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数量诸多;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伍。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与众不同。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这里,路人不必费太多体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处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说是西施洞;这里还有旺盛的泉水,相传是西施濯花之处,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其上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站在那里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名抱翠。有阁,可以俯瞰太湖水波,阁名涵虚;虚明动荡,因此称为奇观阁。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则是此处了。

  我是吴县人,来这个地方很多次。但是每次灵岩似乎都将幽境胜景隐藏了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有什么不好来,也许灵岩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介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灵岩山,大的,小的,明显的,不明显的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的姿态,不再隐藏起来,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待人来看,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饶公观看景色有得,命随同的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记。我说:“天下诡奇的地方不多,而人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体会到登临的乐趣。山被人欣赏,而人欣赏山,两相成映(意为有这样的山而遇到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算完全获得游览的快乐,所谓这样,疑后面所指名山、名士)。现在灵岩是名山,诸位是名士,想必真是互相不负其名。难道是偶然吗?是因为人们看到风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体会吧。而我不过是粗陋的人,也跟随其中有所体会,不也是一种幸运吗?我是这里面最年轻的,不敢推辞执笔为记的任务,这样也可以私下将这份幸运记录下来”。同行的十个人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和吴陵刘胜。

  拓展

  游灵岩记阅读理解附答案

  游灵岩记

  【明】高启

  ①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②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③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④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用号奇观()(2)而属启为之记()

  (3)游此虽甚亟()(4)必相须而适相值()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其上则有草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有阁以瞰具区之波/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C、因命客赋诗/不如因而厚遇之

   D、盖以节行者之力/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2)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

   20.第④段的画线句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21.本文虽为游记,却不着力正面记叙游山的历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7.(1)用:因此(2)属:通“嘱”嘱咐(3)亟:屡次(4)适:恰巧

   18. B

   19.(1)这才知道对于这座山是从今天开始明白的,过去一向并不了解。

  (2)像我这样知识浅薄的人,也能与他们一样有所得,难道不是一种幸运吗?

   20.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21.作者以含蓄的笔法,明褒实贬,借游山所见所感,意在表达自己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guangseo.com/wh/1303.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游灵岩记(游灵岩记姚鼐)” 的相关文章

清豁的简介(清豁禅师)

  本文目录    十二种颜色的简介 臧克家的简介 朱元璋的简介...

滕王阁(滕王阁序)

  本文目录    滕王阁历史简介 滕王阁简介 滕王阁序中的滕王阁是在哪里...

赠汪伦(赠汪伦唐李白古诗)

  本文目录    赠汪伦的全诗 赠汪伦解释和译文 赠汪伦的诗意是什么...

辋川集二十首。文杏馆(辋川集·文杏馆的释义)

  本文目录    辋川集的作者是谁 王维的《辋川集二十首》采用的是 辋川集二十...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翻译)

  本文目录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译文    注释...

【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沉醉东风·闲居)

  本文目录    曹德《【双调】沉醉东风_隐居鸱夷革》原文及翻译赏析 【双调】沉醉东风(五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