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 > 正文内容

上官昭容的诗(上官昭容的诗句有哪些)

admin8个月前 (09-08)学习48

  本文目录

  

  1. 《上官昭容书楼歌》翻译
  2. 赞美上官婉儿的诗句是哪首
  3. 上官昭容原文_翻译及赏析
  4. 上官昭容 诗词赏析

  官昭容书楼歌年代:【唐】作者:【吕温】体裁:【杂言】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664~710年)上官婉儿,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上官婉儿成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为昭容,故又称上官昭容。上官婉儿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争议很大的一个女人。

  “贞元十四岁,崔仁亮于东都买得《研神记》一卷,有昭容列名书缝处。吕温感叹,因赋《上官昭容书楼歌》---据说是乾陵的资料

  汉家婕妤唐昭容,---汉家,指汉朝。婕妤,班婕妤。班婕妤(前48?——前 6年),楼烦(今山西省宁武)人,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相传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母。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初为少使,立为婕妤。(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唐昭容,就是指上官,这里把上官婉儿和班婕妤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对她的评价相当高。

  工诗能赋千载同。------工,善。同,相同,一致。这句意思是相隔千年的两个才女都善于诗赋。

  自言才艺是天真,------天真,犹天成。这句意思是自己说自己的才华是天生的。

  不服丈夫胜妇人。------丈夫,男子。妇人,一般女性。这句意思是才华强过他人。

  歌阑舞罢闲无事,------阑,停,住。歌舞结束后无所事事。

  纵恣优游弄文字。------纵,放纵,放任。恣,放任,无拘束。优游,悠闲自得。弄,戏耍,游戏。这句说上官自由自在的随心写作。

  玉楼宝架中天居,

  缄奇秘异万卷馀。----说她创作量很大

  水精编帙绿钿轴,

  云母捣纸黄金书。----描写她写诗用的纸的名贵,古人常用器具配饰衬人

  风吹花露清旭时,

  绮窗高挂红绡帷。----写作时的环境

  香囊盛烟绣结络,

  翠羽拂案青琉璃。----摆设

  吟披啸卷终无已,

  皎皎渊机破研理。

  词萦彩翰紫鸾回,

  思耿寥天碧云起。-----盛赞她的作品,马屁

  碧云起,心悠哉,

  境深转苦坐自摧。

  金梯珠履声一断,

  瑶阶日夜生青苔。-----指上官婉儿死了

  青苔秘空关,

  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

  遗逸满人间。---这几句说上官婉儿死后成了神仙,她的作品流传于世。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贞元十四岁,崔仁亮于东都买得《研神记》一卷,有昭容列名书缝处。应该指这件事

  纸上香多蠹不成,-----蠹,蛀。香多未蠹,亦有偏爱之意。

  昭容题处犹分明,-----“有昭容列名书缝处”。分明,清晰,清楚。

  令人惆怅难为情。-------难为情,意为难以平复,惆怅不已。

  “贞元十四岁,崔仁亮于东都买得《研神记》一卷,有昭容列名书缝处。吕温感叹,因赋《上官昭容书楼歌》,云:‘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余。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俦纸黄金书。风飘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吩披啸卷纷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采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鑫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仙关,曾比群玉山。神仙香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唐诗纪事》卷三)

  沫若案:贞元乃唐德宗年号,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上距上官昭容之死已八十年,而昭容犹深为后人所思慕,足证“风雅之声流于来叶”为不诬。诗中云“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当系上官昭容之语。上官昭容文集为吕温所曾阅读,固无疑问。

  多给点分吧,这首诗太偏了,我自己翻的。大概就是这样了。

  《上官昭容书楼歌》

  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

  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

  云母捣纸黄金书。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

  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吟披啸卷终无已,

  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

  瑶阶日夜生青苔。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

  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

  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

  令人惆怅难为情。

  上官婉儿,复姓上官,小字婉儿,又称上官昭容,陕州陕人,祖籍陇西上邽,唐代女官、诗人、皇妃。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上官昭容轶事典故

  称量天下士

  相传婉儿将生时,母亲郑氏梦见一个巨人,给她一秤道:“持此称量天下士。”郑氏料想腹中,必是一个男孩,将来必能称量天下人才,谁知生下地来,却是一个女儿,郑氏心中甚是不乐。这婉儿面貌美丽,却胜过她母亲,自幼儿长成聪明伶俐,出世才满月,郑氏抱婉儿在怀中戏语道:“汝能称量天下士么?”婉儿即呀呀地相应。待往后婉儿专秉内政,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果然“称量天下士”。

  红梅妆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儿。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户录》里叙述得比较详细:“天后(武则天)每对宰臣,令昭容(上官婉儿)卧于案裙下,记所奏事。一日宰相对事,昭容窃窥,上(唐高宗)觉。退朝,怒甚,取甲刀札于面上,不许拔。昭容遽为乞拔刀子诗。后为花子,以掩痕也。”此说来自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陈藏器撰写的《本草拾遗》,故较为可信。然而在后人的记载中,关于婉儿为何受黥刑,却更为玄乎。

  古代***《控鹤监秘记》中说武则天将上官婉儿倚为心腹,甚至与张昌宗在床榻间交欢时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儿免不得被引动,加上张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儿与张昌宗私相调谑,被武则天看见,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儿前髻,伤及左额,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亏得张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儿因额有伤痕,便在伤疤处刺了一朵红色的梅花以遮掩,谁知却益加娇媚。宫女们皆以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额点红效仿,渐渐地宫中便有了这种红梅妆。

  另有一说是上官婉儿厌恶武则天男宠对自己的调戏而关闭甬道,致使皇权象征的明堂因报复被毁,武曌大怒,下旨欲杀之。在宫内临刑前,改变主意,赐给了婉儿生存的机会,却在她额头上刻了忤旨二字。总之,此等说法不足为信。

  木门寺题诗

  相传李贤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今四川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曾与木门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曰“晒经石”,他写下“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的诗句为自己感到惋惜。后来上官婉儿去巴州看望李贤,行至此地,闻李贤被害,就在“晒经石”上修建亭子(惜毁于战火),题写《由巴南赴静州》一诗于亭上,怀念李贤:“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

  玉簪花神

  人物评价

  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生平

  名门出身

  上官婉儿是西汉上官桀、上官安、上官期祖孙三代的后裔,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时任江都宫福监,高祖父上官贤官至北周幽州太守。

  公元664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著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女皇宠幸

  公元677年(仪凤二年),武则天召见了年仅十四岁的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真好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让其掌管宫中诏命。

  墓志载其十三岁为才人,可能是武则天为了免去其奴婢身份而给予的名份。

  后来武则天称帝,诏敕多出其手者,时称“内舍人”。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公元696年(通天元年)(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成为昭容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屡次劝说韦皇后行武则天的故事,于是韦皇后上表请求规定全国士民百姓一律为被父亲休弃的母亲服丧三年。又请求规定天下百姓二十三岁时才算成丁,到五十九年就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来收取人心民望,李显都准许了。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

  公元707年(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杀武三思、武崇训于其府第,并诛其亲党十余人,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上官婉儿急忙逃至李显和韦皇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李显和韦皇后一时大怒,遂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太极殿前,闭门自守。李重俊兵败被杀。

  但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曾四次向中宗进谏,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以死相谏。喝毒药后,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

  引领文风

  上官婉儿深得李显、韦皇后信任,专秉内政,祖父一案也被平反,上官仪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上官庭芝追赠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

  此后,上官婉儿又经常劝说李显,大量设定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多次赐宴游乐,赋诗唱和。每次都同时代替李显和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李显又令她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常赏赐金爵,贵重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靡然成风。上官婉儿酷爱藏书,曾藏书万余卷,所藏之书均以香薰之。百年之后,其书流落民间,依然芳香扑鼻且无虫蛀。

  其母郑氏去世后追谥为节义夫人,婉儿上表将自己的品级降为婕妤以示哀悼,不久之后恢复。

  李显派人又在上官婉儿居地穿池筑岩,穷极雕饰,常引大臣宴乐其中。当时,宫禁宽疏,允许宫内官员任意出入。上官婉儿遂与一些宫官在宫外购筑宅第,经常与他们交接往来,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职。中书侍郎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外州司马;也因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为其申理,仍官复原职。

  政变被杀

  公元710年(景龙四年),太平公主势力日盛,上官婉儿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李显突然驾崩,韦皇后将台阁政职、内外兵马大权以及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党羽和族人,朝政大权尽落韦氏之手。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起草了一份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太子,李旦辅政,韦皇后为皇太后摄政,以平衡各方势力,然而宰相宗楚客、韦温更改诏书,劝韦后效仿武则天。

  得到讯息的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先下手为强,7月21日李隆基发动唐隆之变,以禁军官兵攻入宫中,杀死韦后、安乐公主及所有韦后一党,拥立其父李旦。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站在一起的,刘幽求拿着遗诏求李隆基开恩,但李隆基不许,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后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太平公主非常哀伤,派人去吊祭,并出钱五百匹绢。

  公元711年(景云二年)七月,复封为昭容,諡号惠文。但据2013年9月出土的墓志铭可以确定上官婉儿是被葬于唐景云元年八月,其墓志盖上已刻上了“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即可确定在上官婉儿死后不久,也即被葬的时候就已经恢复了其昭容的称号而不是史书上记载的死去一年后的景云二年七月。

  墓葬

   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向外界宣布发现了上官婉儿墓,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墓地规模不大,陪葬品也不多,出土墓志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根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即公元710年)八月,与史料记载相符。该地在唐朝为“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京师长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区。

  葬的等级较高,整个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水平全长36.5米,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在墓道和墓室内没有壁画,墓室系明圹砖券夯筑,正方形,边长4.5米,最深达10.1米,顶部全部塌陷,铺地砖全部被揭起,四壁残余部分最高1.38米,未发现棺椁痕迹。墓葬曾遭大规模毁坏,据专家分析很可能是古时的“官方毁墓”行为。

   2014年1月7日,最新一期《考古与文物》期刊全文刊登了上官婉儿墓志全文,这位富有盛名的唐代才女,也随着墓志文的披露显现出更为真实的一面。

  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总共有982字,包括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

  文学贡献

  上官婉儿在诗歌方面继承和发展了祖父上官仪的文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对声辞之美较为看重,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精巧。中宗年间,因其政治地位的影响,“绮错婉媚”的诗风逐渐影响了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上官体”也成为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王梦鸥在《初唐诗学著述考》中记载“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要以采丽与否为取舍之权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风”。

  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诗,对文人提拔奖掖。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个人作品

  上官婉儿自幼聪慧,《新唐书》本传载其年十四,就因才华横溢而得到武后的重视。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长宁、安乐两位公主同时赋诗,且能做到“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她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龙城录》下《异人录》对上官婉儿的诗歌有“绝丽”之评,这位才华绝代而创作丰赡的诗人,唐玄宗曾下令汇集她的诗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诏燕国公张说题篇,惜已散轶。《全唐诗》中现存诗三十二首,按内容可分为三类:抒情述怀、应制奉和、出游纪胜。

  抒怀心曲

  上官婉儿现存不多的诗作中,有一首屡被提及,备受重视,那就是其抒怀之作《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的情感表达超出了宫廷诗的惯有基调,如此绵长的思念乃是宫廷诗歌中难得一见的深情。诗歌以景托情,借景抒情,天气之萧瑟,情怀之惆怅,在短短40字中浑融一体,曲尽缠绵,一改初唐诗坛“六朝趣味”之风,格外脱俗清雅。明代文学家钟惺赞曰“能得如此一气之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偶!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又云“露浓香被冷”妙在“露浓”二字,以无意中生情,是颇为精当之评。这首《彩书怨》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长于深宫的才女在情感上的孤寂和执著,仿佛一民间女子对夫婿倾诉其绵长的思念。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堪为“宫廷诗的自赎”。

  日常应制

  即使是宫廷诗的最为普通的形式即日常的奉和应制之作,上官婉儿也以或清新隽永,或气势壮大等格调气度倾洒其绝代才华。如其《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在语言形式上,著名学者郑振铎以为此诗:“正是律诗时代的‘最格律谨严’之作。”整首诗歌把剪彩花的过程及彩花能够以假乱真之美,且比自然界的真花更能保持长久的特点写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可见其作为女性诗人在观察的细致、体验的丰富以及对美的独特感受方面使其在此类应制诗歌的写作中注入了一股鲜活清新的气息而显得难能可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上官婉儿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却在奉和应制诗中,表现出了壮大恢宏的气度。如其《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一: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此诗为绝句体,作者以遥看、回瞩之“龙为马”、“玉作田”的昂扬生气与壮观之景,衬托出圣驾出行的恢宏气势,可谓“神老气健”。其另外两首及《驾幸三会寺应制》等,也皆具壮大昂扬之势。上官婉儿现存的三十二首诗歌,除了象《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其三中的“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及《驾幸三会寺应制》中的“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等几句略带歌功颂德之意外,已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宫廷诗人的奉和应制之作了。而“太平词藻盛”之句,恰是婉儿所处的初盛唐之交的文坛实况。上官婉儿虽然现存诗歌不丰,但依旧可以看出她以自然洒脱的山情水韵丰富了宫廷诗歌的创作题材,以缠绵悠长的款款深情克服了宫廷诗歌情感表达的贫乏,以壮大恢宏的气度涤荡了宫廷诗歌柔媚局促的格调。其创作实践从宫廷内部开启了代表大唐盛世一代强音的诗国高峰的前奏,当为初唐近百年宫廷诗歌的终结者。

  山水清音

  作为一个长于深宫的女子,其山水诗主要完成于皇亲贵戚的园林别业。景龙三年(709)左右,中宗屡赴长宁公主山庄,婉儿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其现存的主要山水诗。这二十五首诗,包括三言诗二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十五首、七言诗三首,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上官婉儿的山林之赏,读之几令人忘却其宫廷诗人的身份,显示了她对初唐宫庭诗歌题材及审美趣味的超越,流露出了上官婉儿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礼赞之情。

  在登高远望,赏自然之时,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物外者”,仿佛已从繁琐的宫廷生活中脱出,完全融入了自然的怀抱。如其十一有云:“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在这月明风清,白云入户的山第,诗人以藤条为书架,以薜萝为衣衫,宛若自由自在的自然之子。其山水诗还呈现出一种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如其八中的“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透漏出一股率真朴拙、自然洒脱之气。再如其十五“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更是散发出一股魏晋式的洒脱不羁,让人生发出无限遐想。而像其四“仰循茅宇,俯眄乔枝。烟霞问讯,风月相知。”其五“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所展现出的诗人在俯仰之间,交友风月,作伴山林的洒脱,正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婉儿的一些山水之作,已与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相去不远。如其十三: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

  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上官昭容的诗文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唐代·上官昭容《彩书怨》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唐代·上官昭容《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唐代·上官昭容《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查看更多上官昭容的诗文>>

  关于上官婉儿及其诗歌创作

  上官婉儿(664~710年),又名上官昭容,唐女诗人。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摘要上官婉儿是唐初诗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谋废皇后武则天的诏书被诛。时在襁褓中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没入掖庭。上官婉儿14岁时,武后让她执掌诏命,成为武则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重要一员。中宗复辟,拜上官婉儿为昭容,大加信任。后在临淄王李隆基起兵推翻韦后政权时被诛。上官婉儿,这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追逐权利的聪明的机会主义者最终玩火自焚,死在了强权的屠刀之下。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清新豪放的特色。唐玄宗李隆基令人收集整理她的诗文,令大诗人张说为之作序。

  一、生平事迹

  “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宫闱。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仰。”上引乃出自有“燕许大手笔”之称的著名诗人张说为《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所作之序文。张说作为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人对上官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千年以来,人们对上官婉儿的评价却众说纷纭。上官婉儿的真实面目被后人妄加涂改,任意点评。在一本武侠性质极浓却冠以历史小说题目的书里,上官婉儿甚至成了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并曾成功击退欲行刺武则天的刺客。如此无稽之谈,乃小说家言。最为流行的是有关其私生活之淫乱的传闻。理学家斥其骚妇之心,小说家更是绘形绘色地加以夸张渲染。《控鹤监秘记》把她描写成满口秽语,一身淫气,意欲色通天下男人的一流荡妇。《唐史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也多描写其淫乱之行。《唐史演义》出于封建文人之手,观念自有局限。《控鹤监秘记》这样的书则纯是无聊文人发泄其过盛想象力的游戏之作。本文拟尽量客观地对上官婉儿及其诗歌作出评价。

  公元664年,上官仪及其子上官庭芝被诛之时,婉儿尚在襁褓之中。《旧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新唐书·上官昭容传》记载:“婉儿始生,与母配掖庭。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婉儿的命运可以说至为不幸,也可以说很幸运。不幸的是显赫的家庭在她出生不久即弃她而去。她的命运陡转急下。她将在寂寞阴暗的宫中生长,没有人能帮她一把。她只能在想象中感受自己家族曾经的显赫。如果她想出人头地,她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幸运的是她拥有超出常人的天赋。而这不同寻常的天赋正来自她无缘亲历的显赫家族的遗传。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当时引领潮流的大诗人。她的父亲自然也非普通民众可比,“历位周王府属。”(《旧唐书·上官仪传》)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是“太常少卿修远之姊”。(《新唐书·上官昭容传》)。当然天赋仅仅是人成材的先天条件。一个人能否成材,后天的勤奋学习要比天赋的重要性更大。于是在郑氏的合理培养与教导下,聪明的上官婉儿茁壮成长。然而她如何才能出人头地呢?身为奴婢地位地下的孤儿寡母看来只能等待人生中的偶然出现了。对于上官婉儿来说,这一次偶然将决定她是终老宫中,象一朵小花那样自开自谢,还是走出这阴暗的囚笼去面临更多的偶然。在此之前,她已经迎接了人生中的两次重大偶然,第一就是祖父和父亲的死,第二是她和母亲竟然没有被株连,侥幸活了下来。

  公元678年,上官婉儿的人生之路拐了一个弯。那一天武后召见她,当场对她进行面试,考察她的才华。她的表现不错,“有所制作,若素构”。武则天,这个凶狠残忍的政治家,曾经杀害了她的祖父和父亲,现在有意培养提携她。这使14岁的上官婉儿被迫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武则天的行为?

  武则天杀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不,明确点说,在武则天的强烈请求下,高宗李治下令杀了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那么自己与武则天之间是否存在一种仇恨呢?不能。因为祖父和父亲不是被普通人杀掉的,而是被皇帝杀的。皇帝,天之子,代表着天的意志,杀掉自己治下的臣民,是天经地义的。天赋予了天之子至高无上的权力,天之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他根据的是天意,而天意永远都是正确的。果真是这样吗?否。天之子也有犯错的时候。太宗朝的宰相魏征就曾多次指出皇帝的错误。看来天之子并不永远都是正确的,也有犯错的时候,那么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是否被皇帝错杀了呢?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祖父上官仪为何要求当今皇帝废掉武则天的皇后身份。

  皇帝是天之子,并有权利拥有许多嫔妃,皇帝和这些人数众多然而等级分明的嫔妃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后宫便是他们的家。在这个家庭中存在多个女人,但是皇帝总是垂青其中的几个女人,甚至一个女人。当皇帝垂青这一个女人的时候,他的家庭的范围便缩小了。武则天现在就处在这一个女人的位置。而武则天这个权力欲望极强的女人,根本不容许别的女人来侵占她的底盘,她要一个人拥有皇帝。她牢牢控制着高宗李治的家庭范围,并且已经给高生下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同时武则天在慢慢地把自己的权力范围扩展开去。李治这个权力欲望不大的男人虽然安于这种家庭状态。但他对武氏的权力扩张也有所警惕,他害怕武氏日后把他的李姓江山夺走。于是他便与宰相上官仪合谋废掉武则天,并且让上官仪起草了诏书。上官仪赞同废掉武则天,出于很光明正大的理由:为了国家利益。因为武则天作威作福,滥用大权,损害了李唐王朝的利益。但是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皇帝李治的家庭。他认为皇帝应该一心为国家利益着想,并且为了国家利益应该牺牲个人利益。他不明白国家是属于皇帝一个人的,国家利益也是皇帝的个人利益。唐高宗只是担心武氏夺走他的李姓皇位。只要武氏不觊觎他李家的皇位,以武氏的政治能力,相反能保证他李家江山的稳固。总归武氏是未来的皇太后,把大权交给她总比交给外姓大臣稳妥得多。他完全低估了武氏的野心。在当时他也不可能想象得到武氏会有那么大的野心,即使上官仪也不可能想象得到。主宰上官仪的怕仅仅是这样一种男尊女卑的观念:女人不应该干政。所以高宗在开始还心有所动,但经过武氏一哭二闹,就打消了废黜武氏的念头,并且委罪于上官仪。看来祖父上官仪是死于观念不清。

  而武则天为了保证自己的命运,保住自己的地位,扫清自己权力扩张之路上的障碍,要求杀掉上官仪,看来是有理由的。自己的父亲上官庭芝没有参与谋废武后之事,也被株连,是害怕他为父亲报仇,看来也是有理由的。那么这种理由是否正当呢?武则天凭什么仅仅为了个人的的地位与野心就要并且就能杀掉阻碍者呢?武则天当时作为皇后并没有什么权力,她是通过皇帝来除掉上官仪的。皇帝依赖的是皇权,皇权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人敢于对此提出质疑。即使那些造反者,他们反对的也仅仅是这一个或那一个皇帝,而不是皇权。因为那些造反者最后的目的正是皇权。既然皇权是天经地义的,为什么那些拥有皇权的皇帝还能被推翻呢?因为天抛弃了他。天又重新选择了一个人——新的天子——来贯彻它的意志。说白了,皇权就是强权,与其说皇帝在秉承天的意志,不如说皇帝赋予了天以意志。谁拥有皇权,不,强权,谁就可以主宰他人的命运。强权就是公理。

  聪明的上官婉儿弄明白了这一点,对武则天也就低眉顺首,曲就其意了。从此她便开始了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游刃有余地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保全自身的机会主义之路。我们对于上官婉儿此后的所作所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病死,太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政事皆取决于皇太后武则天。中宗的即位带给上官婉儿极大的希望,因为这位中宗早就对上官婉儿青眼有加。虽然中宗已经立了韦皇后,但是皇后的位置是变动不居的,通过努力谋得皇后的位置的希望不是没有的,当年的武则天就是最好的例证。上官婉儿着实高兴了一把,但是她的希望很快破灭了。

  684年,上官婉儿20岁。这一年朝内朝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2月,武后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睿宗李旦,改元文明。睿宗居别殿,毫无实权,政事决于太后。3月,武后逼被贬在巴州的废太子李贤自杀。4月,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又迁于均州。9月,改元光宅;徐敬业起兵,旋平。这一系列事件当使上官婉儿对宫廷政事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出头的希望也变得渺茫了。但是上官婉儿见风使舵,李显是靠不住了,但武后对自己还是垂青的,跟着武则天也会有好日子过。

  690年,武则天改唐为周,称圣神皇帝。

  696年3月,改元万岁通天。从678年14岁起一直到这一年18年间,作为武则天私人政治力量中的一员,上官婉儿虽然一直以文章制诏之事为武则天服务,但直到这一年才为武则天重用,开始参决百官表奏,成为武则天的心腹。这一年上官婉儿已经32岁了。

  705年,中宗李显复辟,上官婉儿被封为婕姝,大被信任。708年封为昭容,母郑氏封为沛国夫人。上官婉儿制诏的身份也由武后时期宫人的兼职性质,变为类于待诏翰林的学士专务。这一年上官婉儿建议中宗置修文馆。上官婉儿看到中宗李显虽然身居皇帝之位,却和他的父亲一样窝囊,大权旁落在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中。上官婉儿于是依附韦后,起劲帮韦后出谋划策。韦后初掌大权,很需要政治经验丰富的上官婉儿的帮助,对上官婉儿也很重视。上官婉儿本与武三思串通一气,又把武三思推荐给了韦后。韦后与武三思本来又是亲家。于是韦后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三思结成了政治集团。为彻底控制朝政。在韦后的支持下,武三思、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合伙诬陷张柬之等五王,将他们一一害死。

  从705年到710年被诛,上官婉儿权势日盛,个人欲望极度膨胀。

  《资治通鉴·中宗景龙二年七月》记载:“安乐、长宁公主及皇后妹成国夫人、上官婕妤、婕妤母沛国夫人郑氏、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皆依势用事,请谒受赇,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其员外、同正、试、摄、检校、判、知官凡数千人。西京、东都各置两吏部侍郎,为四铨,选者岁数万人。”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收受贿赂,同时可以树立党羽,扩充私人政治力量。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节愍太子深恶之,及举兵,至肃章门,扣阁索婉儿。婉儿大言曰: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与后遂激怒,并将婉儿登玄武门楼以避兵锋,俄而事定。”

  《旧唐书·上官昭容传》:“婉儿常劝广置昭文学士,盛引当朝词学之臣,数赐游宴,赋诗唱和。婉儿每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公主,数首并作,辞甚绮丽,时人咸讽诵之。婉儿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尝充使开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儿草遗制,曲叙其功而加褒赏。”

  上官婉儿在宫中盛极一时,在腐败的道路上愈走愈远。但这个机敏的女人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密切注视着宫廷的各种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韦后和安乐公主野心勃勃,要步武则天的后尘,而中宗似乎对此表现出不满。并且韦后一旦得逞,对她这个受中宗垂青的女人将采取什么态度,完全不能保证。上官婉儿敏感到应该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她又阴附韦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这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女人在中宗复辟后积极联络相王李旦,妄图推翻韦氏政权。

  上官婉儿妄想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保持个人长盛不衰的状态。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710年元月,另一个更精于掌控权利的皇族临淄王李隆基起兵,为了扫平自己强权之路上的障碍,采取了宁可枉杀不使漏网的态度,对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亲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洗。上官婉儿,这个在宫廷政治斗争中追逐权利的聪明的机会主义者最终玩火自焚,死在了强权的屠刀之下。

  二、诗歌创作

  上官婉儿对于促进唐诗的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新唐书》对此作出了客观评价:“婉儿劝帝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大臣名儒充选。数赐宴赋诗,群臣赓和,婉儿常代帝及后、长宁安乐二主,众篇并作,而采丽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赋,赐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风。当时属辞者,大抵虽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观,婉儿力也。”

  《旧唐书》记载:“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张说收集整理了《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并在序文中对上官婉儿的诗文才华作了高度评价:“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咸同宿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早已散轶。《全唐诗》仅录存其诗三十二首。我们只有籍此略窥上官婉儿的诗才。

  现存的三十二首诗中,包括三言诗2首,四言诗5首,五言绝句9首,七绝6首,五律10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应制诗。个人性的诗仅有一首五律《彩书怨》(一云彩亳怨):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事,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首诗是现存诗中最优秀的一首。大多认为是写给被废的太子李贤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当洞庭湖的落叶纷纷飘下的时候,我在遥远的万里之外思念你。秋露晶莹,香被不耐夜寒。月亮西坠,看着锦屏的目光一片茫然。本想再多谈些江南的事,但急于把信寄给身在蓟北的你。信中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惆怅我和你分别已经很久了。婉儿当时20余岁,正是少女情怀正浓之时,对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认识尚浅。她尚未真正卷入政治斗争的浊流中去。因而这首诗格外笔调清新,意境高远,是上官婉儿现存诗中的代表作。

  三言诗现存两首:其一: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其二:游鲁馆,陟秦台。污山壁,愧琼瑰。四言诗五首。其三:枝条郁郁,文质彬彬。山林作伴,松桂为邻。三首诗诗风豪放流畅。三言与四言体唐以来均少见,除唐末吕岩(吕洞宾)曾作四言外,三言诗更是难以为继。但婉儿敢于创新的精神实属可贵,尤其是在应制诗中。

  五绝九首,其二云: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其八云: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颇有名士风度与隐逸精神。

  七绝其一云: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诗风豪放,似非出自女子手笔,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为也。其六云:凭高瞰险(一作迥)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末二句绮丽多姿,奇光异彩。是现存诗中的佳作。

  另有咏双头牡丹之句曰:势如连璧友,心似臭兰人。据说是十四岁受武后召见时即席所作,深得高宗与武后的夸赞。类似的佳句尚有“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表现了昂扬的精神;“石画妆台色,风梭织水文”,深具匠心,独出机杼。

  上官婉儿在当时虽然引领一代诗风,但是因为留传下来的诗很少,所以她主要不是以诗人的身份被世人确认的。加之盛唐时代的到来,诗歌大家层出不穷,盛唐诗光焰万丈,相形之下,上官婉儿的诗人身份就很微不足道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遗忘这位在诗坛和政坛都曾发出过自己光辉的女诗人和女政治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做一个快乐的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iaoguangseo.com/xuexi/4433.html

标签: 学习
分享给朋友:

“上官昭容的诗(上官昭容的诗句有哪些)” 的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本文目录    水调歌头 赵善括 赵善括***水调歌头***奉饯冠之之行******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夕送友人归吴(秋夕送友人归吴翻译)

  本文目录    崔涂《秋夕送友人归吴》全诗赏析 秋天赠友的诗句   ...

点绛唇(波上清风)(点绛唇波上清风魏夫人)

  本文目录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浅说词牌(四)——点绛唇 点绛唇的词...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拼音)

  本文目录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赏析 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的注释译文 著...

湖边采莲妇(湖边采莲妇李白拼音)

  本文目录    白居易 采莲曲 古诗中有采莲的诗句 关于采莲女的诗句...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译文)

  本文目录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 王鹏运 译文 急需大哥...